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佑湖的头像

魏佑湖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03
分享

茶缘情深


 


   从记事起,我就知道父亲爱喝茶。我们是贫苦人家,家里很穷,没有什么像样的茶具,父亲喝的也是莱芜的“老干烘”。即使是喝这样的粗茶,在当时也是一种很奢侈的事。
    记得最初用的是瓷盆,抓一把干烘茶放入盆中,用滚烫的开水冲泡,然后用高粱杆自制的盖蕇盖好,用大碗喝,那确实是标准的大碗茶了。后来,父亲用上了陶瓷茶壶,豆绿茶碗。据母亲讲,是父亲的好友陈大爷送的,陈大爷是个有名的老中医,他经常来我家和父亲一起喝茶聊天。
    父亲没有上过几年学,他只知道喝茶能提神、去痛、解乏、打干渴,喝茶的习惯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不懂什么茶道,但他却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什么待人接物要实心实意呀,什么做事要踏实呀,什么不要沾小便宜呀,什么给人满水要满浅,敬酒要敬满呀……如此等等。每每他喝茶时,我总是依偎在他身旁,听他讲故事,听他谈做人的道理,他的教育至今我还受益。 
    有一年夏天,陈大爷给父亲送来了一包茉莉花茶。父亲放在一个用过的透明的玻璃药瓶里,父亲不舍得喝,只有家里来贵客时才喝。有一天放学回家,父亲正和陈大爷喝茶,一进家门,我就被那茉莉花的清香味吸引了。自己也变得殷勤起来了,又是给两位老人倒茶,又是争着去给老人烧开水。陈大爷看出了我的心思,把他的那碗茶让我喝了一口,那清香甜润的茶水直润丹田,沁人心脾。因为是第一次喝茶,至今还难以忘怀。渐渐的,我也被父亲喝茶的爱好吸引了。有几次放学回家,我就偷偷把父亲的茶取出来放在碗里,学着父亲的样子偷偷的喝茶。父亲发觉后,狠狠的批评了我,教导我做事要光明正大,不要偷偷摸摸;做人要老实、正直。父亲教导我说“不要用巧话、乖话哄骗人家,做啥事都要实实在在,有枝有叶”。这些话语现在还萦绕在我的耳畔,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养成了诚实、正直的性格。一路走来,虽说经历了不少坎坷,挨了不少撮揉,受了不少罪,但我也未改初衷。我相信淳朴善良是为人本分,诚实、正直永远是一个人最美的品德。时至今天,我还保存着父辈的教诲和德行,保持着好人有好报的信条,相信痛苦也是一种财富,它不但锻造了我的心性,而且丰富了我的人生,现在竟有了幸福慢慢咀嚼,痛苦随风而去的思想,就像喝茶、品茶、吃茶三境界一样,让我品味人生。

