搜索
王才建的头像

王才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2
分享

我悟杯中酒

【题记】杯盏映照星河,醇醪酝酿春秋。半生烟雨穿肠过,始知酒韵即心禅。

一、琥珀封印的时光琥珀

景德镇陶瓶的冰裂纹里,枸杞菊花酒正沿着三千年文明的纹路流淌。当第一滴自酿的酒液坠落在粗陶盏中,忽然看见武汉盘龙城遗址的青铜卣从历史深处浮起 —— 那些被岁月碳化的谷粒,在显微镜下仍保持着五千年前的细胞壁结构,仿佛粟米的精魂从未死去,只是在陶土的子宫里沉睡。古籍上说 "虎死精魄入地化为虎魄",先民们或许早已懂得,酒是比文字更古老的文明基因库,当商周祭司将酒浆泼向祭坛,云雷纹青铜器上的烫金咒符便与楚地 "不服周" 的赤子血性产生共振。殷墟甲骨中酒器图腾的刻痕,至今仍在青铜器的云雷纹间隐隐发烫,那是先民与天地对话的密码。

曾侯乙墓的联禁铜壶在湖北博物馆的玻璃柜里静默,二十八宿图在虚拟酒液中旋转,与老友葛先生送来的 "翡翠酒" 瓶颈上的楚凤纹形成奇妙叠影。凤鸟展翅的弧度,恰是长江水冲刷盘龙城陶瓮的角度,四千年后,这抹琥珀光依然在武昌户部巷的热干面蒸腾气中闪烁 —— 芝麻酱与酒糟的香气在石板路上缠绕,化作过早的爹爹婆婆们 "七了冇"(即“吃了吗”)的问候,让三千年前的祭祀酒器,在不锈钢热干面碗里完成了活态转世。热腾的蒸汽模糊了时空边界,古老的文明密码在市井烟火中重新破译,就像粟米的精魂在热干面的麦香里获得新生。

二、少年窥酒的棱镜光谱

十二岁梅雨季的汉口,长江水漫过防汛墙的警示线。石膏绷带包裹的右肘传来鱼骨般的刺痛,父亲从樟木箱底捧出的黄鹤楼酒,瓶身烫金鹤纹与古琴台的流水纹在台灯下重合。第一口酒的辛辣并非武昌鱼骨刺,而是屈子投江时《离骚》的锋芒,在舌尖绽开又化作蛇山晨雾,顺着喉管漫进十二岁少年的血管。父亲粗糙的手掌焐热我冰凉的虎口:"酒是粮食的精魂。" 他不知道,这精魂里藏着比长江水更复杂的辩证法 —— 就像眼前的防汛墙,既能抵御洪峰又倒映星光,正如生命的原浆,永远在创造与毁灭的裂隙里发酵。

积水中的路灯碎成酒星,少年的困惑在醉意边缘浮沉。那些被课本简化成铅字的历史,此刻在瓷碗的冰裂纹里显影:甲骨文中酒器图腾的刻痕还带着青铜器的温度,阮籍的青白眼在作业本的空白处开合。原来禁忌的背面是真相的钥匙,就像被家长严防的酒壶,倒出的不仅是辛辣液体,更是打开世界复杂肌理的密钥 —— 当第一坛 "初酒" 在心底酿成,防汛墙下的长江水正带着万千星光,向未知的海洋奔涌。江风裹着酒香,在少年心中种下对生命的初次叩问,让课本里的铅字化作舌尖的辛辣,成为理解世界的另一种维度。

三、文脉浸润的液态史诗

师范图书馆的木楼梯在午夜呻吟,线装《王翰诗集》的油墨香与窗外桂花香在月光里发酵。"葡萄美酒夜光杯" 的字迹突然与武汉盘龙城玉戈的寒光合二为一,边塞的酒与楚地的剑,原来都在书写同一个命题:生命的烈度重于长度。李白 "天子呼来不上船" 的酒气穿越千年,在武昌江滩化作杨守敬们 "教育救国" 的呐喊,那些被长江水打湿的粉笔字,原来都是文明长河里的朵朵浪花。墨水与酒水,在历史的宣纸上晕染出相同的精神底色,都是用生命的热忱在时光中留下印记。

暴雨后的武昌汉阳门码头,毛主席 "把酒酹滔滔" 的词句在浑浊江水中沉浮。忽然懂得那杯酒里倒映的不是个人豪情,而是整个民族的觉醒浪潮 —— 屈原的椒浆是楚辞的平仄,每一滴都饱含 "路漫漫" 的求索;杜甫的浊酒是沉郁的顿挫,杯底沉淀着 "大庇寒士" 的悲悯。司门口老酒馆的雕花窗棂间,汉腔划拳声震落的不只是梁上灰尘,更是千年文脉的固态封印:"五魁首啊六六六" 的吆喝与热干面的酱香在空气中共舞,邻桌爹爹的搪瓷缸敲击桌面,节奏暗合曾侯乙编钟的律吕,让文明的基因在市井烟火中完成了最生动的转译。古老的韵律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个方式在人间传唱,就像楚地的酒魂融入热干面的吆喝,成为活着的文明。

