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空与半棵树》的分享会上,陈彦老师说:“人类既需要关注星空,也需要关注脚下的半棵树。”单从书名自然而然地让我想到了《月亮与六便士》,星空与月亮不染尘埃,黑夜中闪现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浪漫、理想,代表着精神追求;而半棵树和六便士则扎根泥土,维系着物质生命的存在,代表着现实的生活,或者说代表着个体想要追求更美好、更自由生活时所遭遇到的困境。我想,当一个人深处泥潭时,让他仰望星空是一件多么荒诞离谱的事情,可是我又不能否认,他也有自己的星空,那就是活人的尊严、权益的维护与对公平、正义的追寻。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的交织与搏斗,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核心主题。
写这篇评论时,内心颇不平静,为了温如风、安北斗、草泽明……还有和他们一样坚韧顽强的生命。他们虽然很卑微地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他们有着自己想要坚守的信念。在社会转型时期,无论身边多少人受到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影响、无论他们的尊严和命运遭受怎样的践踏,他们依然毫不动摇地捍卫着自己认定的公理和道德底线。
陈彦老师的《西京故事》《喜剧》《装台》《主角》我都读过,但是《星空与半棵树》对我的冲击力最大、或者说作品所呈现出的惊艳让我感到震撼,它融合多种创作方法,打造出一部“集批判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生态主义与荒诞主义为一炉的悲喜剧。”故事情节忽而惊险刺激、忽而诗情画意、忽而热烈奔放、忽而庄谐并置,让人在喜感中透着沉重的悲伤,也让人笑中带泪、泪中有思。
作家跟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永远葆有对事物和情感的敏感感知力,他能在别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美好和丑陋、阳光和隐秘,这样才能写出丰盈动人的细节,才能呈现出作品的文学性;同时,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作家,他除了关心小人物的命运,也关注这个时代的变革以及社会变迁对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带来的冲突和影响。
在这本书读完之前,我牵挂着、担忧着、感动着、叹息着、激愤着、期盼着。
我牵挂温如风丢失的半棵树找到了没有,状告孙铁锤成功了没有,他那处于被淘沙船挖成“刀削斧劈的孤岛”上的“家”会不会坍塌。美丽、贤惠的花如屏在温如风无数次的出走后,无奈却也倔强地挑起生活重担,在面对孙铁锤的威逼利诱时,她不为现实利益所动而是选择了拼死抵抗、在多重生活压力和情感压力扑面而来时,我担忧着她会不会隐忍到崩溃,那时他们的婚姻还能不能继续。
温如风从为了维护属于自己半棵树的权益开始,发展到后来,半棵树变成了上访的起因,他更多要维护的、要讨回的除了自己的面子、还有社会的公义,包括对孙铁锤黑恶势力的对抗和对孙仕廉等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揭露。他因为自己站在有理的一方、因为相信天下总有讲理的地方,所以从镇上、一直到县上、省上、甚至京城,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退缩。他无畏、无惧,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靠着笨拙的方法行走在一条孤独、悲壮的上访路上,他想用自己微乎其微的力量在北斗镇甚至涉及更广领域的黑洞上撕开一道裂缝,这是一种追求公理的精神、也是一种对强权的宣战,在这一点上,他比更多人要觉醒、要勇敢。
