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顿凯里酸汤鱼
酸汤鱼是黔东南的特色菜,它不仅吸引外地的朋友慕名前来,同样令远在他乡工作生活的家乡人念念不忘。
今年国庆节前夕,我接到高中同学甘四从西安打来电话,说要回台江老家探亲,顺便在凯里停留一下看望我。自心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们一家已有五六年没有回老家。
因为是多年的好朋友,我没有什么顾忌,直接问他想吃什么。甘四在电话那头稍作停顿,便脱口而出:“吃一顿凯里酸汤鱼吧。”
十月二日,我提前在凯里民族风情园今朝红鱼庄预定了包房,下午从高铁站接了甘四一家后就直接去鱼庄。我们一行人刚踏入鱼庄大门,一股夹杂着木姜籽味道的酸汤香气就扑鼻而来。进入包房,一大锅色泽鲜艳、热气腾腾的酸汤鱼,已摆放在缓缓转动的园桌中间,锅中的鱼全是今秋刚上市的稻花鲤鱼。
没有太多客套,大家坐下便开始吃鱼。甘四的女儿在西安出生长大,很少有机会吃酸汤鱼,但那晚她一连喝了两碗酸汤,吃了好几条鱼。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出门时甘四用一个字来概括:“爽!”
凯里酸汤鱼的灵魂是凯里酸汤,酸汤鱼是否可口和吸引味蕾,关键是酸汤的品质。因此,煮鱼的酸汤水必须是味道纯正的米酸汤。
米酸汤是普通苗族家庭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仙汤”,原料是淘米水,酿制简单,成本低廉,其制作是苗族家庭妇女的必修课,家里有无酸汤,成为考察一个家庭主妇是否“贤惠”的重要标准。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淘米水烧开后盛于土坛子等器皿中,次日淘米时再将淘米水与之混合加热,一边加热一边反复淘舀,烧开后又盛于器皿中,让其沉淀发酵。如此反复数日,酸汤即酿成。以后若取食需及时添加淘米水,照此法操作,酸汤则取之不竭。在黔东南,客人进家有鸡有鸭表示尊重,但开胃酸汤菜必不可少,酸汤鱼、酸汤牛肉、酸汤猪脚、酸汤狗肉等无所不包,人们常以“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闹蹿”,来形容酸汤在苗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而酸汤鱼的烹饪是有讲究的。先用菜刀在新鲜稻田鱼鳃部附近割开一道小口子,小心把苦胆取出,再将仍活蹦乱跳的田鱼,放进调制有食盐、姜蒜、花椒、木姜籽的酸汤锅里浸泡,待鱼充分吸入料水后才开始用微火加热。鱼在酸汤水里掀起阵阵水花,混合有花椒、木姜籽味道的酸汤香气,慢慢弥漫开来,浸透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酸汤生产在黔东南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量产五万吨以上的酸汤企业达十多家,生产有白酸汤、红酸汤、酸汤干粉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国家,国内多数大型超市均有凯里酸汤系列产品销售。
酸汤系列食品餐馆酒店,同样遍布凯里市大街小巷,亮欢寨、今朝红等大型鱼庄久负盛名,成为外地朋友赴凯里旅游体验品尝酸汤鱼的首选地。
说千遍不如亲自实地体验一次。远方的朋友,我在凯里等你来“吃一顿酸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