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宪凤的头像

万宪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4
分享

寻娘家


我的祖籍原是天门我的太祖父这一搬到了沔阳郭河。来沔阳落籍时,太祖父和烈祖父四弟兄选择了通州河的北岸郭家河的集市旁安顿下来。在村东的小新开垦了一些田地种庄稼农闲时做点生意以此维持生计

到曾祖父这一辈仍是四弟兄。最小的叔曾祖父去世的早,只留下一个女儿。叔曾祖父的女儿,我祖父的堂妹,父亲的姑妈,我们姑祖母,从小人做童养媳。婆家位于通州河以南东荆河以北的埠湾。埠湾离郭河虽只有五六里地,但因叔祖父过世的早,姑祖母没有同胞兄弟,所以娘婆二家基本没来往。

姑祖母的婆婆对她很刻薄,想方设法虐待她这个小媳妇不让她吃饱饭,做事更是百般挑剔。幸运的是,的妯娌同情她。尤其是她的大嫂,人很善良,她大嫂常背着婆婆给一些吃的。但,如果是被婆婆发现,她们俩就会更遭罪。

姑祖母很想离开这个婆家,但年幼力薄,束手无策。一九三一年,家乡遭洪灾,在逃难的时候,姑祖母乘机与婆家人分道逃跑啦!

几经周折,姑祖母落到了京山一户农家,长大后与户主老实巴交的儿子成婚。她丈夫太懦弱,常被人欺负,姑祖母帮他出头鸣不平时,人家就说:“你是哪里来的?你有什么资格说话!”

姑祖母很伤心,她确实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到京山的。她只知道自己姓“万”,娘家在天门南,再往南就是原来的婆家,但不知道地名和住址。她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找到娘家娘家人。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常组织大批人员修东荆河姑祖母就去那儿寻访在那里,她听乡音,遇上了沔阳的民工。她向他们诉说了自己的情况,听者中有一位对她说“你说的应该是我们沔阳沔阳的郭家河确实有姓万的,我帮你回去问一问。

因为父亲的瓦匠手艺比较好,方圆有一些熟识的人,加上姑祖母的坎坷身世遭人怜悯,带信的人特意找到我们家,传信给父亲。父亲知道自己有一个叔伯的姑妈,和父亲年龄差不多,在别人家做童养媳。父亲也知道,这个姑妈在一九三一年淹大水时和婆家走散了。几经确认,姑祖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娘家。

第一次回娘家,姑祖母没带儿女,只带上自己的丈夫找回娘家。姑祖父住了几天先回去了,姑祖母足足住了一个月才回京山。后来,大儿子是生产队队长,小儿子做生意很顺手,二儿子老实本分,当过几年兵转业后在荆州检察院做文秘直至退休。

说来也巧,母亲也有一个姑妈,我们也称呼姑祖母。这个姑祖母从沔阳红庙嫁到武汉的天兴洲,在她们那个是远嫁异乡。

这个姑祖母为人很精明,新婚不久她就发现丈夫与自家的侄女不清不白。姑祖母觉得这个丈夫太无耻,居然与自己的侄女劈腿!她想到自己绝不能与这个人共度一生,对这种事很无奈,又不能明说其一,侄女还没结婚,家丑不可外扬其二,在旧社会那个年代有妻子先提出离婚的先例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逃”回自己的娘家。

可娘家太远,而且她根本不知道回娘家的路。反复思虑后,她有了自己的计划。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姑祖母带好自己的行装,先藏在夫家门前的柴等待时机

夫家发现新接进来的媳妇逃走了,族人聚集在家里,商量追寻的方案然后兵分几路,分头追沔阳红庙。

姑祖母在柴里听清了这些人说的寻找路线和要经过的地方她牢记于心。然后,姑祖母悄悄地“跟”在其中一路人的后面往娘家去。

婆家人找到娘家时,还没进娘家门婆家人没见她回来,自然无法怪罪她娘家人。婆家人后,她才回家自己的父母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娘家人不忍再把她送回,只好让她寄居在亲戚家。

姑祖母娘家邻村有一户朱姓人家,女主人因病去世,留下一个女儿女儿托人做媒,认她做继母。对方家里比较穷,但见对方生的身材高大,膀阔腰圆,就相中了。她说:“我不嫌他家穷只要他人品

后来,前夫家经过明察暗访知道了的下落,并找到朱姓姑祖父向她索要十块大洋的赔偿。姑祖父家一来自家穷拿不出来,二来前夫悖理在先,通过旁人周旋,最后赔了四块大洋了事。

如今,两个姑奶奶早已作古,离娘家不远的我的几个姑妈已经离开人世。我们这一辈的万家姑儿,就是我离老家最远。俗话说“百年有个娘屋的(本地土话,意思是:女人应该永远和娘家人保持联系)!”的确如此,年龄渐老的我越来越频繁地思念娘家人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