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丰老师2021年7月25日永远走了,享年80岁。他待人如亲,如友,对我点点滴滴的好,都常涌心头,音容笑貌宛在。
2012年,我“荆州教育人”再版时,他为我作序,又专门作评,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发表。标题为“倾听身边的花开”,还加副标题——肖炎方“荆州教育人”再版为荆州教育壮腰。
我常揣摩他老人家思想的深度,站位的高度,选择的角度和涉猎社会的广度。现将他老人家原文的温度捧献给您。
倾听身边的花开
“我所结识的荆州教育人”再版时,作者荆州市东方红中学老师肖炎方将原书引题“我所结识的”改为“倾听身边的花开”,虚实相映。
作者写作本书的定位是发现身边能人,学习赞美身边能人,形象地说就是观赏身边的花开,吮吸品味身边的花香。在作者眼中,身边的人或事都是美好的,所以他在书中热情真诚地记述“朋友某一方面的美好和辉煌”。古人讲人生在世,要立德、立功、立言,作者善于在他身边的熟悉的人身上发现闪光之处,并将这些平凡普通人物的嘉言懿行、品德事功以至奇闻轶事以质朴平实的笔调一一缕述,为“小人物”立传。
本书所写的一百多个人物,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读书人,有“活到老,读到老”的精神。他们读马列主义,读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读外国名人名著,读中国从古至今的名人名作。书中所涉书目就有近百种之多。本书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只有博学多闻,才能胜任教育工作,当好老师。给人一瓢水,自己至少要有一缸水。
生动可读是本书的可贵之处。姑举一例,“易伟为了心中的花”,把易伟这个单身女、三种癌症病患者写活了。她不仅拼命把女儿送到了国外留学,还为女儿到母校东中去为“4·12”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救灾。她从容抗击“三大癌敌”,“刘海高高地卷着,黑亮黑亮的,像一只吉祥鸟歇在额头上”;“她甜甜梳妆打扮,轻轻松松,走在大街上,大摆裙摇摆得婀娜多姿,像去会朋友一样”。这些细节描写写活了她的勤劳、贤惠、漂亮、坚强,像一朵铿锵玫瑰。
这些纪实性的散文,呈现出一种生活化、不事雕琢的“原生态”特点。作者善于以大量鲜活的细节、场景和对话,把人写活。他笔下人物的故事有生动的情节,有富于哲理的情趣,让你一读难忘,再读赞叹,三读拍案。作者特别善于捕捉瞬间意象,作细致描写,在叙述和描写中包含着思考分析和解读,开掘颇深,动人情怀,足见功力。这种描写有极强的表现力,茅盾先生称其为“分析性描写”,作者运用得极其娴熟,使行文具有思辨性。作者有时也用“陌生化”的笔调,用距离带来审美的“间离”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另外,作者在写作技法上大胆探索,采用了一种强化“现场感”和“交互”效应的笔法。作者一边写,一边电邮给书中人物和校读人,并将描写对象当时的感受回邮照搬实录,相当于即时的记者访谈,有如现场直播。校读人余军、梁吴芬、杨爱东、徐华铮、李萍、程红、黄祥芬等,均为才女。作者请她们从细腻的异性视觉检视效果,边读,边点评,夹叙夹议,写出阅读感受,给读者当向导。
炎方把一批人写活了,写活了语文,写活了学校,写活了教育,也写活了一些老中青家长。他这种纯天然的写法,呈现给了读者一种原生态的生活场景,那种生猛鲜活的滋味带来的阅读快感是难于言状的。
周年丰,1960年代前期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荆州地区东方红中学语文老师,调江陵县文化馆创作员。后馆长、江陵县文化局副局长、宣传部长、荆州地区教委主任、荆州地委秘书长;再调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文化厅长、湖北日报社长、董事长。另,湖北省作协理事,音协、民间文学家协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名誉教授、“陆羽”杂志编辑部主任、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企业文化研究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等等。
周老师从海绵里挤水,著述颇丰:故乡情、乡情集、周年丰随笔等。
我已在中国作家网发文谢师,聊表寸心:一坨汤圆浆拜师周年丰、周年丰作品的民本情怀和随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