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自然的头像

大自然

网站用户

其他
202503/14
分享

凤师岁月:那些改变一生的点滴

凤翔师范的两年读书时光,于我而言,是人生极为关键的转折点。它宛如一座桥梁,让我从青涩的农村青年,成功蜕变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段经历,恰似我人生道路上的“遵义会议”,满是波折,却也韵味无穷。如今回首,那些过往的点滴依然历历在目,特写几段,以作纪念。

报到当天改名字

1979年,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我顺利通过了中专考试,那时的我,还在用着小名“王明旦”。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踏入了凤翔师范学校的大门。报到那天,我突然觉得“王明旦”太过俗气,担心会被同学们笑话,于是毅然决然地改成了大名“王自力”。

改名过程简单得超乎想象,我向接待新生的老师说明情况后,他便在姓名一栏写下“王自力”,在备注栏写上“王明旦”,随后给我开了一张写有“王自力”的条子,让我去办理其他手续。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可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学校广播突然通知:“一年级数学二班王明旦到后勤处来一下。”宿舍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议论班上没有这个人,肯定是学校弄错了。我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立即跑去后勤处。原来是学生灶管理员李焕老师找我,他一脸生气地问我叫什么,我赶忙解释现在叫“王自力”,原来叫“王明旦”,报到时改的。后来听说李焕老师为此专门找了学校领导,学校还因此制定并公布了“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学生改名办法”。

一个小小的名字更改,竟引发学校出台相关文件,实在出人意料。这也说明,世事无常,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我们要谨慎对待,不能盲目自信。

扒车宝鸡配眼镜

开学第一周星期六的下午,为了给数学一班的同乡李选才到宝鸡配眼镜,我找班主任雷老师请假半天。从凤翔到虢镇,我们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到了虢镇后,去宝鸡既可以坐公共汽车,也能选择坐火车。但为了节省2角钱的火车票钱,我们鬼使神差地决定去扒火车。

其实,扒火车这种事我早就知道。在老家的时候,村里人到20里外的蔡家坡,要么步行,要么去8里外的眉县火车站坐火车。但农村生活不易,大家为了少走路又省车票钱,常常冒险去扒火车。这次带李选才去宝鸡,我便想到了这个办法,他也没多犹豫,就同意了。

我们来到火车站,找到一趟开往宝鸡方向的货车。特意选了火车头和第一列车厢连接的空隙处,那里有个凹进去的地方,刚好能站下两个人,两侧还有扶手,位置比较隐蔽,外面的人要是不仔细看,很难发现。我们瞅准时机,迅速站了上去。

可火车到宝鸡站经过东闸口时,还是被铁路工人发现了。火车停稳,我们跳下去刚爬上站台,就被几个戴着红袖章的工作人员团团围住。他们把我们带到办公室询问情况,得知我们是为了省钱才这么做的学生后,让我们认真学习了墙上宣传栏里的《铁路安全常识》,并严厉地批评教育了一番,最后还是放我们离开了。

当晚,为了省钱我们没去住旅社,就在火车站候车室的角落里迷糊了一晚。第二天,我带着选才先到石油医院开好眼镜处方,再去汉中路眼镜店买好眼镜,下午坐公共汽车返回了学校。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这段经历,我仍心有余悸。为了一点小钱,就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实在是愚蠢至极。任何时候都不能因小失大,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意外当了秘书长

入学第二周的一个下午,雷老师在班上宣布推荐我为学生会委员,让我去团委书记张玉科老师那里报到。张老师得知我是岐山人后,显得格外亲切,和我聊了许久。几天后学校召开学生大会,张老师宣布了新一届学生会组成人员名单,我竟被任命为学生会秘书长兼学习部部长。

记得当时,新生中语文班的孙峰被任命为副会长,而我作为秘书长兼学习部部长,在新生学生干部中处于第二位。这个结果一宣布,同学们都十分关注,议论纷纷。开学只有两周,我在当届四百多人的新生中脱颖而出,成了同学们热议的对象,这让我有点难以适应。因为我自己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对这件事也感到十分诧异,懵懵懂懂了好几天。

后来我才知道,张老师老家是岐山青华的,或许正是这份乡党情谊,让我有了这样的机会。但我来凤翔师范是为了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当不当学生干部本不是我的追求,所以这个学生会秘书长的身份,对我来说并没有带来特别的惊喜。

