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曙光的头像

王曙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01
分享

茶坑古道中的齐云寺

浙江省义乌市赤岸古寺水库(简称古寺水库)大坝,有一条通往金华、武义的古道,当地人叫茶坑古道。因为深山藏有高与齐云的千年古寺——齐云寺,金华方面又有人称之为齐云古道,或齐云寺古道。

 从义乌城区出发,沿国贸大道一一疏港快速路一一义武线,抵达古道起点古寺水库大坝。线路:田毛坪(有称良茅坪)一一茶坑一一齐云寺一一钟潭一一墈塔村一一沈家大桥。

古寺水库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绵亘于义乌南部赤岸镇与金华、永康、武义三县市相交的边界,是义乌全市海拔最高的一个小(一)型水库。一泓湖水,宁静靓丽,茶坑古道往深山蜿蜒穿行,一路峰峦高耸,树木葱郁。

田毛坪群山环绕,地势较高。据说此地旧时田地颇少,从武义迁入的徐姓太公生下兄弟5个,视耕地如同人身上的血脉、毛发一样珍贵,就把栖息之地叫田毛坪。10分钟后,穿过一片芦苇地,便到了凉帽坪,隔溪相望,有一岩石形如猢狲,栩栩如生,故称猢狲岩。时间不长,就到了茶坑,沿途可见棕榈、香樟,还可观古树群、溪水潭、野山茶等。踩着一两尺见宽的鹅卵石,尤为两旁溪水淙淙,风景盎然,顿感惬意。据说,水流由义乌南部海拔750米的凉帽尖而来,常年不断,滋润着这条山涧古道。

今年85岁的退休教师朱师志,闲暇之余经常走这段古道。据他介绍,古寺水库未修建之前,村民往金华、武义赶集购物或走亲访友,均走古寺村下的谷岭脚村,再往上经过马鞍坵、半岭、岭头等地,全长约3华里。后沿着马坑横路赴古寺岭头,直达独槽坑口、长田形(古寺村)。接着,辗转至田毛坪、猢狲岩、茶坑、和尚坪、金丝岭,再直抵齐云寺、钟潭、墈塘以及武义沈家大桥,行程超过5公里。

“茶坑古道,是过去义乌连通金华金东、武义的交通要道,也是一条商贾古道,来往商客络绎不绝。”朱师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义乌与金华的交界处在田毛坪,住户几乎是金华墈塔人。上世纪50年代初的农村合作化后,两地边界延伸到了茶坑,山民们交往变得更为频繁和密切。

不知不觉,跨过积善桥,往左是背靠双龙岗的齐云寺遗址,旁有振翼而翔的凌霄峰,往右则通往钟潭方向,深山辟谷,景色优美。拾阶而上,只见齐云寺有几间土屋矗立,还有坍塌的些许石柱和石碑,加上满山的枯藤和老干虬枝,荒草丛生,斑驳间透着荒凉。

齐云寺也称齐云禅院,“四围皆山,高与云齐故名”(《光绪金华县志》)。其始建于唐朝,盛兴于宋代,衰于民国末年,民国前归属于义乌;它现位于金华金东区澧浦镇乌珠岭脚村,处在金华、义乌、武义三市县交界处。繁华时有圆通宝殿、文殊宝殿、观音阁、罗汉堂、地藏殿等大小庙宇10余座,近万平方米面积。可面对眼下留存的断垣残壁,人们自然会想起义乌朱店村人朱应芳(1620——1680)。

史料载:朱应芳家道殷实,性行豪爽,也喜文好游,尤长于诗篇。明末动荡时局,离他家西边约20里许的齐云寺,已日渐颓败,每每来到这里,看见人迹罕至,禅室破旧,他便决意花重金将齐云寺修复原貌,经过几年慢慢修葺,齐云寺终于焕然一新。后来,朱应芳突然产生以齐云寺为家的念头,征得住持的同意后,在寺庙的东边建立一处厢房居住,并在回廊里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还撰写了《重修齐云禅院碑记》。由于应芳属朱氏“济”字辈,姓名中又有“应”字,人们念其出资重修齐云寺功德无量,故义乌廿八都一带都以“济应寺”称呼为齐云寺,也寓意济世应灵,普惠众生。

往事越千年,多少兴废事。从朱应芳流传下来的为齐云寺“八仙坪”“上古寺”“盘陀石”“凌霄峰”“瀑布石”“掛榜山”“罗汉洞”“和尚石”等八景诗所作的诗词歌赋来看,他当年对齐云寺的胜景推崇备至、如数家珍。如“八仙坪”诗曰:“试寻古刹逆龙川,缥缈云中下八仙。过雨诸峰明复灭,傍山曲涧断还联。鲸铿入耳音何冷,法语归空道自元。借宿上方肱作枕,松牕漏月伴人眠。”

徘徊在齐云寺散落的石柱和石碑前,仰望群山苍翠,林木上流云翻卷,大家唏嘘不语。原来,始建于唐宝历中(826)齐云寺,受到过唐武宗五年时的毁佛运动的影响。日寇侵占金华时,该寺又被毁于炮火,几乎夷为平地。虽说后来民间自筹修建略有恢复,可其规模和文化影响远远不如当年。

浏览完齐云寺,一路往前走,一华里处有“钟潭”瀑布、“维摩座”等胜迹。“钟潭”有称“雷钟潭”、龙潭,其路陡峭难行,须小心翼翼,手扣石缝方能抵达,从中品赏到从20米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据传,“钟潭”的潭底有只钟,是孙悟空大闹天空时,失落在此地的一只“金钟”,只要你扔一块石头到潭里,还会发出轰轰的钟声。

而“钟潭”西侧龙潭背有一巨石,石刻“维摩座”三字,下面呈石圆盘形,相传齐云寺和尚曾在此打坐。人矗立山顶,可见群山浩荡,万木葱茏,俯视脚下的钟潭碧水沉沉,白练飘忽。远处的墈塔村、沈家大桥亦一览无余。关于维摩座,义乌乡坤朱凤毛(清末著名学者朱一新之父)有详细描述:“上有飞猱(猿)挂树之危巅,下有潜龙虯沫之沉渊。四山峭壁如斧劈,忽拓岩腰十丈平……”340余字,将面对群山和天籁,胸怀众生、心怀天下的襟怀坦荡地加以陈述。

如今,在金华、义乌和武义的游客看来,茶坑古道已真正成为一条承载着历史的、人文的、社会的、自然的多重功能和价值的一条古道,浓浓的乡愁和记忆扑面而来。其中,乌珠岭脚村一一钟潭峡谷一一齐云寺一一古寺水库一一慈溪老鼠梯瀑布等,已成为三地旅游的成熟路线,并形成颇具特色的小环线。尤为钟潭瀑布,系一个四叠瀑,一路溯溪而下,可时而翻石趟水,时而腾挪跳跃,行走有趣而刺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