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扶着点咱奶别摔了”,上热搜。
“扶着点咱奶别摔了”,听起来本应像春日里最和煦、最自然不过的一缕微风,轻轻拂过心田,带来丝丝暖意。可谁能料到,就是这么一句质朴的叮嘱,却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如同一面冷峻的镜子,将这世间那繁杂纷乱、令人扼腕叹息的百态世相,毫无保留地映照了出来。
瞧,在家庭这方小小的、满溢着温情的天地里,它承载的可是血浓于水、深入骨髓的关怀啊!一家人相伴外出时,年轻力壮的晚辈紧紧地、小心翼翼地搀着年迈体弱、步履蹒跚的奶奶。那画面,宛如一幅用爱勾勒的绝美画卷,处处流淌着浓浓的温情。奶奶呢,被岁月这无情的刽子手折腾得腰杆早已直不起来,每迈一步都颤颤巍巍,好似下一秒就要被大风刮倒。但你看,她的眼神里,因有了孙辈那坚实有力的扶持,瞬间便有了安心的光芒。这看似轻轻的一扶,实则扶住的是奶奶数十年来含辛茹苦、毫无怨言的养育大恩呐!是儿时在耳边絮叨不停、带着长辈特有温度的声声叮嘱;是寒夜中,奶奶那一双颤巍巍却无比精准地掖紧被角的手;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守在灶台边,为全家人精心烹制美味佳肴的忙碌身影。一家人就这样,靠着这一扶,顽强地抵御着时间那把利刃对长辈身体的无情侵蚀,让孝悌的火种在代代相传中永不熄灭,使得家无论何时,都稳稳地有个向心力极强的圆心。哪怕外界风雨肆虐、电闪雷鸣,亲情铸就的港湾,也会因这一扶,固若金汤,永远不会散架。
可当我们把目光果敢地投向社会这片广阔无垠的“广场”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寒心不已。“扶着点咱奶”,这本该是人人下意识就会去做的事儿,如今竟沦为了一种稀缺到近乎绝迹的担当。曾几何时,“扶老人”这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之举,竟然戏剧性地演变成了一种让人望而却步的高风险行为。打开新闻,好心人扶起摔倒老人却惨遭讹诈的事件,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地涌来,冲击着大众的眼球,也冲击着人们心底那原本炽热的善意。这下可好,公众在面对摔倒老人时,内心开始天人交战,伸出援手的动作变得犹豫再三,无比艰难。那些不慎摔倒在地、孤立无援的老人,多像在时代狂风巨浪冲击下,被无情地冲上岸的破旧孤舟啊!他们之中,有的或许仅仅是想趁着天气尚好,去街边慢悠悠地散个步,或是去市场买点新鲜的小菜,却因身体突发状况,瞬间陷入极度的无助之中。而一旁路过的行人呢?他们脚步匆匆,眼神冷漠,投来的目光要么是充满猜忌,仿佛在审视一个精心伪装的骗子;要么就是彻头彻尾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这么一次次,在众人的犹豫与冷漠中,社会原本炽热的温情,被一点点地冷却,直至降至冰点。我们不禁要痛心疾首地叩问:我们这个曾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奉为至高道德准则,刻在民族灵魂深处的伟大民族,为何如今在扶起陌生老人这件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的小事上,变得如此胆小怯懦、踟蹰不前?说到底,这是社会信任基石被轰然击碎后的惨烈残局,是个别道德败坏、良心泯灭的丑恶现象,引发的群体性恐慌与信任危机,硬生生地将“扶着点”这一人类本能的善意之举,扭曲成了一场良心与风险之间的艰难博弈,让人唏嘘不已。
再往这乱象的深层次狠狠地挖一挖,这又何尝不是社会一路狂飙突进、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所带来的“沉疴痼疾”呢?随着城市化进程如脱缰野马般疯狂推进,邻里关系早已不复往昔的亲密无间、守望相助,取而代之的是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的疏离淡漠。如今在单元楼里,对门而居却互不相识,已然成为生活的常态。快节奏的高压生活,像紧箍咒一样勒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心浮气躁,满心满眼只剩下自己手头那点忙不完的事儿,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及他人深陷的困境呢?更要命的是,功利主义如同隐藏在黑暗角落里的毒蛇,悄然无声地四处涌动,蛊惑着人们的心智,使得做好事求回报、生怕自己吃亏的狭隘心态,如野草般在心底肆意滋生。可我们是不是都选择性地失忆了?谁家没有老人?今日我们冷眼旁观别家奶奶的无助,他日当自家的长辈不慎跌倒时,我们所面对的,恐怕就是同样冰冷刺骨、令人绝望的世界。
所以啊,“扶着点咱奶别摔了”,绝不该仅仅是一句轻飘飘、随口而出、挂在嘴边做做样子的敷衍之语。放在家庭层面,它是每日必备、不可或缺的爱的滋养;置于社会大环境之中,它更应成为唤醒社会公德、吹响人性复苏的激昂号角。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鼓起勇气,重新果敢地伸出搀扶的双手,无论跌倒在地的是血脉相连的亲人,还是素昧平生的陌生老者,方能凭借这一扶之力,挺直社会那根早已被现实压弯的向善脊梁,召回那走失已久、让人心生向往的温暖,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怀揣着满满的安全感,悠然自在地走在岁月这条或平坦或崎岖的道路上,无惧任何跌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