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山异人的头像

巴山异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25
分享

半崖悬棺烟云间

文/巴山异人

诗云:“三大峡谷书奇景,十里画廊梦中游。”诗中描写的美景奇景,说的就是赋有“浪漫宣恩·仙山贡水”诗意般的小城——湖北宣恩珠山镇境内的狮子关景区。

狮子关景区又名鸳鸯峡、雄雌峡,全长9.6公里,像一条巨大的绿色飘带,蜿蜒横卧在深山峡谷之中。所说的“三大峡谷”,指的是干峡谷、水峡谷和大峡谷,它将狮子关合围而成一个水上游乐去处。

仅听它的名字,就给人神秘、神奇和神妙之意象,有鸳鸯相配、雌雄同体、阴阳相合之玄妙。景区内溶洞缤彩纷呈,高山峡谷气势如虹,珍珠瀑布雄伟壮观,半崖悬棺神秘莫测,野生猕猴活泼可爱,好一幅原生态山清水秀之画面。

宣恩位于武陵山区腹地,北纬30°黄金分割线穿境而过,它犹如待字闺中的少女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内有晓关、东门关和狮子关三大古关隘。三大古关隘,恰似耸立云间的三大屏障,将山内与山外隔得严严实实。

狮子关因有大小不同的五座狮子状的岩山而得名,它是浪漫宣恩精致小城通往长潭河侗族乡、椿木营乡的交通要道,是宣恩的古集镇之一。踏在狮子关古石板的街径上,就仿佛听到远古的人们在集镇上赶集的喧嚣声,商贾云集的吆喝声。

在龙年冬日暖阳的腊月小年前夕,我陪同20多名银发老人,零距离见证了狮子关的美丽容颜。狮子关的悬棺未解之谜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我的无限探究兴趣。

百丈悬棺烟云处,一壶新茶禅意浓。古诗里所描写的神秘悬棺,就好像是狮子关悬棺之全貌、之禅味。狮子关悬棺悬挂在200米高处的绝壁上。绝壁名曰擒老猫山。《宣恩县地名志》记载:“地形似擒捉老虎之状,原名截落虎,农村忌讳清晨说虎,现俗名擒老猫。”当地人们便以老猫代替老虎了,真是趣味无穷。因为“猫”在土家方言中有很行很厉害的意思。

狮子关地形复杂而险峻,其北面是贡水河,东面是古迹河,西面是干沟河,三条河流构成一条外围线,在封口坝里的竹园堡处汇合。外围线围住的就是擒老猫山。大自然之神奇竟是这般鬼斧神工,即便老虎再凶猛再厉害,最终也是被困住被围圄的命运。

穿过竹园堡,进入古迹河,顺古迹河溯水而上,就到达与贡水河的汇合处,再逆流而上,便到苏家坨的干沟河与贡水河的汇合处。越过隧洞来到干沟河,继续前行百余米,就依稀可见半崖上的棺木。

棺木停放在绝壁中间,卡在岩石之中,威严地俯瞰着河底。面对脚下如织的游人,它呈现的是庄严、肃穆、宁静和孤独。它怎么也不会想到,千年的孤独守候,等来的却是一片门庭若市的喧嚣。此时,太阳还躲在云层里不肯露面,山峦在云烟里时隐时现,就连悬棺也在烟雾缭绕里徘徊着,困顿着,彳亍着,就像一个迷失的老者,在半崖里找不到了回家的路,随性悠然自得地在云层里飘移着。

狮子关之所以名曰狮子关,是因为狮子是狮子关里的核心元素,古迹河汇入贡水河的两河交汇处就是狮子口。狮子口就如一个倾盆大口,好像要吞咽世间的一切阴霾和丑恶。当地有耄耋老人回忆说,在狮子口的半山腰间,曾经就有一副悬棺,遗憾的是在民国时期遭到了极度破坏,早已不见了半点踪影。

他小时候就常到洪家河里摸鱼捉虾,常从悬棺旁边经过。看见醒目裸露的悬棺,总有一些畏惧胆怯之感,生怕亡人掀开棺盖蹦出来跳着僵尸舞步。微风徐来,树叶的唦唦声,也会吓得他尖叫号哭。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岩壁的石头上还凿有墓坑,因山体凸出,坑里常年积满了腐水,有臭气熏天的味道。

“悬棺”一词,来源于南朝人顾野王的“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一语。悬棺顾名思义就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棺木,在我国《地方志》和《史志》中都有记载,同土葬、火葬、鸟葬、水葬一样,属于崖葬,是丧葬的另一种方式。悬棺遍及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等省,主要遍布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珙县、兴文县、筠连县、镇雄县等地。

宣恩古属巴国之地,多是土家族居民,早期先民就沿袭了二次葬、悬棺葬的习俗。相传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临省湖南龙山县的一个村庄,突现鸡不鸣、狗不吠的怪象。阴阳先生从龙山顺山势地脉查看风水,来到宣恩发现,竟是狮子口的悬棺压住了龙脉所致。不得已,人们便将悬棺迁走移至它地,村庄才恢复了鸡鸣狗吠的正常现象。这当然只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无法甄别辨别它的真假和真伪,难以进入官方正史志文之中。

