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院子里的东南角建有一个大鱼池,鱼池的上头是一个呈阶梯状的小假山,假山的顶部有个类似泉水的出水口,水“喷”出来之后,顺着阶梯似块小瀑布哗啦啦地流入鱼池里。鱼池的左边还有一个喷射水的水管,昼夜不停地将水射流鱼池。使鱼池水面荡起阵阵涟漪。
由于建有过滤池,鱼的排泄物及一些碎片树叶便沉淀在过滤池里。过滤池里的水便可以循环利用。一年四季池内水色清清,一群锦鲤嬉戏于清水之中。我定期清理这些排泄物及一些碎片树叶,给锦鲤们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生存环境。
鱼池四周一片灿烂,绿色植物环绕。植有九里香、桂花树、小叶紫檀、米兰、山茶花、罗汉松、松树、莫忧树等等,还有一些知名的如富贵竹、绿萝和不知名的花花草草。闲暇的时候,我总爱去鱼池边赏花观鱼。
每次站在鱼池边观看锦鲤,几十条锦鲤便会向我奔来。它们或划动着优美的曲线围拢过来,或张开小嘴向我觅食。摩肩接踵或耳鬓厮磨。唼喋有声。一众生灵在此地着实生活得惬意。锦鲤似乎很通人性,尽管它们显得比较雍容华贵,但给它们喂食的次数多了,锦鲤们便与我成了朋友。
这些锦鲤有七、八个品种,其中有“古黄金”、九纹龙、丹顶三色锦、“富士红”等,它们神态各异。“古黄金”自恃拥有锦鲤尊贵的血统和傲娇的颜值,初入鱼塘便没有一点生分的感觉,不时会游出一些炫技的身姿。九纹龙锦鲤,白地雪白,墨纹边缘鲜明,如同秋翠锦鲤的左右对称的流水状,白斑以闪电纹为基本形态,有“蛟龙升天”的气势,黑墨暗云汹涌,仿佛是欣赏龙的水墨画。那两条“丹顶三色锦”是我比较喜欢的,全身洁白,金星点点,如同一袭素雅的婚纱缀上点点黄梅,头顶那块鲜艳的圆形红斑,恰似贵族新娘头顶的佩冠。而那条“富士红”呢,通体金红,粼粼放光,头上一片银白,又恰似富士山顶的积雪。最有趣的是那几条大小不一的“口红三色”,樱桃小口上那俏皮的红晕,宛若少女嘴上一抹淡淡的口红。每次我一来到鱼池旁,它们就优雅地游来,似乎像是在频送一个个暧昧的飞吻。
鱼池里还有两条黑色草鱼,也即黑皖,每条都有三十多斤,珠三角人称之为“风水鱼”。体形较长、圆、略扁,头短而圆,口小,上嘴唇较厚,下嘴唇稍厚。鳞片细小,体色黑褐色。国内有四种风水鱼,金鱼、锦鲤、龙鱼、黑皖。珠三角人喜欢黑皖。我这这两条黑皖是从一个养殖锦鲤的朋友那里买的,当时买回来每条大概十来斤,养了几年后,便长大了。两条黑皖嘴巴大且较宽,食量很大,一条的食量几乎等同两条锦鲤的食量。
有趣的是这些小精灵还会玩“鲤鱼跃龙门”的游戏。记得十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去鱼池给这些鱼喂食,它们像往常一样,蜂拥而至。大约十分钟过后,有两条锦鲤突然跃出水面有两尺高,我十分惊喜,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等我拿手机拍照时,它们却不再跳跃了。
我多数时给锦鲤喂食都是锦鲤专用饲料,有时候也会将剩余的米饭给它们吃,这些米饭不能有油盐味。大概是锦鲤们吃饱了,它们似乎比较兴奋,在水中翻滚追逐着,然后又迅速潜入水中,展示着它们的游水技巧。有时候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纷飞的鱼群,犹如一支舞动的花脚。有时候它们在假山的瀑布下面,张大嘴巴,似乎在期待哗啦啦的流水能带来一些食物。看着这些活力四溢的锦鲤鱼,我心情比较舒畅,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宁静的世界。
随着光阴的流逝,锦鲤在鱼池里慢慢地长大,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出落得像一群充满阳光的少男少女。每天的闲暇时分,我都自然不自然地要来到静谧的鱼池边,或坐在池边的石凳上默默地欣赏,或倚靠在栏杆上看它们抢食。我与鱼,或者说鱼与我,似乎达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彼此心有灵犀。我们共享一片蓝天白云,共赏一轮圆月,共同沐浴院子里花木的馨香,聆听众鸟的啁啾。鱼的快乐,优游自在的浪漫,让我觉得格外自然温馨。
