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章的头像

华章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3/14
分享

花、花色、花香及其他

1988年,中国考古人员在辽西锦州市的义县,发现了一块化石。这块化石来自于1.25亿年前的地层。化石中可看到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结构,包括花梗、花被片、雄蕊和雌蕊。还从化石中分析出了十几粒花粉。此花被命名为“迪拉丽花”。2013年,国际物种开发研究所认为:迪拉丽花是“世界上具有完全现代花结构的最早的花。”

自从世界上第一朵花开在中国,其独特的色彩便打破了绿色在大自然中的一统天下。迪拉丽花这个大自然的精灵,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孤芳自赏,才一花迎来万花开。一亿多年来,从最小的花无根萍到最大的花大王花,已经有了45万种色彩缤纷的花,使得大自然不但千姿百态,而且万紫千红了。

花是美的化身,自然会受到人类的喜爱。喜爱了就会欣赏,就会赞美,就会联想。在中国,最早从花的联想而引起感觉转移的诗应该出自《诗经》。《诗经˙国风》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句。以桃花起兴,借联想比喻新娘的娇媚。

这种“以看类形”,“以闻类形”,“以听类形”的联想,让视觉、嗅觉、触觉、听觉挪移在一起,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将自己的情愫延伸外溢出去。

人总愿意用花、花色、花香来比喻自己的一份好心情或者一份欲望。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作家,智利抒情女诗人加·米斯特拉尔说:“我被吻之后成了另一个人:……如今我的腹部象我的心一般崇高……”她从自己的气息中就能感觉到孩子的气息。对这种气息,她寻找了所有的词汇,似乎都无法恰当准确地表述,最后想到的是花香和花色,说:“甚至发现我的呼吸中有一丝花香,这都是因为那个象草叶上的露珠一样轻柔在我身体里的小东西的缘故!”这个“小东西”会是什么模样呢?加·米斯特拉尔希望他长成什么模样呢?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花,她久久地凝视着玫瑰的花瓣,欢愉地抚摸着它也抚摸着自己的腹部,“希望他的小脸蛋象花瓣一般娇艳。”在盘缠交错的黑莓丛中玩耍的加·米斯特拉尔,希望那“小东西”的头发也能长得象黑莓那样乌黑卷曲。

人总愿意用花的红消香断来比喻自己的一份凄情甚至悲情。

“花谢花飞飞满天”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却给内心有伤情的人平添了些凄惨。黛玉是这样。面对凋谢飘飞,鲜红的颜色消褪,芳香的气息散去的花儿,黛玉哭得好不伤感。就连叱咤风云的男子汉辛弃疾也“生怕见花开花落”。

对于花,甚至同一种花,心情不同,联想而引起的感觉转移会完全不同。李清照少年时生活优裕,芳馨俊逸,敏锐纤细。婚后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花前月下,猜书斗茶,相从赋诗,共治金石之学,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期间的李清照,是愉悦的,幸福的,所有的花色在她的眼里都是美丽的,鲜艳的,清新的,都“犹带彤霞晓露痕”。

可当丈夫远游在外,寂寞惆怅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些飘零的花牵动出内心的离别相思之愁。中年,丈夫死后,再嫁婚变,遭牢狱之灾,境遇孤苦,沉郁悲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菊花委地尽枯黄,正是李清照那时那刻的心绪写照。晚年,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反而豪健飘举,似傲霜斗雪抱香枝头的残菊,不曾吹落北风中,这时她眼中菊的黄,多了些傲气和厚重。

花香,可以治病,被称为“芳香疗法”。经常嗅一嗅,会养护皮肤、调理脏腑气机、调和脏腑阴阳、促进身心平衡、维持健康。可是,当情绪不好甚至非常糟糕的时候,花香还能起到疗效的作用吗?

看到盛开的花后会不会心生恶念?不得而知。1913年的春天,希特勒在慕尼黑法院的门前,看到一株悄然绽放的白兰花,给了他难以磨灭的印象,便画了一幅白兰花的画。他在凝视白兰花的时候,他在画白兰花的时候,都想了些什么,是否因此在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邪恶?无人知晓。但,1914年成为了希特勒人生的重要分界线,这一年,他开始展现出残暴的一面,而后,一步一步走向法西斯纳粹党党魁的位置。

……

花色花香是花固有的,花语是人强加的。花有45万种,那么花色、花香有多少?据中国花卉界统计,花的色彩共有4197 种。花的香味,人可以感觉出的约有10 万种。花语有多少?是不是有多少种花就有多少花语?

花语肯定不会少。《天工开物 甘嗜第六》中说:“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芳而烈,靘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对于花香和花色,人一“思”,花语就出来了。

花、花色、花香、花语不知背负了多少人的情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