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沙舟的头像

沙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20
分享

牧马焉支,雪域祁连

一、

山丹,一个充满遐想的名字,亦是生养我的故乡。

早在西汉之际,霍去病西征匈奴时,在此屯兵牧马,山丹军马场便由此得名。踏入马场,仿若穿越时空隧道,置身于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汉唐盛境。极目远望,草原无垠,绿浪翻涌,直至天际。蓝天白云下,群山巍峨耸立,蜿蜒绵亘,银色雪峰在阳光映照下闪耀光芒。群山环抱之处,地势陡然开阔,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如画卷般展开,水草肥美,牛羊星罗,骏马驰骋,牧歌悠扬飘荡。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此乃匈奴人失去焉支山与祁连山后的悲歌。焉支山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属祁连山支脉,海拔3978米,主峰毛帽山终年积雪,山势险峻,松柏葱郁,溪流潺潺,花草繁盛,蜂蝶飞舞,鸟语花香。山中生长着名为红蓝花的植物,是制胭脂的主要原料。匈奴妇女采集此花用以描眉涂唇,故而焉支山又称胭脂山。

传闻,焉支山为佛教名山。早在魏晋之时,山上就有寺庙建筑,僧侣众多,香火旺盛。唐代诗人李白游历焉支山,留下“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的千古佳句。明代大诗人杨慎途经焉支山,触景生情,写下“焉支山外雨潇潇,弱水东流绕汉霄”的美妙诗篇。

走进焉支山,恰似步入色彩绚烂的童话世界。山壑交错,溪流叮咚,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山花烂漫盛开,争奇斗艳,红若火焰,粉似彩霞,白如瑞雪,黄比真金。最为瞩目的当属漫山遍野的野罂粟花,它们竞相怒放,似火燃烧,将一座座山梁装点得娇艳迷

人,风情无限。微风轻拂,花香袭人,令人沉醉。漫步山间小径,耳闻鸟鸣婉转,眼见蝶舞蹁跹,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愉悦惬意之感。

沿山路拾级而上,一座座寺庙隐匿于苍松翠柏之间,钟声悠扬,香烟袅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钟山寺,它坐落于焉支山腹地的一处悬崖绝壁之上,宏伟壮观。相传,唐玄奘西天取经归来途经焉支山,在此讲经说法,超度亡灵,后人便在悬崖上修建寺庙,命名为钟山寺,以缅怀玄奘大师。走进钟山寺,但见香烟缭绕,诵经声琅琅,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他们虔诚地跪在佛像前默默祷告,祈求佛祖庇佑家人平安顺遂、事业兴旺发达。

站在钟山寺前极目遥望,群山连绵不断,云雾氤氲缭绕,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俯瞰山下,田陌纵横交错,沃野千里,炊烟袅袅升起,牛羊成群结队,一派田园景致,令人心醉神迷。

若说焉支山是婀娜多姿的妙龄女子,那么祁连山便是粗犷豪放的伟岸大丈夫。祁连山横亘于河西走廊南侧,绵延长达千里,气势恢宏磅礴,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山”。其东起乌鞘岭,西至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全长1000多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团结峰海拔5808米,为甘肃省最高峰。祁连山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河西走廊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祁连山下,草原辽阔,水草丰茂,自古以来便是天然牧场。每至夏季,祁连山下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遍地,骏马奔腾,牧歌悠扬,风景美如画卷。祁连山的雪水润泽着这片广袤大地,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明。此地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亦是多民族聚居之处,历史上诸多民族在此繁衍兴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祁连山下,焉支山前,山丹马营军马牧场,草壮马肥,一派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在辽阔的河西走廊,有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这里是山丹军马场的所在地。岁月悠悠,这片草原见证了军马场的成长与变迁,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

昔日,这里只是荒野一片,风卷黄沙,草长莺飞。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的篇章,20世纪50年代,山丹军马场应运而生。它如同一位初生的婴儿,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马儿们在这里奔跑、嬉戏,它们矫健的身影,成为军马场最动人的风景。

岁月流转,山丹军马场逐渐壮大。它不再只是养马的场所,更成为承载着荣誉与梦想的圣地。每一匹马儿,都是战士的伙伴,它们共同驰骋在战场上,书写着不朽的传奇。

如今,山丹军马场已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但它依然屹立不倒。草原上的花儿开了又谢,马儿们来了又去,但那份军人和军马对荣誉与梦想的追求,却永远不变。

站在这片草原上,我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声,看到那些英勇的战士与忠诚的马儿并肩作战的身影。山丹军马场,这片神奇的土地,将继续承载着梦想与希望。

二、

要了解焉支草原,必须得读懂雪域祁连。

踏入祁连山,犹如走进神秘之境。山间云雾缥缈,松柏常青,溪水潺潺流淌,鸟语花香。山峰巍峨高耸,直入云霄,峭壁悬崖,险峻万分。最为吸睛的当属祁连山的雪景,每到冬季,大雪纷扬,银装素裹,山川、河流、田野、村庄、森林、草原皆被白雪覆盖,变为洁白无瑕的童话天地。站在山顶俯视山下,但见云雾缭绕,山峦层叠起伏,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作。