三十年前,这些锦鲤便出现在我的视野,它们是“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锦鲤最早生于中亚西亚,来中国已有一千余年,后来远赴东瀛,镀金之后复又回归。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广州金涛、中山大地一龙公司始,开创国内锦鲤繁殖先河。至新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鱼场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生长,质量、规模一日千里,涌现出了众多专业锦鲤养殖场。锦鲤作为新贵,慢慢地走入了平民百姓家。
我养殖锦鲤有二十多年历史了。有着开创国内锦鲤繁殖先河的中山大地一龙公司,距我家只有几公里路程。这家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养殖锦鲤而成为我们镇里的一张名片,引来了许多观光客和锦鲤爱好者。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带一些客人去大地一龙公司参观,锦鲤的漂亮活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便渐渐地喜欢上这些锦鲤了。遗憾的是,这家公司才开业几年就倒闭了,原因是公司老板投资其他项目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锦鲤养殖公司的正常运作。不过在这家公司打过工的人,他们学到了一些锦鲤养殖的技术,在民众当地办了几个锦鲤养殖场,使锦鲤养殖场成为民众镇一个新的养殖产业。
香港回归那年,我建了房子,有点空地方,请人在一个角落里弄了一个小鱼池养殖锦鲤。养的锦鲤不多,只有十来条。这些锦鲤是从一个朋友的锦鲤养殖场购买的,买来的时候比较小,只有几两一条。不久,儿子还从花鸟鱼虫市场买来了一条清道夫混养,说清道夫能够吃掉锦鲤鱼所排除的粪便。这条清道夫果然厉害,它不但吃粪便,而且还吃水泥,将鱼池底部的水泥吃出了几个小洞,弄得鱼池有点漏水。
几年后,家中庭院改造,将原来几间出租房拆掉,扩大了庭院的面积。为此,我决定在庭院的东南角建一个大的鱼池。随后又在鱼池周边栽种了一些树木和花草。不久,鱼池周边及假山上的石头便长满了苔藓,有意思的是鱼池周边石头上的苔藓都被锦鲤吃掉了。而假山上那些石头长满的苔藓定期会被我清除,清除苔藓有利于鱼池水清澈。
暮春和初夏,鱼池周边的石头缝里和草丛中,时不时地传来不知是牛蛙还是青蛙的叫声。在水中游弋的锦鲤和两条大黑皖好像根本没有听到蛙叫声,它们仍然我行我素,十分淡定,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一个夏天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鱼池水面上,蛙叫声此起彼伏。此时,我来到鱼池边,依栏观看。池子里的锦鲤以为我来给它们喂食,欢快的锦鲤鱼在水中嬉戏。它们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一串串美丽的宝石。鱼池的水清澈见底,映着蓝天白云,景色美不胜收。
多年来,我在自家的鱼池边观鱼,感悟观鱼能够抛却尘世杂念。静观池中游鱼,轻盈摆尾自在游,丝丝凉意抚心弦 ,看鱼儿在水中畅游,犹如流动的画卷治愈人心 清水绿苔,游鱼嬉戏,静坐赏鱼,心旷神怡。当然,对观鱼有感的不仅仅是如我辈之布衣,就连历史上一些大名人也有感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观游鱼》中的那份闲适与深思。“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朝柳宗元在春上时,也曾临潭观鱼,他在《永州八记》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意思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他感觉小石潭中鱼儿自由游弋、仿佛在空中飘浮的奇妙景象。
走近鱼池观鱼,如果持一种放松的没有杂念的心情去观赏,就能感觉:这鱼之花色,亮哉;这鱼之游姿,美哉;这鱼之闲情,雅哉。这正是:池边静立观鱼游,各享天命无忧愁。不羡浮华不求名,逍遥自在乐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