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向开容的头像

向开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21
分享

母亲的爱情观

我曾经写过一篇《父母的“爱情”》,希望能为母亲在她的婚姻生活里找到“爱情”的痕迹,找到她能在沉寂灰暗的日子中坚持下来的理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母亲这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爱情”。心好痛。

打我记事起,父亲和母亲就分房而卧,说来好笑,家里穷得叮当响,勉强用毛草盖了两间屋子,居然还有条件分居!她俩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过一个亲昵的举动、一句温暖的语言。有的只是父亲的冷漠不语,还有山洪暴发式的怒吼,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的毒打。

父亲常常打母亲,这点在我的记忆里其实是很模糊的,但是村子里的人都知道父亲家暴,我在很多文章里叙述的很多母亲被家暴的场景,也是长大后在走亲串友的过程中被我刻意了解到的。为什么要“刻意”?说到底,我还是没有放下过为母亲的凄苦人生鸣不平。然而,有什么用呢?

“为什么不离婚呢?”母亲生前我问过她两次。

第一次母亲回答我:“离婚?好好的离啥子婚哦?你爸爸从不吃喝嫖赌,比很多男人都好了,年轻时爱打人,现在已经改了。”

忍着,受着,这是母亲一辈子都在做着的事情,唉,她的悲剧,是父亲造成的,她自己,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第二次问母亲这个问题,是在我怀孕的时候,我在娘家住了两个月。父母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在楼上生活,一个在楼下生活,父亲仍然不说话,莫名其妙地生气了仍然会震天动地地吼,家里修了大房子,

却依然像个活人墓……一切都没有变。我问母亲:“你一个人会过得更开心,更好,为什么不离婚呢?”

“离婚,好笑人哦,我都老几十岁了,还离啥子婚哦,不把人家大牙笑掉啊?”母亲说。

母亲那一辈人的爱情观是“父母之命,媒说之言”,婚姻观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活观是“任劳任怨”,也许母亲的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的,她也确实做到了极致。母亲遵守着一个时代的规则,她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是苦的。

然而,有些事情,我是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的,就这样一个自己生活在深渊里也要恪守世俗纲常的母亲,在大姐夫出轨后却给大姐打了一个电话:“实在过不下去就离了嘛,他的心都不在你和孩子身上了,吵闹有什么用?现在的社会,离婚也不丢人,你带着孩子好好生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我不敢相信这是母亲说的话。她心里跟明镜似的,可是自己的人生呢?她为什么就不重新选择一次?

母亲说,她们那一代人离婚会遭人闲话的,而且,是她没能生个儿子,断了父亲家族的香火,所以父亲再怎么不好她都是认的。又是这该死的“香火”!母亲自觉罪孽深重,没能让家族香火得以延续,所以她一开始接受父亲的殴打,后来又接受父亲的冷暴力,终其一生,接受着命运的不公。

我在心里骂过母亲很多次:“糊涂”。但是,对于我们几个女儿的婚姻,她是一点都不糊涂。

我初中毕业后在村子里做了两年代课老师,有人上门提亲母亲都会以年龄太小为由绝拒,母亲不希望我们太早结婚,她认为至少应该等到二十岁才是谈婚论嫁的年龄。

有一次,母亲遇到一个难缠的媒婆,她三番五次登门拜访都被母亲婉拒了,有一天,她没跟任何人商量,把那男的带到我们家里来,假装说是来买馒头,实则是让母亲看一眼那男的,然后又视若无睹地把他吹成了潘安,好像那男的根本就没站在我们面前一样。不得不承认,她真是个合格的媒婆啊!

那男的和媒婆走了以后,母亲发了几句牢骚:“都没跟我商量一下就把人带到家里来了,这个人,以后别理她了,哪有这样的?”

父亲走过来问:“那就是她说的那男的?”

“嗯,这人,没给我说过就把人带到家里来了,人家外人不晓得还以为我们同意了呢,下回不准她来了。”母亲顾自说了一通才又想起问父亲:“你看到了?”