他把自己从一个过着幸福、安稳、殷实日子的“能人”“好人”变成一个“刁民”一个“疯子”,他被人嘲讽、被人谩骂,他已经在村民、在干部、在岳父、在妻子、在太多太多人面前丢失了作为男人的尊严,我担忧着他会不会在日渐长大的儿子面前也失去了作为父亲的尊严,他会不会因为对这个世道无望而产生报复心理、破罐子破摔,那时他会不会成为真的疯子被关进精神病院。
我担忧着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只沉迷于仰望星空、不屑于官场争斗、认为这辈子能从副股熬到正科就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小小基层公务员安北斗不得不向现实主义低头时,在他安排自己呼哧呼哧喉咙里拉着风箱的老父亲借着“压面”去温如风家“当看守”时、在他提着两鳖子壶水、蹲守在自家泛黄的麦子地里把用来观测星空的三脚架和天文望远镜调转镜头对向温如风家的院落时、在他为“点亮工程”出谋划策时,他的内心经受了怎样痛苦的煎熬与激烈的碰撞。我担忧着在他“劝访”温如风的上访路上,有没有因为“失察、失职”被问责、被警告、被处分;我牵挂着他有没有找到“安妮”这颗小行星;杨艳梅有没有和他破镜重圆。
我感动着住在太师椅一样山腰里、每日翻书、抿酒、煮茶、看河水东去、“不喜欢搅和热闹”、曾被安北斗夸赞为“乡村良心”的“乡贤”人物、瘦硬瘦硬的民办教师草泽明,他虽然感叹着孝友、睦邻、节俭、知书达理离这个村庄越来越远、匪气戾气霸气的日益猖獗,却仍然是独善其身、装聋作哑、两手不插家外事,但是在看到勺把山上立起来的九十九米高的石雕佛像酷似孙铁锤爷孙仨人时,他震惊了、愤怒了!“我们祖祖辈辈都给谁造像?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还有给世世代代有彪炳千秋作用的李冰、诸葛亮......他们勇敢、智慧、仁慈,一心为了苍生!孙铁锤祸害了多少人?有何德何能、何功何仁值得造了像去楷模后世?”孙铁锤竟敢把自己的狰狞面目以佛的威仪立在高山之巅,供万世礼敬!他觉得这是比“大爆炸”、比“活埋人”更可怕的事体,一旦村民及后人对这座雕像顶礼膜拜、加以美化时,北斗村将正会歪斜、斜会成正、善必从恶、祸害无尽。他作为一村之师、北斗村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他必须要给村子正正形了。他毅然出发了,带着英气、豪气、凛然的正气去省里、上北京,不是为了民办教师待遇,而是为了北斗村明明白白、清清朗朗的天!为了北斗村形而上的恒常大道与经久赓续。
我叹息着北斗村村民的“麻木不仁”和“见利忘义”,为了揽生意、为了安排儿女“到秦岭后宫去上班”,变着法地讨好、逢迎孙铁锤,穷得供不起娃娃上学的人家甚至贴配上了“老箱底”。武东风在北斗镇调研时,“群众代表”无不称颂“孙董一心为民”,一哇声地为孙铁锤评功摆好。
我激愤着孙铁锤从一个贪色贪吃、偷树卖树、强占强要鸡零狗碎的小混混野蛮生长成炸毁山体、非法敛财、巨额行贿、开设赌场、贩卖人口、奸淫妇女、买凶杀人等等罪行累累、贪婪成性的恶魔,雄厚的资本和黑恶势力的不断膨胀让其嚣张跋扈、为所欲为、十恶不赦却逍遥法外。
我期盼着不管前行的道路有多艰难,温如风、草泽明都能够把“上访路”坚持走下去、安北斗能够一直“陪伴、守护”下去;期盼着他们的行动能够唤醒沉睡的乡亲、期盼着他们的申诉有朝一日终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让孙铁锤及他背后的利益团伙受到应有的惩罚,体现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简单的公道;体现出“天道不可违、人道不可欺”最简单的大道。
读到第98节《独幕剧
但是故事没有按照我预想的那样发展。
何首魁、跛警察和安北斗在猫头鹰的带领下追寻到阳山冠“天床”时,花如屏已处于危险之中。紧急情况下,何首魁对意欲逃跑的孙铁锤开了第一枪;在质问孙铁锤曾经犯下的各种罪行时,愤然朝孙铁锤开了第二枪;提及大爆炸中死去的六条人命时,又开了第三枪;“今晚没人能从阳山冠上救下你,你是罪恶昭彰、自投罗网!”何首魁忍无可忍地开了第四枪;孙铁锤心生一计、仆倒在地,在何首魁蹲下翻动他时,穷凶极恶地将刀狠狠朝何的心脏扎去,然后急速朝黑暗处匍匐,何首魁挣扎着开了第五枪、第六枪......连开数枪后,孙铁锤毙命。何首魁也因伤势过重牺牲在阳山冠。这时候,温如风还在上访的路上。我茫然了、困惑了,故事的结局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和预判。