四、职场浮沉的杯酒镜像

办公桌上的龙山陶杯缺角对着窗外的梧桐树,那是从老河口回流学生事件后埋下的警示。升学宴上的白云边酒泛着金色泡沫,映出家长们折叠的笑脸,却在杯底照见曾侯乙尊盘的透雕纹路 —— 那些被权力扭曲的教育资源,多像青铜器上变形的云雷纹,看似华丽的褶皱里,藏着文明基因的隐性突变。教师节的红酒在水晶灯下流转,我总想起盘龙城遗址那只变形的青铜爵,古人铸造时或许想不到,千年后酒杯会成为利益光谱的三棱镜。透明的液体里,倒映着世间的百态炎凉,却也照见教育初心的纯粹与坚韧。

那个秋雨夜的噩耗传来时,办公桌上的陶杯正盛着新泡的砖茶。茶水在缺角处形成小小的漩涡,像极了长江水冲刷防汛墙的弧度。自创的 "三饮戒律" 此刻浮现:不饮谀辞酒,让粉笔灰在黑板上书写真实,如同青铜卣封存文明的纯粹;不饮权谋酒,守护讲台如守护青铜卣里的文明密码,不让利益的浊流侵蚀知识的殿堂;不饮忘形酒,铭记 "学高为师" 是比任何酒器都沉重的存在,就像龙山陶杯的缺角,时刻提醒着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指尖抚过杯口的残缺,四十年前师范宣誓的声音穿过权力迷雾,在教育的旷野上清晰如编钟余韵 —— 原来真正的教育,该如龙山陶杯般质朴,缺角处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让每个灵魂都能在教育的光芒中舒展生长。

五、银发品醪的生命醍醐

绍兴花雕的桂花香漫过老花镜时,玻璃上浮现的不只是年轻时的课堂,还有东湖畔学生们捡拾的酒坛碎片。那些刻着 "酒" 字的陶片在博物馆展柜里排列,竟与曾侯乙墓的二十八宿图暗合 —— 文明的基因片段,原来早就在孩子们沾满春泥的手掌里传承。抿一口陈年花雕,醇厚在舌尖绽放的瞬间,忽然看见自己四十年教龄化作古琴台的七根弦,每根弦上都颤动着学生的笑脸,粉笔灰是江上的白露,教鞭则是苏轼赤壁赋里的洞箫,吹奏着属于教育者的《广陵散》。时光的琴弦,在记忆中奏响动人的乐章,每个音符都是与学生共同度过的温暖时光。

冬夜重读《赤壁赋》,黄酒的温热与 "寄蜉蝣于天地" 的哲思在心头交融。手中的景德镇陶瓶不再是容器,而是连接古今的虫洞:透过琥珀光,盘龙城的陶瓮、长江大桥的钢梁、自家阳台的玻璃罐在时空里重叠,四千年酿酒技艺在退休教师的手掌间完成微观传承。忽然明白海德格尔说的 "诗意栖居",正是此刻看龟山电视塔的灯光碎如酒星,看长江水在酒杯里完成从液态到固态的千年轮回 —— 所谓教育,不也如酿酒般需要时光沉淀?看着幼苗长成大树时的欣慰,正是岁月酿成的最醇美酒浆。时光不语,却让一切变得醇厚芬芳,就像教育的真谛,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愈发清晰。

【跋】琥珀光里游动的,从来不是单一的个人记忆,而是四千年文明的吉光片羽。当我在微醺中凝视窗外,武汉的夜风带着长江的湿润拂过窗台,那些曾被视为禁忌的、沉迷的、警惕的酒,此刻都在酒杯中达成和解:酒是液态的《山海经》,每一滴都藏着虎魄的精魂;酒是流动的长江水,在文明的褶皱里永不干涸;酒是具象的海德格尔,让我们在醉与醒的辩证中,看见平凡岁月的神性光辉。

放下酒杯时,月光正漫过龟山电视塔的剪影,与三千年前盘龙城的星空遥相辉映。原来悟酒终究是悟人:从先民的祭祀酒器到今人的自酿桂酒,变的是容器形制,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且将残酒酹江月,杯中倒映的不仅是个人的阴晴圆缺,更是中华文明的永续长卷 —— 而我们,既是酿酒人,也是被时光酿造的酒,在琥珀色的历史长河里,永远保持着发酵的姿态,让每个生命都在时光的酝酿中绽放独特的芬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