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照耀下的西北大地,有一条狭长的地带叫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有一座雪山名为祁连山,祁连山冰川造就了一条北大河,北大河滋养了一块丰饶的绿洲,绿洲之上孕育了一座古城——酒泉。以酒名泉,泉水甘甜;以泉当酒,名曰酒泉。泉以酒为名,名满九州华夏;酒以泉兴盛,谓之汉武御酒;酒为城之荣耀颇具传奇,城以酒来助兴风光无限。人为万物之灵,酒乃五谷之精,酒泉酒的那份甘醇,那份清香,飘散于历史的长空,渗透在酒泉的每一处角落,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个人,每一粒沙。酒泉的所有生灵万物都有了酒的精神、酒的胸怀,酒的气度,酒的豪爽,酒的陶醉。
河西四郡之一的酒泉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古称肃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丝绸之路上的边关重镇,早在汉代就已出名。酒泉地处蒙青高原交界,河西走廊中部,古往今来一直是通往新疆乃至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必经之道。区境东连内蒙古,西接新疆,南依青海,北邻蒙古国。南有祁连山、北有马鬃山两山环护,河西走廊蜿蜒其中,毗连三省一国,交通控扼东西。相传汉代霍去病征伐匈奴,班师驻此,帝嘉其功,赏酒慰劳,霍倾酒于泉,三军共饮,因之名为酒泉。酒泉是经略西域,守边固防的前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汉至民国,或抗击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和平统一;或为封建王朝拓土开边,诸侯割据称王称霸;或人民大众争自由求解放,推翻施行暴政的统治阶级。在酒泉这方热土上,两千余年干戈迭起,烽烟不绝,演绎了一幕幕沙场逐鹿、边地称雄的军事斗争话剧。翻开《酒泉史志》,与历史直面而行,时光悠悠倒转,我看到了在茹毛饮血的年代,在这片肥沃的绿洲上曾活跃着人类的祖先,火烧沟文化遗址,祁连山、马鬃山中的岩画,那是先民们点起的第一堆篝火,从此写下了酒泉史志光辉灿烂的一页。汉唐时的酒泉一派繁荣,商贾如云,店铺林立,人欢马叫,好不热闹。一直到明代中叶,这里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后来由于海上水路的兴起,陆地丝绸之路慢慢冷落下来。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近代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饱受连年战争与饥荒的摧残,酒泉这座历史名城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到解放前夕,早已变得千疮百孔,苍老破败了。
酒泉历史悠久,军事活动发端久远。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酒泉一带就有人类定居,到黄帝、尧、禹时已和中原发生了联系。汉初,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为适应巩固政权与开疆拓土的需要,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派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征河西、逐匈奴,列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置两关(玉门关、阳关),扫清了河西走廊之敌,开发经略河西,开辟了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东汉末年,群雄四起,诸侯割据,三国鼎立,酒泉一带属魏,郡太守主军政,领郡兵,镇守酒泉。西晋末期,群雄奋起,在酒泉一带先后建立的政权有前凉、后凉、北凉、西凉。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占领酒泉。隋唐实现国家大统一,酒泉地区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4次南下,攻灭西夏,尽占酒泉。明朝在酒泉设肃州卫,先后18次在西北边境修筑长城,设“九边重镇”保卫边疆。满清王朝实现了全国的空前大统一,其军事组织在酒泉一带有了空前加强;民国期间,酒泉虽地处西北一隅,但因其西通伊吾、东蔽张掖、北控大漠、南依青海,战略地位重要,亦为民国政府和西北军阀所重视。1936年10月,红军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同凶恶的敌人、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抗战爆发后,酒泉作为大后方接运从星星峡转运至兰州等地的苏联援华物资。1949年9月25日,酒泉全境和平解放,从此跨入了新的历史纪元。