悬棺在宣恩并非狮子关所独有。考古人员在文物调查中发现,在沙道沟镇沙坪村的月亮岩也有悬棺葬遗址。月亮岩,多么诗情画意,多么闲情雅趣的名字,却与悬棺搭配在一起,是多么不合时宜,是多么违和时常,我倒是希望它是神话故事里的爱情见证之地。如许仙和白娘子相识的西湖断桥残雪,董永和七仙女相会的汝南仙女桥,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的杭州草桥门。

月亮岩又名三眼穿,东为小穿孔坡,南为胡家崖,西为罗家坪,北为观音坪,四周被奇特的小景小致环绕着,犹如子孙绕膝一般。三眼穿因绝壁上有三个穿洞而得芳名,恰似睡狮的鼻子和眼睛,显得活灵活现。

相传有一来凤县人,携先人骨骸乘船沿酉水而上,到达酉水源头白水河,看见神奇的月亮岩,便将先人骨骸葬于月亮岩的岩壁上。大概月亮岩就是他心中最理想的风水宝地吧。如今月亮岩虽不见了悬棺葬的踪迹,但一看到洞内存积的沙石,就能猜想到亿万年前,这里曾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巨变。

悬棺,作为一种独特的丧葬习俗和形式,历来就引起很多文人墨客的关注与遐想,他们留下了许多描绘或感慨其奇特景象的诗篇。如“碧水丹崖悬古棺,云遮雾绕似仙源”,就描绘了悬棺所在环境的神秘与超凡脱俗;“千仞绝壁挂棺椁,万古长青伴月明”‌,就形容悬棺历经万古而长青,虽与明月相伴,却显得孤寂而庄严;“棺悬峭壁映霞光,魂归天际梦悠长”‌,则通过描写棺木与霞光的映衬,表达了灵魂归天、梦境悠长的意境。

又如“风拂松梢棺自静,云遮月影梦难寻”‌,描绘了风过松梢棺木的静谧,以及云遮月影梦境难以寻觅,寓意着生死之间的微妙与玄妙;“绝壁悬棺成古迹,千秋万代话凄凉”‌,强调了悬棺作为古迹的历史地位,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千秋万代的凄凉故事;“棺悬半空随风荡,魂游四海任徜徉”‌,则用“随风荡”和“任徜徉”表现了悬棺与灵魂的自由与不羁;“碧水环山棺自悬,古风遗韵入心田”‌,描绘了碧水环绕、山峦之间棺木高悬的景象,以及这种古风遗韵给人心灵带来的触动。远观狮子口上的悬棺,细细想来,好像这些古诗句都与它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的意境它都兼而有之,雨露均沾。

考古专家研究表明,悬棺葬与史前人类穴居有关,是古人类穴居洞穴生活的真实反映。悬棺岩洞墓的出现,实质上是把地下洞室和棺木抬高到了高岩洞的一种体现。悬棺葬远离尘嚣尘世,意在防止人在死后,不再受到人畜的骚扰和惊扰,他们意在“秘葬祖骨”,让先人真正入棺为安、入崖为安。

他们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这些地方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人畜根本无从攀登攀缘,是最安全的理想之地。或者说以船为棺的葬俗,可以将先人的灵魂载回故乡,渡过轮回到另一个美满世界里去。武陵山区山多地少,把先人尸骨请上绝壁岩洞,好像与土家人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的奥妙玄机是相通的。

悬棺葬的神秘,还在于悬棺是如何葬入到悬崖峭壁上的。江西龙虎山因悬棺而出名,就曾经遍下英雄帖悬赏解开悬棺之迷。关于棺木进洞方法就有“悬吊法”“竹木搭架法”“云梯架岩法”“架天梯法”“网绳搭架法”“栈道法”“后山挖隧法”“楼船安放法”等之说。关于为何采用崖葬,也有“升天成仙说”“尊神事祖说”“敬先至孝说”“回归洞穴说”“保存祖尸说”“防盗防害说”“修炼坐化说”之说辞,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然,这仅仅是人们的揣摩、猜想与臆测,没有真迹史料来佐证,就如人们猜想埃及金字塔的搭建方法一样。

至于狮子关狮子口悬棺的相关信息,因年代久远也已无法去考究考证,就连那个神奇的传说中的龙山人,为何要翻山越岭攀越东门关来到狮子口,也让人浮想联翩,但最终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狮子关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少见的峡谷环线结构。古迹河并非先民的遗迹古迹,实质上是地壳运动留下的遗迹。那是亿万年前发生在此地的地质变化奇迹,它让如今的狮子关仪态万千、风姿绰约,以旖旎风光示人,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无私馈赠。

狮子关因山、林、洞、河、水、桥、崖和猴而著称,它通过大手笔的地壳运动,让整个狮子山浮于水面,以致于山的体内全部是碧蓝的水,就好像是从山体里挤出来的玉液琼浆,这无疑是地壳运动的神奇绝妙之处。相比之下,狮子口的悬棺在整个狮子关里的景致来说,仅算得上是一处渺小的画龙点睛之笔,无端地给狮子关增添了一点神秘色彩罢了,能让人无限遐想遐思而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