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自然的头像

大自然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15
分享

那年,为梦想背水一战

1978年,我参加陕西省中专招生考试,虽然没有被录取,但过了预选线,这无形中坚定了我复习考试的自信。特别是眼科体检医生说我近视眼问题不大,不会影响报考师范卫校的消息,我备受鼓舞。还有体检中戴300度近视眼镜矫正视力达到1.5,眼前突然明亮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渴望有一副自己的近视镜,还想买几本参考书。当时家里经济困难,不好意思对父母开口,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九月份,公社建筑公司在我们村上招工,我没和父母商量,就自己报名到宝鸡打工去了。

到宝鸡公社建筑公司打工,每天有10分工,还有一斤补助粮和0.5元的生活费,这个待遇与生产队劳动一天0.2元的工资相比,十分优厚,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十月的一天,我拿着第一次领到的补助费,到汉中路眼镜店买了近视镜,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那天晚上,我站在工棚后面河边的大石头上,戴着眼镜看夜景。远处火车站的信号灯色彩斑斓,清晰可见,真的很震撼。想到自己眼睛近视,有与人难说的自卑和不安,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说到配眼镜的事情,我就想起了队上的知识青年王天省。他是宝鸡铁路职工的孩子,为了让我配眼镜不花钱,让我用他的名字到宝鸡石油机械厂医院去配。医生问话时我一句“普通话”就露馅了,吓得我直冒冷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在给我配镜的女医师并没有在意,她开好“眼镜处方”,让我到汉中路的眼镜店去买。并叮咛说:开始有点不舒服,适应就好了。戴上不要随便摘,除了睡觉和洗脸,这对保护视力有好处。

这个眼镜一直陪伴我20多年。配好眼镜后再也没有与王天省联系过,这是我几十年来做过的最不义气的一件事。现在想起,很是遗憾。

一天下午,老家回来的工友说家里给我捎来了东西。我打开纸包一看,里面有一个鸡大腿。他说:我家里的老母鸡被黄鼠狼咬死了,父母煮了不舍得吃,让他给我捎来了。吃着鸡大腿,我想到我的父母,不禁潸然泪下。这是我几十年中最为难忘的一件事。

在宝鸡打工的几个月中,我找到一个楼道的拐角处,晚上小灯常亮,还有废旧家具可以当桌椅。我坚持晚上在那里看书学习,一般十二点以后再回宿舍睡觉。

春节回家后,上凤翔师范的“发小”带回来了他在学校听到的消息,社会青年考中专要考高中内容,可能还有外语。根据这个还不确定的消息和年后要在家专门复习的打算,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复习计划,贴在墙上,以作督促与警示。

记得这个计划的内容有三条:一、报名前主要复习初中内容,适当延伸到有联系的高中部分;二、开始复习高中学过的俄语;三、报名后根据复习大纲重新调整。

另外,我对每天时间也做了具体安排。早上起床到早饭前复习俄语,早饭后到午饭前是语文基础知识,下午和晚上是数理化。因为政治复习题还没有拿到手,就没有做任何安排。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到报名前我把上一年复习资料中的内容全部过了一遍,把高中俄语第一册中的单词和课文基本记熟,还掌握了有关单数复数、变格变位和三种时态的知识。

记得是三月份在枣林中学正式报名的。报名时通知了中专考试的范围是高中内容,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理化、政治。除了征订复习大纲、政治复习题外,还预定省上新编的分科复习资料。因为在西安矿业学院工作的姑父春节回家答应为我准备这种复习资料,我只征订了复习大纲和政治复习题。

没有几天,复习大纲和政治复习题就拿到手了。据说省上的复习资料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我的复习可以说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对前面制定的复习计划和一日时间安排进行了重新调整,原来复习俄语的时间分配给政治和语文,中午九点以后是数学,下午是物理和化学,晚上以理科解题和写作文为主,十点以后瞌睡了就睡觉。