祁连山的雪水汇聚成条条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古代丝绸之路从此穿过,东西文化于此交汇融合,留存下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汉长城、明长城蜿蜒盘旋,烽燧遗址星罗棋布,古城遗址若隐若现,仿若倾诉着昔日的辉煌与沧桑。

在祁连山深处,有一处神秘的峡谷——冰沟林海。此地山高谷深,林木茂盛,溪水涓涓,鸟语盈耳。走进冰沟林海,仿若迈入原始世界。只见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藤蔓盘绕,荆棘丛生。林中栖息着各类珍禽异兽,如马鹿、狍子、岩羊、狐狸、雪鸡等。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宛如猛虎下山,有的恰似神龟探海,有的仿若老翁对弈,有的如同仙女散花。这些石头历经千万年风雨洗礼,衍生出许多神奇传说与故事。相传,此处是西王母修炼成仙之地,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便是西王母及其侍女幻化而成。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天际,也染红了祁连山。山峦、草原、河流、村庄皆被晚霞染成金色,仿佛一幅绚丽的油画。牧归的牛羊悠然吃草,牧歌在山谷间回响,一切显得如此宁静、和谐、美好。

夜幕降临,祁连山陷入沉睡,唯有山谷间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火,那是牧民的毡房。毡房里,炉火熊熊,奶茶飘香,牧民们围坐一起,欢声笑语,尽享一天的劳动成果。

祁连山下,有一座古老且美丽的城市——张掖。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亦是河西走廊四郡之一。此地历史久远,文化璀璨,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张掖丹霞地貌声名远扬,色彩斑斓,气势雄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站在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山顶眺望,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色彩缤纷,美不胜收。那些红色山峦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仿佛燃烧的火焰,又似绚丽的锦缎。山腰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张掖大佛寺更是令人惊叹。它始建于西夏时期,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寺内供奉着一尊高达35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卧佛坐像,这尊坐像也是全国最大的室内泥胎卧佛坐像。卧佛面容和蔼,双目微闭,侧身而卧,仿若沉睡之中。寺内还有诸多精美壁画与塑像,形象地展现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出大佛寺,漫步于张掖的大街小巷,只见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商贾云集,行人往来不绝,热闹非凡。此地小吃琳琅满目,搓鱼子、拉条子、臊面、卷子鸡、酿皮、灰豆子等,令人垂涎欲滴。

三、

我们写焉支写祁连,就必须写焉支山下山丹城里的小吃和民俗风情。

当我们一行几人走进一家小吃店,要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搓鱼子,再浇上一勺香喷喷的卤汁,吃起来爽滑可口,滋味鲜美。或者来一盘香辣诱人的卷子鸡,再配上一碟清爽可口的酸辣土豆丝,吃起来满口香醇,回味无穷。

这就是山丹,一个令人心生向往的地方。这里有辽阔的草原、巍峨的雪山、秀美的山川、丰富的文化,还有质朴善良的民风、热情好客的牧民。在此,你能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魔力,感受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品味地方小吃的独特风味。

在焉支巷子深处,岁月悠长,用当地大理石板铺就的路两旁,是斑驳的墙壁与古旧的木门,仿佛每一砖每一瓦都铭刻着往昔的故事。此处是山丹古城的一角,也是美食与记忆交融的温馨港湾。

夜幕降临,巷子里弥漫着一股难以抵挡的香气,那是妙拨拉独有的气味,撩动着每位食客的心弦。妙拨拉,这道源自山丹的地方小吃,凭借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感,成为当地人心中无可替代的美味。它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

走进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店内灯火明亮,师傅们正忙碌地制作着燥面——那可是妙拨拉的绝佳搭档。燥面细长,富有劲道,搭配精心调制的酱料和各类蔬菜,再淋上一勺热油,刹那间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每一口都对味蕾是极致的挑动,既能饱腹又能慰藉疲惫的心灵。

焉支巷子因妙拨拉与燥面的存在而更显灵动与温馨。食客们围坐一起,谈笑风生之际分享着各自的故事与美食带来的喜悦。在此,食物并非仅仅用来果腹,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每个踏入这条小巷的人都能寻得归属感与幸福感。

岁月更迭,焉支巷子依然宁静而美好,妙拨拉与燥面的味道,如同巷子里的旧日时光,悠悠然在心底流淌。

牧马焉支,雪域祁连,这里的每寸土地都饱含历史的沧桑,每道风景都隐藏着动人故事。在此,你能听到远古的驼铃回荡,看到丝绸之路上商旅的踪迹,感受到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希望。

走进山丹,宛如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令人流连忘返,魂牵梦萦。在这里,你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寻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牧马焉支,雪域祁连,这里不但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更是一首动人的诗歌,一幅绚丽的画卷,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