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云涛的头像

吴云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19
分享

闻香小语

 早起有喜鹊在窗前叽叽喳喳,喜鹊闹梅,那是蜡梅要开花了。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小院子里的梅香,也就是报春的香气了。

老母亲在田地里劳作了一生,最喜欢花草的香气。春日里我总会挖几株山涧里的兰草花送给母亲。母亲在院内栽种的是兰草、米兰、茉莉,都有淡雅的柔香。母亲对花的香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说与花无缘的人,有些花香是闻不到的。例如我今夏在院里试着栽了几棵南瓜、葫芦、丝瓜。我对母亲说,瓜的花是无香味的。母亲告诉我说,只有整日做农事的人,才闻得出瓜的花香,像草和泥土,都是有香味的。

也许如此,花之香要靠人来品赏才为香,花与人是无法分开的。所谓“山川瑰丽胜苏杭,楼外花香,楼里人香”。花草之香,都是迎合着人而来的。天竺葵、丁香花的香能镇定人的心神,茉莉花香也能让人平心静气、全身放松,紫薇花的香味能杀菌,吊兰的香能驱除室内的异味。原来花香也是药香。

花香不仅使人愉悦,同时也有药用价值,这在疫情防控中也得到了应验。疫情期间,我在网上浏览新冠病毒的防治信息,中医专家大多讲到芳香避秽,就是利用中药的芳香气味和药疗功能,通过熏香等方式让人体吸收,达到身心俱佳的疗养效果。

有的人生病以后嗅觉失灵了,怎么办?医学专家告诉你,可以闻香囊,闻鲜花,还有精油、风油精等。鼻子两翼有迎香穴,轻轻地按摩,就能帮助你重新闻到香气。

草药有祛邪扶正、疗疾养生的功能。端午插艾蒿、菖蒲,其民俗中就有“大医治未病”的养生之理。

古人闻香,既是为了秉天地元气,引导阴阳,洁身祛病,又延伸到了祭祀和教化,草药之香演化成与仙风道骨为伍。古人这样爱香、敬香,闻香而论道通神,则是另一层的旨意了。

儿时淘野菜,有苦菜、野芝麻菜、荠菜、苦苣菜、灯笼泡草、雪珠菜、“剪刀夹”菜……有人可食的,有猪吃的。野菜有的叶茎十分相似,想要区别开来,就得靠闻香辨别。像苦菜和野芝麻菜酷似,只有掐茎闻一闻,方可辨识。

当然最讲究香味的还是茶了。我不识茶道,只会牛饮,但还是十分佩服品茗人的境界。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品茗人在氤氲中体味的,是茶的香韵,也是茶香和雅人相融合的意韵。人懂茶,茶亦懂人。

绿茶、红茶、白茶,除了分出毫香、果香、嫩香、花香、清香等 不同的香型,有人还总结出了闻茶香的层次,有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等不同的层次,其中水即香是指将茶汤和茶香完全融为一体,是最高的层次。这只属于真正识茶香、悟茶道的人。

还有《红楼梦》中的贾母到栊翠庵品茶,妙玉洗盏奉茶。这茶香四溢之中,却是深不可测的世道与人情啊!

“色清如水晶,香醇如幽兰”,是形容酒之香气的。“闻香下马”,也是因为酒香才生发出来的成语故事。

年轻的时候,我同地方的一家酒厂有过一段缘分,经常在厂里转悠。千年糟,万年窖。这厂子里的酒之糟香、窖香,浓烈得入脑入肺,但香郁而不醉,久而不忘。那时关于酒的知识,基本上是围绕着香气展开的。

据说,再高级的品酒师也说不清酒到底有多少种香味。爱酒之人,就尽量在醇厚与淡雅、绵甜与芳柔之间,找寻一些口留金香、玫瑰芳香的缥缈的语言来敷衍。“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是啊,酒与花、与人怎么分得开?只是酒的香味在各个品酒之人的心头罢了!

大约与药香、茶香相仿佛,闻酒品酒也是有“道”的。要不怎么有“酒能乱性,佛家戒之;酒能养性,仙家饮之”之说?

还有一种香味是忘不了的,那就是家乡小河边的榨油坊里弥漫着的芳香。如果现在来描述,只能说是一种思乡的味道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