十年来,温如风一直奔波在上访路上。上访,已经成为他的生活重心和拼尽一身剐也不放弃的卑微意志,为此,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和来自四面八方不同渠道的打击,支撑他不顾一切走下去的是对个人权益的讨还和对这个世道的希望,这些信念是独属于他的半棵树与星空。有点像我们走到中年的人生,有太多的责任不能也不允许放弃,因为我们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我十来岁的时候,我妈实在煎熬得活不下去了,她对我说:“你们兄妹俩就是妈活着的奔头、是妈的靠头。”绝望时,人,总要有点希望和念想撑着才能坚持下去,温如风也一样。可是他一直想要战胜的、时时处处碾压自己的强大对手——孙铁锤死了,不是因为他执着的上访,而是死于何首魁的枪下,他上访的源头断了、他的目标消失了,那种不甘和恼恨像我妈说的“碌碡曳到半坡上了”,前面的坡断了,曳也要命、松也要命,这让他曾经的艰辛、努力和希望安放何处?我想起剑客燕十三一怒之下劈了三少爷的墓碑,对手死了,生命不再有意义;当他躺在为自己掘好的坟墓里,听到谢晓峰还活着的消息时,竟一跃而起。
再说北斗镇派出所所长何首魁,法律的捍卫者与执行者。比如:“他能逃了?他要逃了,我这身皮就不披了。”再比如:“我还能顾上牙花子的事?孙铁锤偷树证据是啥?”“所有案子都不能乱逼,一逼就会搞成冤假错案”“我已反复调查取证过,都查无实据嘛!”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何首魁处处讲证据、讲方法,满腔正义,从不因个人好恶和上层施压滥用职权,体现了他执法的严谨、公正,但在阳山冠,他却对孙铁锤进行连续枪击使其毙命。何首魁知法犯法,是因为大爆炸事件后,孙铁锤进去又被毫发无损地放出来,他害怕这次把人弄进去,也会有人再把人放出来。孙铁锤逍遥法外,成为何首魁心中无法医治的长痛,他想消除心中的块垒、他也想给北斗村一个清明,因此亲手击毙了孙铁锤,并为此献出了生命。
孙铁锤死于何首魁的枪下,而不是正义的审判和法律的制裁,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铺排这样的故事情节,非常幸运的是我在分享会上见到了陈彦老师,得以当面向他请教。当我向陈彦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时,老师转头看向阎晶明副主席,他们俩人都会心地笑了。
陈彦老师笑着说:“是的,这也是我写这部小说时最大的纠结,当初写好后我又全部擦掉重新再写。这个派出所所长害怕让这个人再一次逃脱正义的审判,所以提前给了一枪把他击毙掉了,这个是我反复思考的结果。”阎主席接过话说:“这就是我说的小说不能只看它的文学体裁,要结合它的社会性和现实性。陈彦的小说呈现出丰富的面向,有着多重的价值。”陈彦老师接着说:“小说要探索新的艺术技巧和表达方式,需要不断地求新变异,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对人,对由人牵连出的广阔时代、现实和历史的打理记录。”在场的茅盾文学奖评委杨辉老师也说:“陈彦老师的小说,写的都是小人物,但反映的是大时代。”陈彦老师接着说:“你看,猫头鹰贯穿全文,它始终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用更广阔的视角俯瞰人间,小说最后我把阎王和黑白无常都请出来了,孙铁锤作恶多端,必将受到惩罚,这是天道。而你说的正义正在来的路上。”听到这里,我的心悸动了一下,突然间就释然了。
我相信孙铁锤即使不死于何首魁的枪下,在无数个如温如风一样捍卫权益、追寻公理的顽强生命推动下,他也必然会受到正义的审判和法律的制裁。这个社会有善良就会有邪恶、有守常就会有贪婪,这就是人间的世相百态。小说作为一个文学载体,它可以不同程度地揭示社会问题,也可以给我们以信心和希望,让我们相信秩序和道德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