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守毅的头像

谢守毅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7
分享

韵味依旧鲜活

——古子午道上的故事

子午古道是秦汉时期京畿通往汉中郡的官道,开通于战国时期。北端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境内,因北端为汉朝直南直北的汉直道,且入山口为秦岭的子午谷,故而得名。古道并非孤单前行,而是有着双生的灵魂:子午旧道与子午新道,如同两条并肩而行的古老旋律,悠悠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新旧两条道北端同源,从长安城出发,穿过子午谷,越过秦岭梁,到达宁陕县江口镇。那里是它们命运的交会点,也是离别的开始,从此踏上不同的征途。子午旧道通往安康,子午新道向西南方向通往汉中。

陕西安康市宁陕县龙王镇永红村,地处秦岭山脉边缘。山脚下、河岸的坡地上有几户人家零居住其间,背靠大山、面朝小河,周围点缀有竹林、树木。屋前流水淙淙,屋后青山翠竹,宛如世外桃源。这世外桃源便是柳家堡。

 一

柳家堡,就在莲花村沿河而上不远的地方。在暖阳下,格外幽静。据熟知子午古道附近的人说,这柳家堡是子午道上古建筑面积最大的、至今保存最完好的驿站,是陕西省2015年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柳家堡寨址”。这堡寨,是历史上子午道上一个最重要的汇合点,远的不说,临近的几个市县,石泉池河、汉阴、恒口、汉滨、西乡、安康等地前往长安的人群,都要经过这里,大多作为结伴为伍的汇合点,然后继续前行翻秦岭到长安。柳家堡地处要塞,地势高,向阳、视野开阔,四下尽收眼底,俗话说就是风水好。举目细看,近百米长、高丈余、宽2.5米用石头砌成的城墙上,不仅保留着宋、明两朝的砖块,还有近百平面米的地面,都是清一色的清代青地砖铺就,完好的砖块十之一二,横竖布满裂纹那是人走马踏造成残破的地面砖十之八九,但依然安稳地躺在那里,任凭人来人往在上面踩踏。踏几百年纹丝不动。可见那时人工烧制的青砖,无论是宋朝的方形砖,还是清朝的条形砖,其工艺都十分了得。一些被人踩破的青砖,虽能明显地看出成了横七竖八的小块,但它们任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违被分开,它似乎坚强地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自己的骄傲不凡的身世。在这偏僻的山野,竟然有这样的奢华的居家环境,足以说明当年柳氏家庭的繁华盛景,不能不令人震惊!我问住在离柳家堡寨山墙后面一位古稀银发杨姓老人:“单看这柳家堡寨,明、清两个朝代这么大的气势,想必他家的后代一定有攀龙附凤者,至少也有朝廷做官之人啊?”杨老汉说:“详情我倒也说不出子曰来,只是我在幼小时,听这里的大人讲过,这柳家共育有5个儿子,个个读书上进,做事顺畅,天遂人意,心想事成。

 二

在这秦岭古道之间一进一出,不但是军事的较量之地,更是政治的博弈的战场。子午古道的栈孔遗迹依旧坚韧地存在于河畔石壁之上,它们像是时间的守望者,默默记录着过往的繁华与落寞。那些寨堡的护墙与宋砖明砖交相辉映,它们虽已斑驳,不仅成为民族融合、贸易往来的重要要道,且见证着一个个关于坚韧与守护的故事——

有一户人家的房子建在高高的石砌院墙内,房子不是很老,但石砌院墙想的很古老。我们找到了居住附近一位杨姓老人,我和杨老汉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杨老汉的谈话大意是:这里叫柳家堡,始建于清代的一处豪华庄园,石砌院墙内富丽堂皇的建筑早已损毁,只留下这坚如城墙的院墙。柳家堡的主人柳老爷,是清代一名财主,为了把房建在一心想发财升官的风水宝地上,所以在挑选宅基地的时候,他就询问打听,请高人给他看风水。

 三

说来也怪,一天,柳家财主老爷在院外提着鸟笼、摇风打扇,好不惬意地在院子外面闲逛。不多时,柳财主听到仆人说,上河口那个陈家老汉现在双目失明,生活很困难了,有时候,有人听到他自言自语地说:“这都是我为柳家找到了真龙脉、做好事,给他们选中了一块真龙宝地,他柳家五个儿子高官任座、骏马任骑;厅里府里都有他柳家的人才,可是让我遭了报应,让自己眼瞎腿瘸,害了终身。柳家到是兴旺发达了,可是我落得这样的下场,造孽啊!”柳财主一听,回忆起来却有其事。并在当时请陈老汉看风水时,柳财主应承过:如果您陈老汉真的选中了真龙脉,您老了之后我柳家把您接到家中当老人照料、安排,尽忠尽孝,精选上等棺木入殓归山。柳财主还当场拍着胸脯表态说:“坚决做到,决不食言。”

