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你的
叮铃铃,手机响了。
“我的!”张妈和老公老张头手机铃声一样,她洗着碗喊叫,湿着手跑客厅一看,是老公的,便头朝书房一扭:你的!
晚上,张妈刚要如厕,茶几上叮铃铃了。张妈赶紧叫:“我的!先接着,我这就好!”
“哪是你的,我的!”老张头拿起了手机。
两人都说换手机铃声,可不会弄,找别人吧,想到绑卡啥的,不放心,就糊弄了下来。
过了几天,你的我的都没有。小院静得只听两人喘息。
张妈不习惯随带手机,碍事,再说打她的电话不多,也就对手机铃响特敏感,怕接不及时挂了,再回还要花钱。
她很盼叮铃铃响,是她的,不是他的。
其实,老张头电话也不多,退下几年了,刚退电话还不少,后来越来越少,现在更少,但还是比张妈的多。
张妈的手机基本是供她看头条,每一条都像有个人给她聊天。
那天中午,又叮铃铃了。张妈等了足有三秒,没喊。
“你的!”老张头指指茶几。张妈老脸绽开,哪个孩?或是,也许,想着想着就到了,一把抓起,却是推销广告,气得扔下走了。
这样先希望后失望的铃声多了,不是广告推销,就是小心诈骗,再就是虚拟什么的,偶尔有个人家打错的陌生号,反正没有自己想要的那些。实的不来来虚的,气人!她很失望,但还是想自己手机突然叮铃铃起来,只要响,就有希望,可等了很久,那希望还在远方。
张妈对她手机有感情,是外地女儿买的,当时还建了亲情网,袋里装了手机就像装了满满亲情。她多么想手机铃声不时颤动亲情,网来思念啊!于是出门先拿手机,时不时看看有无未接电话和暖心微信问候。
可越来越少。广告推销、小心诈骗、待领奖励什么的却越来越多,电视上常有案例,老张头又一再提醒,这让张妈对手机渐失往日热情,甚至感觉是累赘。有几次叮铃铃了,她照干活,最多一句:你的!
这两天,他俩一起出门,张妈说:带你手机!老张头说:你也带,万一是你的呢!张妈才把手机拿了,可没一次用上。
张妈不像过去出门先拿手机了,孩子亲戚来电话,没事,有他。她手里袋里只有不厚的钱夹,钥匙也不带了。
吃过晚饭,她和老伴要出门走路,手机静静躺在沙发上。张妈拿起,又扔下,又拿起,最后还是说:我的,不带了。
老张头看看她,好像突然一个人蹒跚着走远,很模糊,看不见了,心里涌出别样滋味,说:带着,我的你的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