刻苦学习争第一

期中考试后,学生会为配合学校工作,在全校开展“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主题班会竞赛活动。各班举行班会时,通常要邀请学生会派代表参加,我是学习部部长,一般都会参与其中。

参加主题班会,代表学生会讲话是一个必要的环节。这对来自农村、初入凤师、数学专业的我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挑战。有时候场面难堪冷场,我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听了各班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后,我深感自己与他们的差距,越发觉得当学生干部的同时兼顾学业,对我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后,我决定把文化课学习放在首位。也正因如此,我逐渐减少了对学生会事务的关注和投入,导致二年级学生会调整时,我被免去了秘书长职务,只保留了学习部部长。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从二年级开始,每次考试基本名列前茅。毕业考试中,总成绩平均达到94.5分,位居班级第一。特别是《高等代数》课的四次考试,我都取得满分100分,这在凤师开设专业课的那几届学生中应该是比较优异的成绩。

1984年,陕西师范大学大专起点本科函授招生,考试科目中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都是我在凤师学过的。我以同等学历的资格参加考试,凭借自己扎实的学习基础,考试总分302分,在宝鸡市排名第三,比许多师专院校毕业生的考试成绩都要高。

岐山同学毕业照

在凤翔师范的日子里,来自岐山的同学们就像家人一样,相互陪伴,相互支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临近毕业时,大家都清楚分别的日子越来越近,心中满是不舍。于是,我们学生会岐山籍的几个委员商量组织同学们一起拍一张毕业照,想以此留住这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那天,阳光正好,我们穿着整洁的衣服,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前。大家有说有笑,可笑容背后,却隐隐透着一丝伤感。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定格,我们的笑容、青春和情谊都被永远地留在了那张照片里。每当看到这张照片,那些一起上课、一起讨论、一起在校园漫步的日子就会浮现在眼前,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可惜的是,当时女生因为一些敏感的事情产生了矛盾,经多次动员最终还是没有人前来参加。因此,就拍摄了一张没有女同学的“凤翔师范八一级岐山同学毕业留念”合影照。

分配曲折终回县

上世纪八十年代,凤师学生毕业实行分配制。学生自己选择回县或参加统分。统分可以分配到厂矿子校,也可能分配到山区。我想去厂矿子校,就报名参加了统分。为了实现目标,我还去宝鸡找到一个当领导的叔叔,他答应帮我托人解决。

这个暑假,我在家里满心期待地等着分配的好消息。终于等到学校宣布分配方案的那一天,由于我家在距离岐山县城30里外的枣林镇,当时没有公共汽车,我又没借到自行车,只好步行前往。等我赶到县城的时候,会议已经结束了。

一个关系好的同学告诉我,我们都回县了。还跟我说,宣布分配方案的老师在大会上说了一件事:同学们分配的时候都不想去山区,其实到山区县也是有条件的,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像你们县上的王自力,学校本来分配他到太白,结果人家不要,退回岐山了。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当时迷迷糊糊了好几天,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后来,宝鸡叔叔回话说:答应给我办事的第二天他就陪领导去外地出差了,等回到宝鸡去教育局找人的时候,学校的分配方案已经报到市上了,他找熟人想把我放到厂矿子校,但没有办成功。最后他又找了别的关系,才让我回到岐山县。

后来我被县教育局安排到岐山县渭河南的五丈原地区,在那里的几个学校工作了三十六年半,直到退休。

“凤师求学路,蜕变启新程;岁月留痕处,终生难忘情”。凤师两年的优秀学习成绩,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我的职业进修铺平了道路,这些既是我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更是我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保证。所以几十年来,我对当年在凤翔师范放弃学生会秘书长职位的选择,从未有过丝毫的后悔。

唯一遗憾的事情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张玉科老师。记得免去学生会秘书长后,我深感辜负了张老师的期望,不好意思再见他。自那以后的一年中,我几乎没有找过张老师。甚至在毕业的那几天,我也因内心的自责与逃避,始终没有勇气去与张老师道别。如今回想起来,这成了我人生中最愧疚的一件事。

值得自豪的是,在凤翔师范我结识了一群可以信赖的同学朋友,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陪伴着我,在我遇到困难时为我遮风挡雨、保驾护航。他们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会永远珍惜,细心呵护。也希望我们的情谊能一直延续下去,共同创造平安幸福的退休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