七九年中专要考高中内容,我手头除了新买的复习大纲和政治复习题,再没有其他资料。我到蔡家坡中学教书的叔叔那里借了两本数学书。再次翻遍了由宝鸡无线电厂退职老兄带回来的旧书箱,幸运地找到了几本五四年的物理和化学旧课本。风师上学的“发小”也把他保存的相关书籍送给我。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终于凑齐了复习用书,解决了暂时困难。

有了前两年的复习经验,我特别注意对复习大纲的学习和研究。复习中,我严格按照大纲范围,对了解、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等不同要求的内容在复习资料的目录上进行标记,以便心中有数地逐条掌握。为此,我到新华书店另外买了一本复习大纲备用,后来还真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九七九年是我高中毕业的第五个年头,也是我第三次参加中专考试。当时我已经22岁,是生产队的骨干劳力。为了考试,春节过后我就旷工在家专心复习,这在队上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和小小的震动。父母担心年底工分不够分不到口粮,队里有人盘算着因为我没有参加劳动,年终要对我进行处罚。所以这次考试对我来说是背水一战。

在复习的几个月中,我几乎没有出过家门,每天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基本上都在自己的小房间中看书学习。家里的任何响动都会被我看成是对复习的干扰。为此常有“状况”出现,有时甚至“啼笑皆非”。

母亲是家里最为辛苦的一个人,她除了白天参加劳动外,晚上还要熬夜纺线。复习的这段时间,在家里这也是不允许的一件事。为了不影响我,母亲只好把纺线车子搬到后院的柴房。这里既暗又冷,不知道那几个月母亲是怎样度过的。现在想起,当时真的有些不应该。

这件事情不知后来怎么就传开了。多年来,村里人在教育孩子读书的时候,经常会用我母亲柴房纺线的事情做例子。我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

在家复习的几个月里,除了家里人,与我见面最多的是我的堂弟。当年他在益点中学复习考大学,我们复习的都是高中内容,有许多地方可以交流探讨。堂弟偶尔回家的时候,总要过来看看我这个在家复习的哥哥,给我提供一些复习考试的动态和消息,我也会向他请教问题,如果他解决不了,就会把问题带到学校和同学研究或请教老师,等下一次见面再给我讲解。对一个在家复习的人来说,这就是雪中送炭。

记得一次他回来时带了一本常州市教育局新编的数学复习资料。与我手头的旧书本完全不同,体例清晰,印刷精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堂弟说这个资料是一个同学的,他看不错,就借了一周拿回来让我看看。其实后面他并没有按时回来,这本书我废寝忘食地学习了两个星期,基本解决了数学复习中的遗留问题。

多年来,我并没有意识到当年堂弟的“良苦用心”,只是这次写这个“回忆”的时候才突然感觉到了。以前我不但对他没有任何感谢之举,甚至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说过,我做得很不好。听说他现在也在蔡家坡陪孙子上学,后面回去后一定约兄弟喝上几杯,以谢当年帮助之功劳,更续手足情深之缘分。

在复习考试这件事情上,对我最有鼓舞的是凤翔师范上学的我的“发小”。他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试成功的青年,对其他人的引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复习期间,他总是抽空回家约我见面,帮助我理清复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他总能找到激励我精神振作的办法。当年我也考到凤翔师范,我们成了校友,毕业回县又成了同事。我们一直往来到现在,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中专志愿是考试前的五月份在枣林中学填报的,那天有人说省上编写的复习资料已经发行了。但姑父答应为我准备的复习资料还没有收到,我便决定自己到西安去取。

这是我第一次到西安。期间发生的事情有点奇遇与运气。虽然我二十四小时没有睡觉,但终于在第二天下午把渴望已久的复习资料拿回来了,我心里很高兴。

回来后,我重新按照复习资料把考试内容过了一遍。据说这套资料是省教育学院编写的,编者中的部分人就是省上中专考试命题组成员,所以这套资料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当年应考成功是有帮助的。可以说,没有这套资料,我就不一定能考上中专。

后来一切顺利,我中专考试成绩264.5分,达到陕西省凤翔师范的分数线,被二年制数学专业录取。

回想三年中专考试过程,先是“山重水复”,后来“柳暗花明”。唯有我的“自信”与“努力”始终没有改变,这是帮助我实现人生梦想的重要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