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沾云的头像

王沾云

鲁迅文学院学员

文学评论
202503/10
分享

榕树的繁茂与生机

在甘杰学的散文《倾听榕树的生命低语》里,那株生长在村委会左旁的榕树,是一个令人读后难以忘怀的意象。

在传统文化中,根基深厚、枝繁叶茂、合抱成林、高大挺拔、四季常青的榕树,常被用来寓意家族或国家的繁荣昌盛,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希望的传承、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祥和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力量,象征着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着结奋进、相互协作的品质。榕树的这些寓意,是散文《倾听榕树的生命低语》里榕树作为文学意象的深刻内涵所在。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这样写道——

“榕树,在我们盘江流域一带,是最常见的一种树。以前,我并没有留意它,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隐约的感觉也只是熟悉,熟悉它的样子、熟悉它的名字。”

这段话,是常见的开篇点题法,即在文章的首句,就把文章标题的核心词语“榕树”点出来。同时,这段话还制造了一个矛盾悬念——

“以前,我并没有留意它”。

既然没有留意它,为什么要“倾听榕树的生命低语”?这样的矛盾悬念,让“榕树”的意象效果一开篇就显现出来。

接着,作者用白描方式,向读者描述了那株榕树根深干壮、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形象——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不像杨柳树那样婀娜多姿,没有笔直的树干,也不像白杨树那样高大挺拔,更不像旁边的缅桂,花开时节芳香馥郁,沁人心脾,总是招人喜欢,惹人爱慕。但,它粗壮的树干坚实而有力,根系发达深入土地,部分根系从枝干上旁逸斜出,部分根系又垂直扎入泥土中,从土壤中汲取营养供养树干枝叶,为广阔而茂密的树冠和层层叠叠的树叶,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分和养料。那树叶绿得耀眼,不狭隘,不偏执,不管是温暖的春天、炎炎的夏日、凉爽的秋季,或是寒冷的冬季,它总是四季常绿,形成一把碧绿的大伞,郁郁葱葱,给村委会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段生动的叙述,让榕树本身蕴含的深刻寓意,自然而然地从榕树意象中彰显出来。榕树这个文学意象,自然而然地成了支撑下文叙述的几个故事的思想灵魂。

“每天清晨,成群的鸟儿在枝丫上飞来飞去,在树冠中叽叽喳喳唱着歌,榕树成了它们幸福的乐园,成了鸟儿的快乐天堂。这时候,榕树下准时响起广播体操的音乐,原放羊弯小学退休教师罗朝坤便开始了晨练。听到音乐声,我就急急忙忙的洗漱完毕,来到榕树下,与罗老师一起做广播体操。”

作者的这段描述,用在榕树枝叶中居栖的鸟儿,在榕树下人做广播体操的退休老师,与枝繁叶茂的榕树一起,组合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美乡村美丽画卷。在这幅画卷里,榕树是联络鸟与鸟、人与鸟、人与人以及人和鸟与天际之间关系的情感纽带。通过榕树这个载体,人与人构成的社会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榕树下,我与罗老师一起度过了每一个清晨,迎来崭新的太阳。渐渐的,就与罗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夏季,我们的食堂里准会有些新鲜的嫩瓜、豆、西红柿等,冬季,食堂里也总会有新鲜的白菜、萝卜、豌豆尖,这些都是罗老师从自家地里摘的,在这个不赶集不靠镇的龙万村,能吃上新鲜的时蔬,心里总是热乎乎的。”

这段话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位退休老师与一位驻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而是整个乡村社会的祥和与安宁。

“中午的空闲时间里,除了刮风下雨等异常天气之外,我与老杨(村常务干部)不约而同的来榕树下,摆上象棋,红先黑后,‘车走直路、炮打翻山、马踏斜日’,对方的‘车’横冲直撞,试图撕破我方的防线,我的‘马’灵活跳跃,巧妙地避开他的攻击,‘炮’声隆隆,‘兵’来‘卒’往,每一步棋都充满了玄机,只见他眉头紧锁,目光紧盯着棋盘,手中捏着一枚棋子,迟迟未能落下。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正陷入深思。而我则显得较为淡定,双手抱在胸前,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从容。”

驻村干部与村常务干部在榕树下下象棋的情景,是他们在工作闲暇之余的放松,更是他们平时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

