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华美德图说》丛书
1994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党中央一贯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美德教育。在《纲要》颁布以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当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编撰成系统的丛书”。
确实,在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化里,有着许多辉煌的乐章,而其中的华彩乐章,当属中华民族的优秀伦理道德传统和良风美俗。这些优秀伦理道德和良风美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华美德。人们常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就属于这个范畴,它是一种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美好品德,自古以来就为仁人志士所践行。中华美德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种丰富的值得弘扬的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跨越世纪的关键时期,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繁荣、富强、充满了光明的中国,正需要倡导和发扬这些美好品德和良风美俗。尤其是正在中小学里读书的青少年,他们将成为21世纪的主人,使他们从小就具备中国的优良道德精神,是一项亟待去做的大事。为适应时代的需要,21世纪出版社独辟蹊径,推出了一套反映中华美德精深内涵的大型丛书《中华美德图说》。这套丛书的选材,上自春秋时期(如“勤学篇”中的“孔子不耻下问”),下至当代生活(如“待人篇”中的“雷锋助人为乐”),体现了中华美德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充分地“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道典范结合起来,……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因而,它在内容上独树一帜,与图书市场上宣传传统美德的同类书相比,时间跨度更长,包容的范畴也更广。丛书共由八本组成,均由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论证框架结构。八本书分别反映了八个方面当今时代最需要弘扬的美德,形成八个篇目:爱国篇、团结篇、待人篇、志向篇、敬长篇、勤学篇、勤俭篇、遵纪篇。这八个方面既概括了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的重要方面,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八个篇目互相联系,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有利于少年儿童道德的全面培养与发展。每个方面以七八个真实的故事予以阐述,并配上大幅生动的彩图,因此,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它是一套专门为少年儿童出版的思想品德教育读物。从内容上来说,均取材于历史事件。如“张良敬老得兵法”,即来源于汉代名相张良的故事,它讲述的是老人有其长处,尊敬老人会得到老人的栽培和帮助的道理,告诉孩子从小就要尊敬长者。表现形式上,由于采用的是故事形式,故事经文字作者的精心演义,语言通俗,场面精采,人物形象生动,把深邃的主旨融会于浅显有趣的情节之中,这样,青少年读者读起来就会有一种亲切感,而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
这套丛书的图画占了很多篇幅。翻开每本书我们都可以看到,配图色彩鲜丽,造型富有童趣。图说不仅仅是图解文字,它是在配合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孩子们易于直观感受的色彩、线条、构围和造型来弥补文字表述的不足,展示文字隐藏的内涵,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吸引读者读文观图,加深对每一种美德精髓的体会。于是,书中的精华就在有趣的阅读中悄悄潜入读者的心田。这套丛书的语言尽可能做到贴近青少年读者,出版者精心为偶尔出现的生字配上汉语拼音。此外,每本书的开篇有针对性地加上了一篇适合孩子们阅读口味的“编辑叔叔对你说”,它对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每一种美德的精华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些“编辑叔叔对你说”体现了出版者的良苦用心,每篇不足五百字,但都能画龙点睛地写出该本故事的精神。如爱国篇的“编辑叔权对你说”写道:“爱国之情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如薪传火,历万代而不熄。……如果有人问:面对祖先为我们保留的这一片蓝天,这一方热土,我们用什么来回报祖先?我们应当回答:是炎黄子孙那滚烫的赤子心,那闪光的爱国情!”这里没有一个生字,没有一句隐晦之言,但却把爱国篇所要告诉读者的全部含义都点了出来。为照顾海外小读者,在每本书的后两页都安排了本册故事的英文故事梗概,海外读者对照书中的图画也能对中华美德有个粗略的了解。这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伦理道德传统和良风美俗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文发表于《求是》杂志1995年第20期(总176期)47~48页绿野栏目,1995年10月16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