“看见了,长得像个大木柑(大木柑:老家一种野生果子,个头,样子都像柚子,味道又酸又涩又麻,很难吃)一样,他家不是‘干坝村’的吗?穷得很。”父亲说完转身走了。

那些天,我经常想起那个男的,他到底怎么长得像个大木柑了?他长得其实还行,所以,很大可能“穷得很”才是重点。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后,我对父亲有了些好感,只是这好感没维持几天。

我被一个四五十岁的包工头看上了,那家伙找了村里几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来我家说媒。父亲先是在心里接受了这个女婿,接着又在言语上公开对母亲说:“就这个就相当可以嘛,条件那么好!”

“哼,都快五十了,跟你一样大,离婚了,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这叫可以?我坚决不同意!”母亲非常生气。

“没得见识,人家是个城里人,还包了学校那么大的工程来修,这个条件不好?那些长得像大木柑一样的就好?我看你们就她妈的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妖怪!”父亲很是恨铁不成钢。

因为母亲的反对,父亲又开启了“冷淡模式”,坚决不和母亲说话,不理采母亲。幸好我们谁都早已习愦了这种生活,父亲的冷漠总会有理由,也总不需要理由的。

倒是母亲,她怕自己的能力改变不了这件事,于是就让我跟着两个乡亲去浙江打工去了,她告诉我她的看法:“钱多有什么用?要找个知冷知热的,两个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苦点都不怕,好手好脚的,钱可以自己挣。”这是母亲对我的教诲,大概也是她一生想而不得的美好生活。

母亲的一生是遗憾的!

我在二十岁那年认识了我的人生伴侣,在他出现以前,我几乎已经是村子里公认的某家人的准媳妇儿,大概原因是因为那家人经济条件好,大家都认为我应该高攀吧,可能那家人的长辈也认为我没有理由不高攀,所以他们到处放话,说是要来我家提亲。

 母亲也觉得这是一门不错的婚事。

有一天,母亲回来拉着一张脸,她生气地对我说:“气死我了,我们家好穷的吗?我们家的人好下贱的吗?我养的女儿就该去他家干活的吗?”

原来,那家人准备好来提亲的,临了他家女主人说:“我看她回来什么事都没干,整天两手揣在裤包里,到处耍,我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再去提亲,我这家里有那么多活要干,娶个媳妇回来是要干活的,可不养个闲人。”在农村那片黄土地上,到处是情报机关,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秘密,这话就传到了母亲的耳朵里。

母亲为这事骂骂咧咧了很久:“他家来提亲都不答应,这种家庭绝不能答应,说得好像我养的人就该去他家干活一样,凭什么?”

母亲还真的说到做到了,她在我们几姐妹的的事情上,好像从来都不糊涂,劝大姐离婚是这样,不同意我的“豪门婚事”也是一样。

我刚巧在这时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在老家那条一眼能望到底的街道上,有个年轻小伙一天几趟的往我家跑,只需要两天就会被在村子里“新闻联播”,我有男朋友的事不径而走,于是,那家人的女主人找上媒婆,拎上东西急匆匆地来我家了,可能为了显示诚意,自己也跟着来了。

母亲毫不避讳我有男朋友这个事,很客气地送走了客人。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那家的女主人又拎着东西来了,这次比较霸气,她的原话是这样的:“我儿昨晚气惨了,在家里发脾气,一晚都没睡,你把三妹现在这个男朋友退了嘛,好多钱?我们出,他那个条件怎么跟我们家比嘛?你是当妈的,要替自己人把好这个关。”

母亲的原话是这样的:“哦哟,退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新潮了,

他们没拿东西的,都是那男孩子追我家三妹,年轻人的事情我们当老的不管哈,只要他们自己愿意在一起,穷点怕啥,人勤快总能挣到吃的,再说,那孩子不是老师吗?挺好的。”

从此,我又发现了母亲身上的优点:骨气和正气。

我最终嫁给了爱情,可以说离不开母亲的正气和帮助。而母亲呢?唉,心好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