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家乡处处蛇
我的乡村生活经历富有传奇色彩,还有点神秘色彩。现在想起来,像神话,像童话,恍如隔世远古。
1960年代青少年时,我们江汉平原到处是蛇。豌豆梗抱子下面有龟蛇。麦捆里有蛇。路边有蛇。傍晚为棉花田喷六六六粉药杀虫时,脚底下随时会踩到蛇,所以要穿鞋,扎系裤脚。清晨去黑水塘挑水,居然桶里挑着条小水蛇回来了,还不知道信。房间里床底下也有蛇洞,就用大块砖头压住洞口;过段时间,砖旁边又出现洞口,母亲说这是家蛇,可仍然怕,才在洞边撒“六六六”粉,气味把它吓回去,防止它上来;听说还有人家用夹板子乌龟垫床脚,用它来对付蛇虫蚂蚁……
先捞乌龟后捞蛇
到了1970年代初,为改善生活,朋友们逢每月1号15号两天休息,就撅着赶缯子到处赶鱼,我也跟着去。路边的水沟里,大塘里,河岸边,都蒿草成排,中间亮出一块块无草的闪闪发光的波纹,蛇们自由自在地游着。他们就扫兴地诅咒说: “先捞乌龟后捞蛇,越捞越没得。”
黄祥圣内行,吃得苦,打得蛮,看到一片原封不动的水草,迫不及待地跳下去。听见水草响,蛇们立马逃向远处。我在岸上观望一会儿,再用赶棍打草赶蛇,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摸下水,那水底的牛屎沉渣便成堆成堆地往上泛。蛇们胆大,并没怎么远逃,缯网里还常常提起龟蛇来。我浑身毫毛直耸,赶紧倒在水里,用赶棍打水,赶它们走远;却又不能太把水搞响,不然,鱼也被赶跑了;只好口里小声吙吙地赶,为自己壮胆,大走几步,离蛇远点,免得晦气。
其实,那些水蛇并不咬人,据说毒气也不大。你看它,就算是逃跑,也并不比冲锋的速度快。它们照样左右摇摆,蜿蜒前行,婀娜多姿,还高昂着蛇头,吐出红红的杏子,顾盼生辉,卖弄风情。难怪柳宗元“小石潭记”写“斗折蛇行”, 把蛇和北斗星并列联喻;难怪毛泽东主席吟“山舞银蛇”,看来,蛇还真的很有些美好哩。
“浒——咚!”我赶紧从蛇妖那里收回神,看见张家法捞了条大黑鱼。又“浒——咚” 一声,宗大发也捞了条大鲤鱼。我心痒了,怨那些蛇精们吓了我的胆,勾了我的魂。
哎呀呀,那边飞起来好大一条。这个喊: “狗日的,腿子撞得好疼啊!”郑德清万分可惜,悔之无及: “好好好,跑了!太大了!头装不进去,先装尾巴,它用劲一犟,就跑了。太粗了!两手根本掐不住。个鬼狗日的!”……
荒塘里一片欢腾。
有人喊: “上岸吧,篓子装满了。”还有人喊: “回去吧,太搞多了,背不起呀。”
大家终于上了岸。有人坐在地上歇气,有人吃红苕粑粑填肚皮。郑德清则脱下长裤子装鱼,准备用赶棍挑回家。也有人自言自语: “别处先捞乌龟后捞蛇,越捞越没得,可能是捞的人太多了,剩下的,只有龟蛇没有鱼了。”
我半篓鱼也没有,暗念着“捞鱼挖藕气死人”,安慰自己。其实,真正“气死人”的,不是因为运气;起初怕蛇,因为胆小,后来竟莫名其妙地老看蛇,时间耗费了。
荒塘里有些安静了。蛇们赶忙出来赛细腰,高昂着蛇头,吐出红红的杏子。是为我们送行,还是又来勾魂摄魄?莫非是来和“楚王好细腰”比柔媚,抢先注册品牌商标“水蛇腰”?
后门上挂蛇
后来渐渐长大,1967年,父亲和幺爹拆老屋,各自修新屋,开大肖台200多户人家拆老修新之先河。再后来,1984年,我又和弟弟拆旧屋,再各自修新屋。
赶鱼回来后把赶缯子丟在外面晒干,就顺手顶到后门上的横搁檩上。
有一天早晨天刚朦朦亮,急着去开后门到外面上厕所。谁知一伸手,触到一条软软的凉凉的肉乎乎的东西,吓得浑身发抖,直往后退。一惊吓,人有“三急”也缓了,不急了。借着晨曦,看清是一条蛇,已经一动不动了,垂垂地挂着;而且是头上尾下,那就没有危险了,才敢大着胆子弯臂把后门打开。原来是蛇腮挂在了缯网上,估计整整折腾了一夜,已精疲力尽。
用力顶下缯网,看它一动不动,便想,它何以至此?
近米把长的蛇,从屋上掉下来,或者是从旁边爬进来,游曳,玩逛,网眼先漏下了尾巴。它应该赶紧把尾巴收上去,可是没有;大意了!尾巴渐渐往下滑,它可能仍没在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也难免一失啊。何况它正玩儿哩,得意忘形哩,多么平坦柔软的蹦床啊!感觉好极呀……
一棵树木不是一天腐朽的。一个朝廷也不是一天垮掉的。那蛇凉爽,柔软,蹦床了一会,可能已经滑下去了许多。待到它稍微意思到感觉到不适、危险时,已经悔之晚矣,已经无力回天了,只有听天由命,任其堕落,任其毁灭了。可上帝偏偏并不顺从它微弱的愿望,没让它直线掉下去----腮被挂住了,怎么也漏不下去了。
如此一来,蛇的所有功能本领都无从施展了。咬?咬谁?缠绕?怎么缠绕?卷绞?哪里还卷得拢来?它再不可能缩回尾巴,抱成一团,再不可能首尾相顾了。四根细细的网眼线,任凭它怎么折腾,仍柔软弹跳,像“太极”一样推让,进退,强弱,刚柔;且环环相扣,网网相顾,全网整体弹跳,毫不放松,毫不留情,自身竟毫发无损……
荆楚蛇谚的神性
后来讲起,他们说,这蛇肯定是从湖乡用赶缯子撅回来的。那么,走十几里路怎么没人看见呢?到处歇脚它怎不逃走呢?
又有人玩笑说它是蛇精要跟你回来成亲哩!
更有人玩笑说,它是在墙上瓦上追吃老鼠,却看你们恩爱幸福妒嫉得气得跌下来的哩……
庆幸,至今仍庆幸。我儿时就听说,荆楚民谚中关于蛇的谚语,除“先捞乌龟后捞蛇,越捞越没得”外,还有一句:“蛇刺倒,聋子挑,挑不出来烂起腰。”我当时根本没什学问,却从人性本能的动物性自然自觉地上升到了佛性和神性,敬畏它,挖了一个很深的坑,怀着很虔敬的心,埋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