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尚明文的头像

尚明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19
分享

老昆的破局与守望

在湘西丘陵地带的青瓦炊烟里,流传着一句带着霉斑的老话:"九九八十一难,子孙要讨饭"。这句话像片阴云,笼罩着五十九岁的老昆 —— 他的父亲刚好八十一岁,被乡邻称作 "节停"的年纪,意为命中有难闯的关卡。

老昆本是个豁达汉子,常把 "要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 挂在嘴边。可当村东头李婶家孩子高考失利、隔壁村王大爷儿子工厂倒闭的消息,据说他们的老人家都是在八十一岁过世的,这些传闻,像碎玻璃片一样扎进他的耳朵时,这个曾经走南闯北的汉子开始坐立不安。

他的大儿子在东莞电子厂拧螺丝,三十二岁还没谈过对象;小儿子在镇中学读初二,数学试卷常年飘着鲜红的 "29 分"。深夜抽旱烟时,火星明灭间晃过老昆紧皱的眉头:难道真要应了那句 "父母八十一岁亡,子孙要讨饭" 的老话?

为了不让古话一语成谶,老昆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半信半疑,他迅速转变为坚信不疑。老父亲刚过完八十一岁生日,老昆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照料之中,每一个细节都不敢有丝毫马虎,生怕出现任何闪失。同时,他开始四处收集化解这一“魔咒”的方法,仿佛抓住了这些方法,就能为儿子们的未来撑起一把保护伞。

有人说,九九八十一,是数字的尽头,寓意着旧的气数已尽,后代将逐渐走向衰败。要想破除这种厄运,就必须在死者气绝之日,将算盘拆散扔出窗外,象征着旧的气数消散,新的运气即将降临。老昆听后,立刻行动起来,他跑到旧货市场,在堆积如山的旧物中翻箱倒柜,终于淘到了一把老算盘。他将算盘藏在屋角,只等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又有人提出,在葬礼上,家人都穿上乞丐的服装,就等于应验了古话,意味着家人已经“乞讨”过了,以后的日子便能顺遂无忧。老昆觉得这个办法简单易行,他翻出家里每个人的旧衣服,精心挑选出最破旧的几件,再随意剪上几个洞,一件件“乞丐服”便大功告成。

还有人强调,八十一岁去世的人,必须葬在风水宝地,才能防止风水出现问题,保佑后代运势亨通。最让他犯难的就是这点。跑遍十里八村的风水先生,都说他家自留地 "平岗无势,难聚龙脉"。老昆咬咬牙,用三亩良田换了村西头的 "鹰嘴地"—— 虽说那地形状像鹰嘴啄食,被风水先生称作 "煞中藏机",但终究是他能拿出的全部筹码。

那个霜重的冬日,父亲在火塘边咽下最后一口气。老昆手抖着砸烂算盘,看竹条木屑在冷风中飞舞;又顶着族亲的白眼,让全家穿着露棉絮的衣裳送葬。唯有那处 "鹰嘴地",因原主临时变卦,最终葬在了自家后山的竹林旁。

三年时光如门前溪水般流过。大儿子从东莞辗转到浙江,在制衣厂谋得组长职位,上个月刚和同厂女工订了亲;小儿子技校学汽修,据说能把发动机拆解得烂熟。老昆坐在门槛上剥花生,看远处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里穿梭,忽然想起那把碎成齑粉的老算盘。

村头槐树又落了一茬花,关于 "八十一岁魔咒" 的议论早被新的家长里短取代。老昆偶尔会摸出裤兜里的技工证 —— 那是小儿子寄来的,红本本边角磨得发毛。他望着后山摇曳的竹林,忽然觉得那些年砸算盘、穿破衣的荒唐事,倒像是一场被流言催眠的梦。

暮色漫过晒谷场时,老昆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锅里的红薯粥咕嘟冒泡,电视里正播着 "乡村振兴" 的新闻。他嚼着腌菜想,或许这世上本没有什么命中注定的 "坎",有的只是像他这样的父亲,在流言的迷雾里,用笨拙的方式,为儿女趟出一条活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