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有两个暗红色的小板凳,它们陪伴我已经有30多年了。
这两个小板凳是我父亲做给我的。记得那是1994年7月,我刚毕业参加工作,报到后单位通知正式上班前可以有10天探亲假回去看看父母。本来想着工作后回家的时间一下变少了正有些忧伤,从天而降的好消息让我高兴不已。
我工作的地方离家有三四百公里,那些年交通不便走老路,记得路上需要中转一次才能到县城,之后还得再换乘一次县城到镇上的小微型车才能回到家。到家和父母聊起工作的分配、住宿等情况,说起住单身宿舍没有小板凳坐,有时候会把装书的纸箱当凳子,等回去工作时准备买个凳子来坐坐。
没想到第二天,就看到父亲翻出他的木工工具,又找来几块板板,说是要给我做个小板凳。说起来,父亲也是一个手艺人,会木工,也会泥瓦活,他在家乡经常帮乡亲们干活。没想到最后做好时是两个小板凳,父亲说好事成双。一下就有两个小板凳,我兴高采烈地一边夸奖着父亲的手艺,一边和他说了感谢的话语。
你别看一个凳子才由三块约2厘米厚的木板构成,其中一块是凳子的面,另外两块是凳子的脚,它的结合部分还采用了卯榫结构,为了牢固,父亲还加钉了钉子。他还给小板凳刷了几遍油漆,说是这样好看又防水。父亲做事情一直是这样认认真真的没得挑,总会把事情做好。
暗红色的凳子看着小巧玲珑的,父亲说主要是方便我路上带。确实,走的时候,我把两个凳子都装进背包,包里都还可以塞下一些衣服和家乡的小特产,真的极其方便。记得后来有一天,我还特意用卷尺量了量凳子的尺寸:长26厘米,宽12厘米,高10厘米,这些数字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回到单位后,邻居们看到我的两个小板凳都赞不绝口,说凳子精致又适用,问我在是在哪里买的。我每次都自豪地和他们说:这是我父亲做的,是用钱都买不到的呢。
这两个小板凳就这样一直陪着我,每天回家都会坐上好多次,每次坐的时候心里都有一股暖流,让我觉得生活中一直有父爱默默地陪伴着。
几年以后成了家,添置了新的家具,多了好多凳子,它们依然陪着我。我们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相互不离不弃。两个小板凳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厨房里,我依旧每天都会坐一坐,似乎它们也像厨房里的烟火,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后来有了女儿,这两个小板凳发挥了更多的作用,比如女儿会找一个高一些的方凳当桌子,坐在小凳子上吃饭,也会把它当玩具小车来推着玩。她洗脸洗脚时,也喜欢坐小凳子,即便后来我给她买过好几个凳子。学校偶尔需要带个小凳子去的时候,她也学我很多年前的做法,把凳子放进书包里带去。记得在女儿开始懂事的时候,我就给她讲过这两个小板凳的来历。她的眼里也是充满了对外公的敬佩,和对凳子的喜欢。
再后来,因为单位破产,我们举家从易门搬迁到了昆明。记得当时好多家具都没要了,唯独这两个小板凳,一直没舍得丢掉。掐指算来,它在昆明又陪了我们20多年,并且它们一直没有被闲置。平常一个放在厨房,择菜时经常会用到,一个放在卫生间,也几乎每天洗脸洗脚时会用到。这两个小板凳,真的已经成了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父亲后来每次来家里,我也会和他说:“爸爸,这是你当年给我做的小凳子,你还记得吗?你看还好好的”。父亲每次都会淡淡地笑着说:“是呀,一晃好多年了,它们可真牢实真耐用啊”。我有时候也会和母亲说起这两个小板凳的事,她也觉得这两个凳子确实是非常的有意义,有些惊奇能用这么多年。
女儿曾经和我说:“老妈,这两个小板凳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家最珍贵最值钱的古董”。
我十分赞同她的话。说起来这两个小板凳已经有30多年了,一个小板凳能用这么多年真的是有些神奇。记得那年父亲也才40多岁,我也是才刚20出头的姑娘。时光匆匆,父亲现在已经70多岁了,而我已过了半百人生,就连女儿都20多岁已经参加工作了。尽管现在这两个小板凳的身上早有了岁月刻画的深深的印迹,但我们都一如既往的喜欢它。它是我们的传家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我们家珍贵的古董。
就是这两个暗红色的小板凳,让我们对父爱,对亲情有了独特的诠释和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