“棋盘上我们是对手,工作中我们却是好帮手,老杨在村干部这个岗位上干了26年,他虽然文化不高,却基层经验丰富,我虽略有文化,却没有群众工作经验,我们之间正好形成了互补,而且‘补’得天衣无缝。”

在他们下象棋的场景里,人是榕树下活动的主体,也是具有榕树精神和品格的形象。在这样的场景里,人是树,树亦是人。有了无数个闲暇时刻的切磋,下文中村干部老杨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的故事,表述起来才显得自然生动。

在处理群众诉求结束后来到塘子组组长罗朝周家的情景,看似可有可无的一段叙述,让行文自然而然地回归到榕树下,这就是让“闲话不闲”的表达功效。描写组长家的农家小院,用一个点的静态之美体现整个山村的环境之美。从处理好一个村民的诉求,到打造一个家庭的庭院环境,把点连成线,用线组成面,形象地展现了乡村治理取得成效明显。

作者的喜悦之情,就这样不动声色地融进了日常的生活场景里。心怀喜悦,回到村委会旁的榕树下,作者看到的所有情景,都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圆圆的太阳渐渐地隐去对面的大山怀抱,夜幕降临,四周静静的,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城市的霓虹灯,没有汽车的乱叫,偶有几声虫鸣鸟叫,仿佛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我又漫步走到榕树下,背靠榕树静静地坐下,聆听榕树上鸟儿间的情话,树叶与树叶间互相问候的声音,大脑里不停地回想起领导的谆谆教导,同事们的殷切期望,这不就是榕树的生命低语吗?

在这寂静的夜里,在这茂密的榕树下,这是多么优美的声音,就像一支独特的乐曲,这些曲子简直到了让人动容的地步。一阵微风徐徐吹来,夹着花香草香,那么清新,那么柔和,那么淡雅,好像吸入肺腑的不是空气,而是幸福、祥和与安宁,恨不得用手捧住,装进自己珍藏的瓶子里,于是,挡不住的思绪又开始随风飘荡。”

于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从榕树的枝叶间流淌出来,把文章流淌的情感和思想推向了高潮——

“……我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病危中的母亲就委托给同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妻子,紧急的将母亲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母亲在医院治疗期间,我一直坚守在龙万村,没有探望、没有陪护,与同志们一起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

在为母亲尽与为党尽忠的选择中,作者选择留在疫情防控一线为党尽忠,自己、妻子、母亲,在关键的时刻,把小爱与大爱融成有机的统一,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时代之歌,将榕树意象的深刻内涵,提升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在这个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是榕树的化身,每一个角色的身上,都闪烁着榕树的精神和品格。

“在母亲半个月的治疗中,一直是妻子怀抱一岁的儿子在医院陪伴着母亲,母亲和妻子没有一句怨言,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有太多太多的愧疚和自责。”

这,是作者的愧疚和自责,却也是母亲的自豪与骄傲。因为,母亲有一个好儿子、一个好儿媳!

在深情回望往事过程中,作者真挚地抒发自己对人生思考的深刻感悟,表达了愿做一株榕树的人生追求——

“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情不自禁来到榕树下转几圈,扭扭腰,坐在小凳上静静的聆听榕树上的鸟鸣,树叶与树叶碰撞的声音,每一次静坐聆听,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有切肤之痛、有谆谆教导、有殷切希望,这时候,我才真正的明白什么叫‘宠辱皆忘’,什么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真?什么叫善?什么叫美?什么叫纯?什么叫静?什么叫爽?既然做不了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就让我做一棵榕树吧!把根扎入泥土,不惧寒风刺骨、不惧狂风暴雨,更不惧炎炎烈日,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雨和挫折,都能屹立不倒。”

在文章最后,作者要一句“关上寂静的小屋,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欣喜,整理一天的思绪,期待明天晚上再次聆听榕树的生命低语。”回应文章标题“倾听榕树的生命低语”,回应文章的第一句话“榕树,在我们盘江流域一带,是最常见的一种树。”回应文章中间的“走到榕树下,背靠榕树静静地坐下,聆听榕树上鸟儿间的情话,树叶与树叶间互相问候的声音,大脑里不停地回想起领导的谆谆教导,同事们的殷切期望,这不就是榕树的生命低语吗?”灵魂追问。通过在文首、文中、文末点题的方式,让文脉的自然流淌形成一个闭环,让榕树这个意象渐渐在行文过程中鲜明起来。

阅读甘杰学的散文《倾听榕树的生命低语》,深为他谙熟地应用意象来进行文本表达而感到高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