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阳光如金色的纱幔,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如同跳跃的五线谱,奏响着生命的旋律。微风轻拂,似母亲的手,抚摸着世间万物,带来田野里新绿的清新与花朵绽放的芬芳,那香气丝丝缕缕,萦绕在鼻尖,撩拨着心底的柔情。
在这样诗意的季节里,我总喜欢寻一处静谧角落,坐在书桌前,静静地凝视着那排列整齐的书柜。那里面,有我刊载作品的文集、报刊,它们是岁月的馈赠,像是一枚枚闪耀的勋章,记录着我在文字世界里的探索与成长;有我精心选购的名著,它们似沉默而睿智的长者,静静地等待着与我进行心灵的对话;还有文友赠送的散文、诗集,每一本都承载着深厚的情谊,带着温暖与鼓励,如同春日里的暖阳,照亮我前行的路。
我的目光在书脊间游走,最终停留在一本名为《谁在敲门》的书上。它安静地躺在我的掌心,封面的字迹仿佛是灵动的音符,低声诉说着一个神秘而诱人的故事,在轻轻召唤着我。我缓缓翻开第一章第一页,那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我的心田:“有时候,敲门声是人的脸,也是人的心,哪种人敲出哪种声音,就跟哪种人会说出哪种梦话一样。当这个声音响起时,已去胸腔里荡过一下,夹带着气恼、自大和经过掩饰的逆来顺受,传到指骨,传到门,然后才传进屋子,大姐就知道,是兄弟来了。”
读罢这段文字,周遭的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四周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自己那有节律的心跳声,在寂静中发出的声响。书中的文字化作一个个灵动的精灵,在每一页纸间跳跃、嬉戏。我如同一个虔诚的信徒,跟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了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那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小镇,邻里之间的情谊如潺潺溪流,润泽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清晨,邻里们互相问候的声音,清脆得如同鸟鸣,唤醒了小镇的生机;傍晚,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那欢声笑语,似璀璨的星光,点亮了小镇的夜空。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乡间的田野里肆意奔跑,与小伙伴们追逐着五彩斑斓的蝴蝶,那无忧无虑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我们在田野里打滚,感受着泥土的芬芳;在小河里嬉戏,任由清凉的溪水从脚趾间流过,那是一段多么纯真美好的时光啊,如同四月里绽放的花朵,娇艳而芬芳。
书中第四章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析着生活的真相:“痛苦是肮脏的。病和老,是痛苦的原因,却不是根源。根源是人生。”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对生活的沉思。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酸甜苦辣的旅程,痛苦与欢乐总是如影随形。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成长,学会了在痛苦中寻找希望,在挫折中坚守信念。
而第五章那段深沉的情感话语,更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我心中掀起了层层涟漪:“如果说父母生活的地方就是故乡,我母亲早死了,现在父亲也死了。大姐说女人没有故乡,我不是女人,同样也没有故乡了。故乡在我心里,就像一列奔跑的火车,车身已远去,只余下苍茫的汽笛和铁轨的震颤。”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灵魂的归宿。当父母离去,故乡便成了回忆中的幻影,只留下那无尽的思念和淡淡的忧伤。
七个章节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一扇扇不同的门。在这些门的背后,藏着我未曾发掘的情感,藏着我对世界的另一种认知。我时而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潸然泪下,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他们的苦难;时而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呼雀跃,如同自己也收获了那份喜悦。与他们一同经历着人生的起起落落。
书,就像一位无声的导师,它引领着我去反思自己的生活,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它让我明白,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忙碌与奔波,还有诗和远方。那些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的美好,其实一直都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品味。
窗外,四月的阳光依旧灿烂,微风依旧轻柔。但此刻的我,心境已全然不同。那扇被书香敲开的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世界。
当我合上《谁在敲门》这本书时,我知道,这只是我阅读之旅中的一站。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与更多的书相遇,还会敲开更多通往灵魂深处的门。
四月的书香,如同一场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原载2025年《青年文学家》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