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月春风轻拂,莲雾花悄然绽放新绿,犹如点点繁星镶嵌于绿叶之间,为西双版纳的春天披上了一袭璀璨的光华。这片土地如同初露锋芒的少女,静谧地展现着她的魅力。
莲雾花竞相绽放,犹如大地举办的一场盛宴。花朵簇拥,彼此依偎,散发着柔和的光辉,如同无数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翠绿的枝头,熠熠生辉。在这美好的季节,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聚集于此,共同享受这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他们或是追寻莲雾的踪迹,或是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或是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向往。不论何种原因,他们都带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踏上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和谐的生活画卷。
西双版纳的住宅小区内,莲雾树遍布于绿植之中。初见之时,我频繁往来其间,只见树冠之上挂满了红润饱满的莲雾果实,宛如一串串精致的铃铛,在绿叶的掩映下轻轻摇曳,随风起舞,时而隐现于绿叶之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后来,通过询问他人,我才得知这些果实为一种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水果,名为莲雾,也叫爪哇蒲桃、天桃、水翁果、水蒲桃等,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广西及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在西双版纳过冬的人群中,老年人居多。无论是清晨、午后还是夜晚,下楼总能见到推着轮椅、拄着拐杖进行锻炼的老人。行动自如的老人也各有其爱好或锻炼方式。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窗帘,快递员的电话便如约而至,催促我前往小区门口取快递。步入楼下,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人们或急或缓地穿梭其间,各自为生活奔波。
两位大姐坐在长条凳上,身旁摆放着六七袋刚购买的蔬菜,看起来已经坐了一段时间。一位大姐手持纸巾,轻轻拭去额头的汗珠,随后低头细细挑选着菜袋中的蔬菜,仿佛在寻找着最鲜嫩的那一抹绿意。另一位大姐则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两人交谈间,黄瓜的新鲜水灵、呙笋的粗壮嫩绿被一一提及,言语间流露出逛早市时的那份满足与喜悦。
向东望去,十几人排成三行,正随着朝阳的升起,缓慢而有节奏地练习太极拳,这是今冬新出现的活动形式。前几日,他们仅四五人在楼后互相学习太极拳,一位六十多岁、身材魁梧的老大哥在前方示范,其余几人表情严肃,学习态度认真。当我提着矿泉水桶去直饮水机取水经过他们时,那位大哥一边比划着拳脚,一边不忘投来一瞥。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这么快就有这么多人学会了太极拳,并且都穿着五彩斑斓的太极服,看起来颇为专业。
走到拐弯处,又碰到了第一年来的半身不遂东北大哥,他的脸上表情漠然,给我一种不被病魔压屈服的感觉,知道他是一次孙女在楼下玩回来讲的经历。孙女刚四岁,喜欢有同伴一起玩,说来也巧正好遇到同城来的同龄的小姐姐,从此两个人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快乐。有一天,两个奶奶打电话约好时间带孩子去院里有器材的场地玩,这个场地除了被莲雾树环绕,开发商对地面还做了浮胶软化。于是,孩子们都喜欢在那里溜滑梯、钻大象鼻子、上台阶“登月亮湾”等。这天玩回来后对我说,爷爷有个小男孩子挡住我们俩不让过,我说不有两个奶奶吗?她说喊奶奶了,一个奶奶低头看手机,我说你奶呢?她说我奶正和一个爷爷说话,那爷爷说“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他们也在聊着天。我问老伴怎么回事,她说那个得半身不遂的人是老乡,说他年轻时猪狗羊蛇什么都杀,她从自己信仰的角度在开导他。这次碰到他,一位大哥正走过去抓住他的右手拉着他往前走,笑着说“走”一起转转锻炼。
走出小区大门,晨练的人们更是多姿多彩。右手边,四排男女随着音乐节奏跳着广场舞,特别是其中几位老大哥,舞姿轻盈,甚至有些比老大姐跳得还要好。我鼓起勇气,尝试着模仿了几个广场舞的动作,但无奈手脚笨拙,完全跟不上那欢快的节奏,做出来的动作显得既生硬又不协调,引得旁人一阵善意的笑声。紧邻广场舞的是十几位大哥大姐跳着东北秧歌,身着鲜艳的秧歌彩装,他们认真地跳着,并不在乎是否有人围观,沉浸在自己的舞蹈世界中。左手边,先是三排大哥大姐做拍手操,随着音乐节奏,传来清脆的拍打声,从肩膀到胸脯,再到大腿,他们拍遍了全身。紧接着是跳藏族舞操的区域,小区内,每年都会有众多藏族同胞来这里过冬旅居汇聚一堂,伴着音乐跳起锅庄舞。从最初寥寥十几人到如今二三十人,他们身着绚丽的藏族服饰,先是面对面站成两列翩翩起舞,后又队形灵活变换,表演氛围愈发浓厚,引得小区居民纷纷驻足观赏。西双版纳的天气依旧炎热,他们跳完舞后急忙脱下外衣中的演出服,边脱边抱怨热得难以忍受。我由衷地钦佩他们,不仅能流利地说藏语,还能熟练用普通话与其他民族的邻居交流,两种语言切换自如。即便在小区内遇见,他们不穿民族服饰,不说藏语,也很难从外表上分辨出谁是汉族,谁是藏族。
