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纪念
(作者:魏佑湖)
陈明利走了,他才五十岁,他走的很匆忙。
他带着对土地的热爱,对社员的牵挂,对农民的关心走了。
像春蚕吐尽最后一寸丝,像蜡烛熬尽最后一滴油,像耕牛劳作到最后一息。他为了合作社,为了社员,为了栽培放心的蔬菜,他沥尽了最后一滴血走了。认识他的人,熟悉他的人,被他帮助过的人,都说:他是累死的。
他说:老天再给我五年,我要把“陈氏蔬菜栽培法”推广开来,让菜农们脱贫致富。
他成了一面旗帜。一面在齐鲁大地上迎风猎猎,永不褪色的旗帜。
今天我们纪念陈明利,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传承其精神。一个想社员、为社员、爱社员的人都不是小格局的人。他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大爱的情怀,仁者的崇高,是一种宝贵的滋润心灵的精神资源,是永不枯竭的汩汩活泉。不以万全求苟且,唯从九死觅新生。舍小家顾大家,舍己命立人生。“我是这个合作社的社长,得让这一百多号人跟着我有饭吃,有钱挣”。有大格局,大胸怀,就不会以一私之利,就会有胸中装着天地的情怀,关心,珍视身边的一切。
在2015年寒潮突袭,连天暴雪,他拖着病体带领大家清理积雪,加盖棉被,“要守住乡亲们的命根子”。“基地的事才最重要”。2016年年初,陈明利的胃癌再次复发,医生告诉陈明利家人进行第二次手术的成功率很低,病人可能在手术室醒不过来。家里人都在犹豫不定时,陈明利自己签下了手术同意书。手术完成,陈明利奇迹般的撑过第二次胃癌手术。大家知道,支撑他渡过这次难关的是他坚强的生存意念,而这坚强的生存意念来自他对他热爱的蔬菜事业深深的眷恋。手术后,陈明利的体重已经从健康时的170斤下降到90斤,彼时的他已经完全靠输营养液来度日了。
胸中之阔,心怀天下,心底驰骋着民众气息,彰显着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纪念陈明利,最好的纪念是尊重,珍重。尊重,珍重陈明利的研究成果“陈氏蔬菜栽培法”,推广、传播他的栽培技术,少走弯路,让菜农富起来。
在他弥留之际,他跟社员谈话:“无论我在也好,不在也好,你们一定要把地种好,把菜管好,这样我才放心。”他将自己30多年来总结的种植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管理人员,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一定要对社员好,他们跟着我们干,一定要让他们挣钱!”这是一面旗帜,扛起的是让菜农脱贫致富的大旗。现在,他的弟弟陈明新坚毅的扛起了这面光荣的旗。在大哥离开后,陈明新强忍沉痛,化悲痛为动力,锐意进取,专注于行业领先技术研发推广,以做“红色的心,绿色的菜”的信念,带领合作社全体社员,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精心呵护种植每一棵瓜苗,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种出百姓的放心菜。看到陈明新理事长披荆斩棘,再创佳绩的报道。我脑海里想起了《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几句话:“凤漂漂其高遰兮,夫固自缩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大意是,凤凰飘然向高处飞去啊,其志就在远走高飞。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珍爱自己。陈明新不就是那凤凰,那神龙吗?!他接过大哥手中的旗帜,不畏艰难险阻,传承大哥精神,传播大哥栽培技术,让菜农们早一天富起来成了他奋斗的目标。“诚信做人,种品质蔬菜”成了他追求的信仰。
今天我们纪念陈明利,最好的纪念就是行动。在明利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的墙上,贴着去年刚刚结束的分红结果,有的社员一次能分到26000元的分红,相比自己种地的收入,提高了近三成。合作社2008年的2.69万,到2016年的44万,合作社9年累计分红199万元。
陈明利这一生中,足迹踏遍了20多个乡镇、900多个村子,无偿为7000多份土壤样本进行化验;累计向社员分红155万元,发放工资1087万元;带动周边乡镇60多个村、3000多户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蔬菜种植的致富之路。
走近明利蔬菜,感受明利蔬菜,推广明利蔬菜,塑造明利蔬菜。这是一种标志。有了这种标志,纪念陈明利同志就有了方向感。才能唤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陈明利,关注明利蔬菜,亲近陈明利,欣赏明利蔬菜。
2016年10月17日,第三个“全国扶贫日”,陈明利匆忙的走完了他短暂而又忙碌的人生。人们亲切的称他为“脱贫路上的拓荒者”、“写管理书籍的‘田秀才’”、“能与蔬菜对话的人”,他永不服输、勇于抗击病魔、爱农护农、情系乡亲,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蔬菜种植家,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今年是扶贫攻坚的关键年,扶贫的路还很长,宣传政策,落实政策还有一段路,不只是汇报,不只是数字,需要真扶贫,扶真贫,需要实实在在的走,需要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需要共产党人接力奋斗。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陈明利这位齐鲁时代楷模的真正意义。
愿陈明利同志安息,愿我们在扶贫惠民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