穿越河西走廊的人,都要在酒泉停留下来,登一段残破长城,望一眼皑皑雪山、极目远眺苍凉荒野,仰首凝望茫茫苍穹,念天地悠悠,怆然而泪下。不仅仅是凭吊西汉酒泉圣迹,不仅仅是吟诗作画怀古伤情,更不是留恋葡萄美酒夜光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驻足于此,为的是张扬一种民族的精神和壮志豪情。酒泉城中的鼓楼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向现代人诉说着他的所见所闻,楼阁上四幅巨匾分别题着:“南望祁连;北通沙漠;东迎华嶽;西达伊吾”。显示出其四通八达,威武雄壮的气概。从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在这块土地上奋斗、拼搏,为了脚下这块神圣、传奇的土地,他们或废寝忘食,建设家园;或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甚至于视死如归,死而无憾。悲壮的西路军将士在这里血染沃土,洒下了革命的种子,并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英勇的酒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伟大胜利旗帜的指引下,终于在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了酒泉,从此她的面貌焕然一新。我对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既是古老的,浪漫的,而又是新生的,坚强的。走进酒泉,天蓝的出奇,地绿的诱人。举目眺望巍巍祁连,山顶白雪皑皑,冰清玉洁;山下阡陌纵横,苍翠欲滴。泉湖公园,亭台楼阁,红花绿柳相映成趣,最诱人的要数那一池碧波荡漾的湖水了,鱼儿纵情嬉戏,游船星星点点穿梭于荷花之间,美不胜收。最古老的当属那眼流淌不息的清泉,西汉酒泉胜迹是河西走廊保存较为完整的唯一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凡到酒泉的人,都应该去看看那一眼清泉,那一潭圣水。远古洪荒之际,就有那眼清泉了,自西汉霍去病征伐匈奴,让这眼泉水名扬天下。清冽澄澈的水,泊满天光云影的水,犹如圣哲的眼睛,凝视着繁华的世界,回味着苍茫的岁月,两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河西古道上衰草连天,征途漫漫,挺拔的胡杨炫耀着金黄的树叶,熠熠闪光的祁连雪山唤醒了辽阔沉寂的河西大地。二十岁的霍去病骑着一匹黄骠马,英姿飒爽地走进了这个雪山掩映,林茂粮丰的长廊,他率领骑着汗血宝马的汉家子弟,手持大刀长矛,夜宿祁连,饮马黑河,剑指漠北,痛击匈奴。战斗异常惨烈,将士血染黄沙,这场巨大的胜利注定会改写历史,彪炳汗青。一代天娇、弯弓射雕的强悍民族,只能留下“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首传唱不衰,悲天悯人的哀歌退出河西走廊,退出逐鹿天下的舞台。霍去病大胜匈奴的消息传到长安,未央宫彻夜灯火阑珊,鼓乐翻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兴奋不已,快马加鞭,给远在千里的霍去病赏赐御酒一坛。将军为庆贺讨伐匈奴的重大胜利,在雪山下设坛祭天,将汉武帝所赐御酒倾倒入泉与将士共饮,那一天,霍去病醉了,大西北的太阳和月亮醉了,祁连山与大漠戈壁醉了,汉王朝的天空与大地也醉了。汉武帝将要为其修建安身之所,霍去病仰天长叹:“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如此浩大的气魄,如此豪迈的胸怀,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呼喊。只可惜!一代战神二十三岁倏忽远去,留下了千古遗憾。古泉被命名为酒泉,后来在此建郡,又以酒泉之名冠以郡名。从此以后,酒泉便走进了浩浩的翰墨青史。
酒泉是一个有个性的城市,古老、坚强、豪放,同时又柔情万种,胸怀八方。走进酒泉,你会觉得脚下的路越来越宽阔。在这条新的丝绸之路上,可以感受到古老而又年轻的酒泉脉管在搏动。历经两千年历史沧桑的“西汉酒泉胜迹”,以强盛雄厚的西汉历史为背景,以威武的汉代军团雄风为精神,群雕分为出征、鏖战、庆功三组场景,集中展示了酒泉乃至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再现当年卫青、霍去病河西大捷的历史功绩。泉边有一整块花岗岩雕成的硕大酒樽,正面镌刻着李白诗句:“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泉以酒为名,地因泉而灵,这眼清泉,这潭碧水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诗文气息。酒泉路旁街心公园花草树木争奇斗艳,城区内高楼大厦数不胜数,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来往车辆川流不息……特别是这几年,酒泉从古老的城基上重建家园,在不断进取中塑造了自己年轻的形象。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酒泉的经济飞速发展,张骞出使西域走过的这条丝绸之路驿站今天又重新焕发容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的酒泉生机勃发,兰新高铁畅通无阻,连霍高速横穿全境,石油、钢铁、棉花、甜菜、粮食稳步高产,神州飞船的一次次成功发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工程正在实施,年轻的酒泉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更加秀丽迷人,风情万种。而今的酒泉,不但是酒泉人的酒泉,也是中国的酒泉,更是世界的酒泉。酒泉让世人刮目相看。西风呼啸,流云飘荡;黄沙弥漫,古道蜿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千年不变的祁连雪山,亘古如斯的大漠荒原。狼啸戈壁,鹿走荒野。如泣如诉的羌笛声声《怨杨柳》,动人心魄的琵琶急促如雨点作响,如梦如幻的传说荡气回肠。所有这一切,构成了酒泉雄浑苍凉、神奇壮美的场景。请君光临酒泉,用夜光杯盛满汉武御酒,开怀畅饮,梦中携李太白祁连望月,与霍去病北征匈奴,和航天员遨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