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儿子千里迢迢从深圳回到中原,飞驰北上,越来越冷,好像是从秋天走到了冬天。在家暖和六天,就要返岗了。
这六天过得太快,每一秒都值得珍惜。
不知我是不是太重感情,过于儿女情长,聚散离合本是人生常态,为什么儿子一走我会伤心落泪?母子连心,那种痛似乎是本能。
此时此刻,我只想聚合,不想离散。
久别重逢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离合的悲欢如浪涛般此起彼伏,情绪的波动高高低低,维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平衡。合时有多高兴,离时就有多伤心。大起大落不如中庸平和。
我不知儿子怎么想,总感觉他也有些恋恋不舍。
他不说我也不问。因为他总说不想我们,不想回家。我不辨真假,但觉得这样更好些。若他不想离家,在外地老想着家,那岂不是更难过。我只是想让他五一国庆春节都回来,或旅游或居家,家人一起快乐过节。
他不喜欢世俗的繁杂,向往自由简约浪漫。想远走高飞,想陪着家人旅游度假。今年没有实现,希望明年梦想成真。
每次回来,都是短短的五六天。从订票开始,全家人激动万分,盼星星盼月亮,光嫌时间太慢。
小儿子等到十点还不愿睡,非要第一时间看见哥哥进家,嘴里不停地念叨:哥哥咧,哥哥咧。不知念了多少天,重复了多少遍。我催他上床,他躺在被窝里装睡。听到动静便支起身,从门缝里往外瞧。看到哥哥的身影,也不说话,傻傻的笑。要不是在床上,他俩早就紧紧相拥了。
我发现,兄弟俩关系更亲密了。大儿子对小他十三岁的弟弟增加了耐心和爱心,像老师一样辅导他作业,破天荒没有一句训斥的话。不像之前,各玩各的,没多少共同语言。见面三分钟热度,一会儿功夫老大就把手一挥,“去去去,边儿去”。更别说辅导作业了。
兄弟俩越大越知道亲。老大时不时出来跟我说说话,帮我干这干那,像个成熟的大人了。
这次送他,我决定不哭了。我也要成长成熟。
这次回来,儿子很少呆在自己房间里,要么帮我干活,要么坐在沙发上看手机,时不时跟我说说话,好像他回来就是要和家人好好相处几天。大家都一反常态,表现出最好的样子,仿佛之前都没好好过日子一样。如果孩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看到父母吵架,家庭不和,心里会好受吗?
启程头一天,儿子更是没事找事一样。一会儿凑到我跟前说几句话,一会儿趴在厨房门口看看我,一会儿收拾东西。他收拾东西时,不让我看,不让我管,独自在房间里忙。要在以前,他呆在床上,无事不出门。跟我也很少说话。现在,看到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知道亲了,越来越懂事了,父母心里能不甜吗?
回想起来,二十多年了,与大儿子总是聚少离多。起初因为我忙于工作,他从幼儿园就开始跟着爷爷奶奶独立生活。每次周未去接他,都哭着求我:妈妈,你接我呗。我狠狠心,劝儿子平时不要想妈妈,星期天一定来接你。如今,他长大了,他不再说想我,我却开始想他。
想念不一定同步,亲情时时都在。我体会到了孩子当年的心情,我也不能成为孩子事业上的绊脚石。
我说,孩子,也许我们今生注定聚少离多,彼此安好就是最好。
知足常乐,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听说有些特殊的岗位,见一面更难。相见时难别亦难,那种离别的场景可想而知。毕竟我们一年有三个长假,平时想见也不难。
头天晚上,小儿子早早去睡了。他怕第二天起不来,不能亲自送哥哥。我想着到时叫醒他,一家人相亲相爱,相聚相离,尽量都不缺席。
家中有爱,其乐融融,温暖如春,胜过空调暖气,共同阻挡着外部风寒。
人无完人,学无止境。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只要坚持学习成长,就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家中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理解包容,顾全大局,一切矛盾纠纷都会迎刃而解。父母就是领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奔跑的人。谁都不能丢下家人独自奔跑在世间,否则,你跑得再远,早晚还得回头再来。
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人,是朽木不可雕,是死水一潭,是枯枝败叶。没有生机,没有亲情,没有希望。最终成为家庭和睦前进兴旺的绊脚石。
现实中,有多少自由恋爱的夫妻,本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因为一个不断学习进步,一个一劳永逸,放弃学习,结果越走离得越远,甚至闹到分手。一家人同频同步很关键,谁不希望跟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
家中吵吵打打,鸡犬不宁,如同战场,哪里还像是温暖的避风港湾。家风不当是滋生矛盾纠纷的温床。学习教育像个大熔炉,什么以貌取人、偏心护短、斤斤计较、鼠目寸光、唯利是图、明争暗斗、为老不尊、儿女不孝、家长里短、惹是生非、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等家庭常见不良风气,都会在学习改造中熔化掉。
鸡飞狗跳、乌烟瘴气、一地鸡毛的家庭,让人怎么安心舒心放心,游子归家的思绪和动力何在?遇事多往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怨天尤人,无端指责别人,于事无补,何用之有?
一起成长的日子,越过越好。一起成长的家庭,和谐美满。学习成长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是建立良好家庭、家风和亲子关系的基石。学习型、成长型家庭是理想家园的目标追求。倦鸟归巢,游子回乡,希望看到的就是如此温馨的家。这才是适合远方的坚强后盾和强大动力。
之前相送,我最怕看见亲人离去的背影。那负重前行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消失。收回目光,彼此相背而去。
归来的路上,我会想起那背影,鼻子发酸,泪水打转,控制不住就是泪流满面。
这次,我控制住了。我把涌上来的一阵阵酸楚压了下去,只是让泪水潮湿了眼眶。
试想,人生中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聚散离合,谁不曾经历过?看淡人生,看破红尘,立足高远,才能活得自然洒脱。
都说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爱。距离让心灵贴得更近,牵挂让相逢变得更美好。距离让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亲上加亲。
小时盼孩儿长大有出息,志在四方。不由想起毛主席的七绝《改诗赠父亲》,诗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等到有出息了却可能要面对长久的分离。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早该有心理准备,早作自我安慰,何必多此烦恼呢。
离别挂念也比对面无语好。相向而行与相背而去之间,有苦也有甜。不愉快的事多往好处想,不要在心里纠结太久,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人生应备的一种能力。
聚散离合,都要坦然面对。亲情满满,天涯海角,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