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俊涛的头像

江俊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07
分享

游和平 知阳明 行亲民

春节期间,我来到广东省和平县。

说到和平县的由来,就不能不提及一个人——王阳明。明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御史王守仁(王阳明)平定浰源(今和平县浰源镇)池仲容农民起义后,奏疏朝廷而置县,县城设在和平峒羊子埔(今阳明镇),命名为和平县。所以,来到和平,必须瞻仰王阳明先生的遗迹。

粤北山区,早春时节虽有几分寒意,但枝头如火的红花就像高举的灯笼,温暖着人间。和平河穿城而过,滋养出一方沃土。河畔高处有一座宏伟的建筑,人们说那就是和平县博物馆(又叫阳明博物馆)。

二月三日上午,我受谢骥、钟仁安两位作家朋友邀请,拜谒了阳明博物馆。该馆是全国最早以王阳明命名的博物馆,也是首座设立王阳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县级博物馆,现为河源市反腐倡廉历史教育基地。

走进阳明博物馆,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庄严肃穆。我们重点参观了王阳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先生当年曾以铁腕惩治腐败,比如他严厉整治小吏到农村办事时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要求收税官吏遵照奏行事例抽收,不许多取毫厘,不得擅登商船,假以査盘为名,侵凌骚扰,违者照依军法拿问。同时,他还奖励清官廉吏,倡导廉洁官风,推行亲民仁政,让和平呈现出一派祥和平安之气。百姓幸甚!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观照古今。

王阳明的上述举措对当代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二〇一六年八月始,时任和平县纪委书记的谢骥,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不遗余力地挖掘、整理、推行王阳明的廉政思想,并积极促成了王阳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建成,当地的政风也为之一新。

如今,早已调离的谢骥再回和平县参观时,第一站就直奔阳明博物馆,且仍被群众亲切地称作“谢书记”,由此可见王阳明对他影响之深。当然,深受王阳明影响的远不止年轻的“谢书记”,还有一位年长的“谢书记”,同样是王阳明的“铁杆粉丝”。那么,他是谁呢?

当晚在谢骥家泡茶聊天时,一位长者翩然而至,只见他中等身材,带着一副眼镜,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上身穿一件绘着大朵牡丹的花衬衣,下身穿蓝色牛仔裤,这身打扮新潮、文艺且大胆,他就是谢骥的舅舅谢雄鹰——也是一位作家,著述甚丰。更为难得的是,雄鹰老师也当过紫金县纪委书记,并且和谢骥都曾荣获过全国“十佳当代诗人”称号,所以他俩被称为“舅甥档双星”。

这引起我的好奇。那么,在谢骥成长的过程中,雄鹰老师对他是不是产生过一些影响呢?对此,雄鹰老师沉吟一下说:“我其实也没有刻意去引导谢骥,他主要是自己体悟。”这当然是谦词了。谢骥则说,舅舅对他的影响主要是“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好一个“言传身教”!也许秘密就藏在这里面。

著名作家尹西农在其长篇传记《南国一鹰》中这样写道:“他(谢雄鹰)本人在这个得罪人的纪委书记任上,也没有受到投诉和非议,从现实的评价来讲,这是十分难得的政绩。对一个公仆诗人来说,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贾平凹先生对雄鹰老师也赞赏有加——“尊其人品,学其勤奋,思其善良,悟其仗义”。

谢骥则说:“我觉得,在舅舅身上,有几种人格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最主要的是正直。他从来不走歪门邪道,不阿谀奉承,不见风使舵,不做违心的事……他曾经为官的地方,老百姓对他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而雄鹰老师自己则说:“在中国,不管做什么官,也不管在什么地方,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老老实实为老百姓服务。”

我以为,这朴素的话语彰显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王阳明的亲民思想如出一辙。难道不是吗?王阳明曾提出,“为政者应以亲民为职”,“明明德在于亲民”,“政在亲民”(《亲民堂记》)。他认为,一个执政者,必须谨慎地对待权力、用好权力,应当勤政守职,不可以权谋私。不仅如此,他还甘愿冒着被朝廷归罪的风险为民减轻赋税;他还时刻训诫下属“要守法奉公,长廉远耻,祛患卫民,竭诚报国”。可以说,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官员廉洁亲民的典范。

王阳明既是官员,也是文人,他在儒家文化的浸淫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一生都在践行“知行合一”,因而在和平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影响极为深远。我想,从小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雄鹰老师肯定从中汲取了营养,才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而谢骥呢,则受到王阳明和舅舅的双重影响,一步步成长为富有才情的作家型官员。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好的政声,有赖于好的政风。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在“两个结合”的指导下,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显现出对政风建设的独特作用,所以,不仅要学习好王阳明“廉洁亲民”的先进思想,更要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认真践行并且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立异标新,这才是“知行合一”的题中之义。谨以此文,与雄鹰老师、谢骥、钟仁安等天下文友共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