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我和杨哥、桂哥陪郝老师到东乡镇桐油村踏春。在树荫下歇息时,一阵嗡嗡的蜜蜂声传来,杨哥眼尖,发现旁边柚子树上盘旋着许多蜜蜂。桂哥说这可能是哪家分出来的蜂群在此歇脚。我起身走近,看到柚子树丫上吊着一坨蜜蜂,那一刻,四十多年前蜜蜂飞进我家的难忘往昔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那是 1975 年 3 月末,午饭后我去约小伙伴上学,远远瞧见桂表公家的蜜蜂正在分家。表公和表叔们拿着瓜瓢,舀着水,抓着煤炭灰和沙子往蜂群中抛洒。我像一只好奇的小鹿,飞奔过去凑热闹。谁料外围的蜜蜂顺着风势追着我,尖锐的蜂刺如针般狠狠蜇在我身上,疼得我哇哇大哭。那天,我的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缝,下午的学也没去成。也就是这次经历,让我认识了既可怕又能带来甜蜜的蜜蜂。
当天晚上,桂表公端来一碗黄澄澄的蜂蜜,那蜂蜜在昏黄的灯光下,宛如流动的琥珀。表公对母亲说:“华儿被蜜蜂蜇了,用蜂蜜抹在红肿处,消炎很快就会好。”母亲一边用蜂蜜轻轻涂抹我的伤口,一边温柔地问我痛不痛。嘴馋的我偷偷用指头蘸了点放进嘴里,那蜂蜜的香甜瞬间在口中散开,像一股清泉,浇灭了我火烧火燎的疼痛,让我脑袋和眼睛也没那么疼了。
尝过蜂蜜的甜蜜滋味后,第二年油菜花开的时候,我缠着父亲做了两个圆形的蜂桶。父亲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格外用心地在蜂桶门眼处仔细涂抹上黄蜡,还捉了无数只找家的蜜蜂放进桶里。可即便如此,那些蜜蜂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始终没有把这里当成它们的家,蜜蜂的“大部队”也迟迟没有被吸引过来。于是爷爷打趣父亲说:“蜜蜂可不是谁都能养的,养蜂还得有点运气才行。”
父亲见头年没招来蜜蜂,便泄了气,不再过问此事。次年,油菜花儿开始凋零,屋后槐花飘香的一个周末下午,我鼓足勇气,拿着筛灰面用的筛子,学着父亲“捉”蜜蜂的模样,小心翼翼地把在门口飞来飞去的一只蜜蜂网进筛子里。那只蜜蜂在筛子里像个困兽,朝着有光的方向拼命扑腾。我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精准地捏住它的翅膀,任凭它在指间左右晃动,我快速跑到蜂桶前,踮起脚尖,把蜜蜂对准蜂门眼猛吹一口气,蜜蜂被吹进了桶里。我赶忙用小手捂住蜂门眼一会儿再放开。不一会儿,蜜蜂从桶眼里爬出来飞了飞,又钻进桶里。这样循环几次后,它从房檐绕了几圈,从院坝外的橙子树上空飞向对面的远方。
我像个执着的守望者,望眼欲穿地盼着等着。大约十来分钟后,突然看见我家房檐瓦沟边多了一群绕着圈飞的蜜蜂,约有三四十只,它们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像是一群灵动的舞者,跳着神秘莫测的舞蹈。接着,它们迅速向蜂桶靠拢,陆续钻进蜂桶里。爬进飞出约七八分钟后,又突然全都消失了。那一刻,我又想起爷爷说过的话,觉得咱们家没有养蜂的“运气”,不禁有些失落,无精打采地打开牛圈门,牵着牛准备上坡。忽然,我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由远及近,只见我家房檐上空的蜜蜂越来越多。刹那间,密集的蜂群像乌云一般黑压压地盘旋在院坝上空,一部分蜜蜂争先恐后地往蜂桶眼里钻,那场面就像一场激烈的战斗,壮观极了。
晚上,父亲从地里回到家,我兴奋地告诉他:“爸爸,我招来了很多的蜜蜂!”父亲起初不信,直到他端起蜂桶,看到顶盖上爬着密密麻麻的一堆蜜蜂,才笑着说:“你这娃儿没说谎,还真把蜜蜂请到我们家了!”
自从我把蜜蜂请进了家,每天我都要在蜂桶旁待一会儿,专注地看着蜜蜂进进出出地忙碌。尤其是第二年春暖花开的三月,桃花、李花、油菜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蜜蜂愈发忙碌,回来时两条腿上都挂着黄黄的、红红的两坨花粉,像是满载而归的小战士。我便浮想联翩,想着再过几个月就能吃上蜂蜜了,心里满是期待。
那时养蜂可麻烦了,特别是三月末到四月上旬蜜蜂开始分家的时候,父亲就把守蜂的任务交给了我。我牢记父亲的嘱托,一旦看到蜜蜂在院坝上空聚集盘旋不肯离去、蜂桶口处只出来不进桶时,就立刻朝着父亲劳作的方向,用两只手做成喇叭状,扯着嗓子高喊:“爸爸,快回来,蜂子要分家了!”喊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仿佛是我对家庭甜蜜生活的守护呐喊。正在田里干活的父亲一听到我的呼喊,马上丢下手中的活计,三步并作两步赶回家,用事先准备好的水和沙子,不停地往飞舞的蜂群中泼水、扔沙子,直到把刚离开蜂桶的蜂群打落在院坝外的橙子树上,再把分家的蜜蜂招到慈竹编制的“蜂王盖”中,放进透气的小纱布口袋里,挂在树枝上。那一刻,留住了分家想逃的蜜蜂群,父亲的脸上就会露出难得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欣慰与满足,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整个家。
春、夏、秋三季,父亲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扫蜂桶附近的蜘蛛网,用牛粪细心地修补开裂的蜂桶,还仔细查看是否有野蜂进桶伤害蜜蜂;冬天,父亲会在蜂桶外包裹一层棕垫或旧棉絮,像是给蜜蜂穿上了一件温暖的外衣,让蜜蜂温暖过冬。那些年,每年的蜂蜜不仅卖了钱供我读书,端午节和中秋节还能有蘸着蜂糖的食物吃,家里的日子也因此过得有滋有味。
如今,时光匆匆流逝,那柚子树上的蜜蜂,又勾起了我对那段与蜜蜂相伴岁月的深深怀念。那些日子里,有被蜜蜂蜇的疼痛,有招到蜜蜂的喜悦,有父亲对蜜蜂的悉心照料,更有家庭因蜂蜜带来的温馨与甜蜜。那年四月蜜蜂来,带来的不仅仅是蜂蜜,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一份浓浓的亲情,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