陈瞎子老汉被柳财主一番安顿下来,把陈老汉接到家中同吃同住;隔三见五还给他打牙祭、站点荤菜。这样维持不到三年,柳财慢慢不久就变卦了,他年复一年生活在春风得意的光景中,就没有把陈老汉这个大恩人当回事。加上柳财主本身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吝啬鬼,眼看陈瞎子老汉在他家住下,掐指一算马上三个年头了,“孝”也尽到了。最让柳财主“恼火”的是,陈老汉天天精神饱满、无病无灾,还不知要活多少年。再说自己家里天天来的都是有钱有势、有面子的人,还有几个儿子在外公干都有了名声,回到家里看到这样一个格格不入的瞎子老头儿,那是多么的不般配啊?又这么天长日久地空养一个闲人,还不如……想到这里,柳财主动了“心思”。

柳财主一心想排除“异己”,所以时刻都在想办法给陈老汉使畔子。本来陈老汉既不兜风惹臊,又不搬弄是非,就一天墨守成规地吃几顿饭而已,但还是避不开柳财主横鼻子瞪眼。终于,有那么一天,在陈瞎子老汉不经意的一个小事中,冒犯了柳财主,陈老汉不小心“钻”进了柳财主的圈套,被扫地出门了。

瞎子陈老汉就这样离开了柳财主的家,几年后,由于年事慢慢的高,生活没有保障,身体越来越虚弱,直到疾病缠身无钱医治。等到被人发现陈老汉时,已经死在了他自己用木棍支撑而又破烂不堪的柴床上,老鼠还掏去了另一只眼睛……

不知是否应验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间一到,一切全报”这一句话,还是阴差阳错,这柳家好似柳家着了魔,自从陈瞎子老汉死后不出三年,柳家的家境逐渐开始衰败,家中病人不断,五个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的柳财主五个儿子,总是左右不能逢源,逢吉总能变凶,东不成西不就。这一带的平民百姓也在传言柳家财主在陈瞎子老汉面前做了丧德的事,讨不到好报。时间不长,柳财主大的两个儿子在不同地域知府任上为官,虽然在遇到这些样的逆境让他们失落与苦闷中寻求过高人以求解决,但对面前的困境,无论他们怎样努力也无能为力;三个小儿子虽不在地方官职位上,也试图以年轻气盛、勇敢地挺过去,但无论从哪里开始,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止步不前,都曾有过面对未知并努力追求自己更美好的的幸福和未来,都难挽危局。不到五年,柳财主的五个儿子接二连三地退回到了家中。到后来柳家在没有出现迎尽送出,前呼后拥,出门无人抬轿,进门无人牵马的景象。连先前的马夫都不知去向,没一个给他们的马厩里添草加料,真正成了“门前冷落车马稀。家道衰败的迹象一天胜过一天。柳老财主也在闷闷不乐中死于非命。几十年后,当年风风火火、家财万贯的柳氏家族的“五子”均未完成自己的夙愿,就名中途惨败。一个个守在家中因病老去归山。至今,这一家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柳家堡后半山腰上一块儿,被称作“八官坟”。

 四

听了杨老汉这一番叙述的故事,“兴”在柳财主老爷发财心切,虽赡养了陈瞎子老汉一些时间,并且承诺为陈老汉养老送终。然而,柳财主根本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尤其是这位陈瞎子老汉,在老年无依无靠,衣食难保,最终带着怨恨悲惨地离开人间,的确让人心寒。人老了,自己没有生活来源和生存能力的瞎子陈老汉不得已落得这样的下场。试想,如果要柳财主一直把孝义善举的事做到底,把陈瞎子老汉把自己的老人人一样尽心赡养,生尽孝,老尽忠,柳家的后来一定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可是柳财主只顾了贪财、不讲仁义道德,不尊重对他家有恩的陈瞎子老汉,之所以造成柳家最后家道败落、威风扫地,应该完全归结于柳财主不尽人意,善“事”不能善终,这对后人也是一个警醒!

听完杨老汉一番对柳财主和他家人的描述,心里只想了一个问题:柳财主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他不懂害人终害己吗?

 五

行走在遗址周围,漫步古道,沐浴秋色,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眼都能望见文化的深邃。这不仅仅是行走,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悠悠岁月将子午古道的遗迹掩藏于葱郁植被中,仿佛有意将往昔的辉煌与沧桑深藏。这些曾见证了无数行人足迹与故事的古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轨迹,成为了一段遥远而神秘的记忆。然而,那份历经风霜的韵味依旧鲜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