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德平的头像

武德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0
分享

拜谒帝师张良

清明过后的一天,正午的暖阳倾洒而下,和煦之风沁人心脾,周身皆是说不出的惬意。我有幸来到了汉中留坝的紫柏山脚下,此地,正是张良庙的所在之处。

这里地处秦岭南麓,连绵青山似翠浪翻涌,悠悠碧水如丝带蜿蜒,环抱四周。静谧的氛围有鸟鸣声丝丝缕缕,美到令人沉醉。张良庙安然坐落在这青山绿水的怀抱中,古朴典雅的建筑鳞次栉比,布局错落而不失和谐,仿若自然生长于此,与周边山水相融无间,宛如群山之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踏入庙宇,只见古木高耸入云,投下斑驳树影;碑石林立其间,每一块都镌刻着岁月的风霜,承载着悠悠过往。一座座建筑静静矗立,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一不蕴含着深厚绵长的文化底蕴,仿佛在轻诉着往昔的故事。

时光仿若回溯千年,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位被誉为帝王之师的历史传奇人物,身居乱世,辅佐刘邦,以其超凡卓绝的智慧,屡出奇谋,化险为夷,为开创西汉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

尤其是他置荣利而不顾,功成不居,辞汉万户,显示出了他视富贵如浮云、弃王侯如敝屣的美德,震铄古今,彪炳史册,被后世尊称为中国第一谋圣。

他的故事,如同山间不息的溪流,在这里被人们代代传颂,从未断绝。他功成身退,顺应天道自然;他智勇双全,却又淡泊名利,不恋尘世繁华,那份睿智豁达,以及种种品质,都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哲思。

“椎秦报韩”,这是张良青年时期最为人熟知的典故。彼时,他心怀对故国韩国的深切眷恋与复仇之志,精心谋划刺杀秦始皇。此等热血壮举,尽显其无畏胆识,也正是这一行动,让他的人生实现了从满腔热血的“复仇者”到智谋过人的“谋略家”的华丽转身。

而“谏主安民”“鸿门救主”“巧遇沛公”“智取咸阳”“辞汉万户”等诸多历史故事,更是生动展现了秦末天下大乱、风云激荡之际,张良投奔刘邦麾下,凭借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卓越谋略,辅佐刘邦横扫强敌,先是推翻暴秦,后又大败项羽,成就一代霸业的丰功伟绩。

于右任老先生曾以“送秦一椎,辞汉万户”八个字,精妙绝伦地概括了张良波澜壮阔又洒脱自在的一生。

民国四年一月,爱国将领冯玉祥率军驻扎汉中,拜谒张良庙时,感慨万千,作对联刻碑留念:“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寥寥数语,满是对张良的追思与对这方圣地的倾慕。

我们漫步在庙宇内由碎石铺就的小径上,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脚下石子轻触鞋底,发出细微声响。在这浓厚文化气息的熏陶下,心中的纷扰杂念如薄雾般渐渐消散,只余下对这位先贤的深深敬仰,以及对人生的诸多感悟。

张良,这位被尊为帝王之师的传奇人物,于乱世中运筹帷幄,以经天纬地之能,助刘邦成就霸业,立下不世之功。可功成名就后,他并未被权力和功利蒙蔽双眼,而是谦逊自持,悄然隐退,于紫柏山的皱褶里参悟人生。

走出张良庙,我仍然沉浸在故事里。似乎在与张良进行着跨越千年的对话:“圣人,你何以问心无愧?”他告诫我:“有猷有为有守,知行知足知止。”

这何尝不是人生的大智慧,真哲理啊! 试问朋友,面对利益,谁能知足知止呢?谁能守住底线呢?

2025.4.10写于大巴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