父亲春天爱吃薄荷,我就去林马河掐;夏天爱吃梢钱子(就是蝉),我就下午放学去树上粘;秋天爱吃酸枣子,我就去山上摘。慢慢地,我通过劳动赢得父亲的赏赠,每每父亲喝茶时自然也有了我的一份,不知不觉我也习上了喝茶。
    和父亲相比,母亲不但会喝茶,而且也懂茶,还会制茶。母亲是辽宁省沈阳市人,曾当过八路军的卫生员。那时,一是家穷,二是市面上也很少有卖茶的,所以母亲喝的茶大多数是自己炒制的,只有回娘家时才能带回好茶。一年四季,母亲就是挖野菜制茶,春天用蒲公英、酸枣芽制茶,秋天用老的苦菜制作“苦丁”茶,什么槐花茶、车前茶,这些需要洗净凉干,不要见太阳,用铁锅炒就就可。最讲究的是竹叶茶,竹叶茶的制作讲究火口,用鲜竹叶洗净,沥干水,不用凉干;放铁锅炒制,要想茶汤黄绿,就要炒到竹叶由本色变绿就可;如果想要茶汤为再深的颜色,就要再继续炒,炒到由绿变深青;最好是放上蜂蜜炒,放白糖也行。可那时这些都没有,就这样喝也是挺好的。我记得母亲给我们制野菊花茶,对我们讲菊花茶有健胃、通气、利尿、解毒、明目等药用,我因此也学了不少医药知识,以至于后来我爱上了《本草纲目》。在我高考落榜期间,我通读完了上下两册《本草纲目》。母亲是东北人,来山东后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世上有十分的苦,母亲就吃了十二分苦,遭了十二分的罪,可母亲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更多地学会了适应。母亲的一生是独立与坚忍的一生,她一生很少求人,常教导我们“干啥事要靠自己,求人不如求己”。母亲独立坚忍的性格影响了我,我继承了母亲的基因,九岁自己就去东北,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可我早早独立,也是在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中父母最放心的一个,就连人生结婚这样的大事,也没有让父母操太多的心,我借着去曲阜学习的机会,那天早上吃了一顿团圆饺子,放了一挂鞭炮,就算旅行结婚了。记得我参加工作去莱芜九中,莱芜九中在茶叶口镇,距我们口镇有50余华里,我不识路,要求父亲找人送我。母亲却说:“不用,你还是自己去,一边走,一边打听就去了”。我就这样听了母亲的话,边走边打听去了工作单位。
    记得有一次,我得了个奖,心里很高兴,回家就和母亲炫耀了一番。母亲看出了我的浮躁,就拿来两个玻璃杯,放上同样的一小撮茶叶,一个用凉水沏,一个用开水沏,让我观察,让我品尝它们的不同。开水沏得才有味道。干瘪的茶叶在热水中,才能翻滚,通过浸泡,茶叶才能舒展,最后沉静到杯底,茶水才会好喝。母亲说“你教书,心不沉净可不行,那么点事就觉得了不起,这哪里能行?”我铭记母亲的教诲,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刻苦读书,反省内心,让我这个化学本科毕业的人在教语文时也能够得心应手。
     母亲对父亲的恩爱和包容影响了我终生。父亲脾气不好,动不动就为一点小事拌口角,母亲却从不怨恨,她每次去东北走娘家总是给父亲带些茶回来。记得有一回,母亲带回一块茶砖,黑蛐蛐的,父亲不认,给母亲撇到了一边。母亲默默地捡起,给他收藏了起来,后来家来了贵客,母亲拿出父亲撇掉的茶砖招待客人,客人连连称好,那茶砖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普洱茶。母亲的包容让我们家得以和睦团圆,让我更加深深的感悟到“爱的别名是包容”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母亲作茶,使清贫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母亲的身教,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宽容是家庭和谐幸福的纽带。去年我的小家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家庭”,这些都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佩服,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有一个平凡而伟大、坚忍的母亲,她教会了我如何去工作、生活,如何去对待工作、生活,如何看待人生、享受生活。
     参加工作后,我给父亲买过紫砂的茶具,买过上品的茶叶,但很少陪父亲喝茶。最初在茶业口镇工作,后来回口镇工作,总是推脱教学生,工作忙,时间紧。工作五年后,父亲就得了淋巴癌,一直到他老人家走,我也没能陪他喝茶聊天。现在想想,空余心痛和后悔。
    母亲八十八岁那年也走了,我很幸运的是在她走的前两年,我的工作不再那么繁忙,能有时间可以陪母亲喝茶、聊天了。母亲的一生没有得过什么大病,有个头痛脑闷,她自己就解决了。我想她老人家的高寿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得益于她宽容、坚忍、乐观的性格,二是得益于她懂茶艺、会吃茶吧。
    真情如茶,贵在甘醇;茶缘情深,历久弥新。我且沏两杯清茶,遥寄父母共品,愿这一生一世的茶缘,成为我们良好家风代代传承的基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