取完快递返回时,我又遇到了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大姐。去年冬天初见她时,她的右腿无法抬起,她依靠推着小推车进行走路锻炼。这次偶遇,若非细心留意,几乎难以察觉她曾有过行动不便的经历。此刻的她,步履稳健而有力,正安然端坐于亭子中的长条凳上,享受着理发的惬意时光。理发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银发大姐,起初我以为她只是出于对旅居弱者的关爱和同情,顺手帮忙理个发。但后来发现她也给身体健康的男性理发,我意识到她不仅仅是出于同情,而是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有益的事情。感动之情驱使我来到亭子里,静静地观察她的一举一动,直到她为最后一位顾客理完发,看到我等了许久,便询问我是否需要理发。我问她是否收费,她微笑着说,大家能在此相遇是缘分,不计较这些小费。她提到小区门口没有理发店,行动不便的人理发成了难题,于是她毅然重拾理发技艺,不为金钱所动,不求世俗赞誉,只为心中那份积德行善的执着。听她这么一说,在场的人都笑了。她告诉我,她在计划经济时期在市里理发店工作,商品经济后自己经营了几年理发店,退休后很少理发。在这里看到许多行动不便的人,大家闲聊时都提到理发的不便,于是她决定重操旧业。言罢,她爽朗地笑了,笑声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瞬间流淌进每个人的心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称赞她,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并笑着说,最美不过夕阳红。告别时,我与她约定头发长了再来找她理发,她说好的,我们还在这莲雾树下的亭子里相见吧。
进入楼内,《苹果香》的音乐悠扬传来。我静观一楼镂空的活动场所西侧,围坐着演奏乐器的人们,有的拉小提琴、板胡、二胡、手风琴,有地吹萨克斯、小号、电吹管、笛子等。尽管这种无配器的乐谱齐奏,未能完全彰显每种乐器的独特韵味,但这并未削减他们全身心投入演奏的热情,他们依然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心灵倾诉。他们不计较技艺的高低,自得其乐地演奏着手中的乐器,共同的音乐爱好为他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欢乐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愉悦。旁边还有几位大姐,听到弹奏“一条大河波浪宽……”等老歌时,动听地女高音便随之和上去了,我被她们那专业而浑厚的发声深深震撼。想来她们年轻时,一定是位音乐骨干,有过许多风光场面和岁月。
一楼镂空活动场所东边,乒乓球场地更是杀气腾腾。单打完了打双打,有夫妻对决的,也有夫妻二人组队双打的,因为打杀场面激烈,空气像凝固了一般,除了看到精彩球时有人喊“好球!”声外,没有人闲聊和起哄,每个人的双眼都死盯着案板上飞来蹦去的乒乓球,像被磁铁吸住了一样,我在他们旁边站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被他们发现。我想,此刻的他们已经忘却了自我,无论是曾经的艰辛与辉煌,还是生活中的不如意与失落,都已被这份专注与热爱所替代。台球那边,传来“嘎——嘎”的撞击声,走到跟前看到的是两个人正对峙着,双方都盼着对方快点失误,多给自己一次进球的机会,接场的人则想着他们两人中谁能一竿子打完球案子上的所有球,搞个三比零,让自己尽快上场对决。
吃完早点后,是“吟诗角”群里约定,早上十点在亭子下面开展吟诗活动,主题是每个人朗诵一首与莲雾有关的诗。这个季节,串串洁白的莲雾花朵像雪花挂在树上,微风一吹,花儿轻轻摇摆,散发出阵阵幽香,此情此景非常有诗意。活动现场主持人开场白后,没想到点我让带个头。于是,我便大声朗诵起了自己表达莲雾碧叶红果的风景美,激发大家对莲雾景色想象的诗作《莲雾的意与象》:“绿叶阴浓夏日长,水晶帘动微风扬。莲雾累累垂朱实,翠袖笼香倚竹房。”朗诵完毕,掌声响动,满是叫好。
刘女士是位诗人,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的新诗《莲雾的形与色》:“碧树青青花盛开,红装点点挂枝头。疑是仙子撒琼瑰,轻盈飘落人间来。”她告诉大家以“碧树”喻莲雾树之青翠,“红装点点”则形象地描绘了果实成熟时的诱人色泽,展现了莲雾的清新与妩媚。
张先生主动站起来说自己是个诗词爱好者,作了一首《莲雾的香与味》:“露重风香满袖来,一襟清露醉瑶台。仙姿绰约露华浓,冰肌玉骨天然白。”他表明以“仙姿绰约”“冰肌玉骨”形容莲雾的清雅与高洁,不仅描绘其色香味俱全的特点,更赋予了莲雾超凡脱俗的品格。
吟诗场面气氛热烈,参与者们或朗诵《莲雾的寓意》,或吟咏《莲雾的哲理》及《莲雾的韵雅》等作品。他们运用多种诗词形式和表达技巧,生动地勾勒出莲雾的形象,使之栩栩如生,深入人心。这些诗作以诗情画意的方式展现了莲雾的独有魅力,其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贴近日常生活与心灵深处,寄托了大家以莲雾为主题的文化底蕴和情感的追求。这些作品不仅传递了情感,也唤起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喜欢莲雾花盛开的日子,心想明年再约大家还在莲雾树下相见一面吧!在这片祥和的家园里,每一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共同感受着这份美好与幸福,使心灵得到片刻的甜美与放松。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拉琴、散步,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惬意。在莲雾树下,每个人都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这些不同的生活和经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共同去编织幸福、和谐及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