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冬日愈发深寒。清晨的霜花还未完全从窗棂上褪去,凛冽的寒风如调皮的孩子,一个劲儿地往衣领里钻,我便带着孩子,怀揣着对乡村春节独特氛围的期待,踏上了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
刚到乡村,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走进乡场,那景象瞬间将我拉进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腊月乡场不觉寒,晴光喜气逸轻欢”,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像鱼鳞般紧密排列。商贩们扯着嗓子吆喝,那声音此起彼伏,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婉转悠扬,各自施展着独特的招揽技巧。卖春联的大爷,手中挥舞着墨香未散的红纸,大声喊道:“快来看看嘞,这春联,保准让您家新年红红火火!”卖小吃的大嫂,热情地招呼着路人:“尝尝这刚出锅的糍粑,软糯香甜,过年吃了甜甜蜜蜜!”行人的脚步声匆匆忙忙,或轻快,或沉稳,都带着对新年的憧憬。讨价还价的声音,有高有低,看似激烈的“争吵”,实则充满着生活的趣味。
赶场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动,放眼望去,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置身其中,仿若穿越到了《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盛景之中,真可谓“车马阗拥,不可驻足”。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鹿,在父母身前身后蹦蹦跳跳,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奇地打量着四周。他们一会儿被糖人摊前栩栩如生的糖人吸引,一会儿又对那旋转的风车充满兴趣。这个想要,那个也想要。平日里生活节俭的父母,在此时也格外大方,尽可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眼神里满是宠溺。正如《诗经》中所写“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母对孩子的爱,在这春节前夕的乡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艰难地穿梭前行,不经意间,一个摊位前的观赏鱼紧紧抓住了孩子的目光。那摊位上摆着几个大水缸,水缸里的观赏鱼,五彩斑斓,它们悠然自得地游弋,时而穿梭于水草之间,时而吐出一串串晶莹的泡泡。它们灵动的身影仿佛在向孩子们招手,“快把我们带走吧。”孩子拉着我的衣角,眼中闪烁着光芒,满是期待。我和她相视一笑,心照不宣,毫不犹豫地挑选了几条“草金鱼”。
自这几条小鱼迈进家门,给我们的春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回到家,孩子如同离弦之箭,兴奋地冲向阳台,翻出之前养小乌龟的圆形鱼缸。她小心翼翼地将鱼缸抱到水龙头下,仔仔细细地清洗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清洗完毕后,轻轻将鱼儿放入其中。可看着鱼儿们拥挤在一起,失去了早晨在摊位水缸里的那份自在与灵动,孩子的小眉头皱了起来。于是,我们决定给它们换一个更大的家,由孩子亲自为小鱼儿打造温馨的“新居”。
我们立刻前往“鱼鸟之乐”水族馆。还未进门,便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推开门,一股潮湿且带着淡淡腥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店内灯光柔和,一排排鱼缸整齐地摆放着,里面的鱼儿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的浑身金黄,像披着一件华丽的锦袍;有的身上布满条纹,犹如斑马般独特;还有的拖着长长的尾巴,好似仙女的飘带。
老板阿姨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不同鱼缸的特点。我们精心挑选了一款“90超白”大鱼缸,它晶莹剔透,仿若一块巨大的水晶。接着,老板阿姨又推荐了净化循环系统、加热棒、水草、躲避屋、青龙石等配件。看着这些配件逐渐堆积起来,仿佛在为这些小生命搭建一个精致的大别墅。当看到鱼儿们在缸中自由游动时,孩子兴奋地欢呼:“看啊,它们住进了大别墅!”看着她那洋溢着兴奋的脸庞,我们的内心也被幸福填得满满当当。
此刻,我不禁想起古人所言“鱼,我所欲也”。然而,今天的生活中,很多愿望难以兼得,我们却选择了这份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幸福”。这几条鱼,除了是孩子的玩伴,它们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承载了更深厚的文化寓意。
春节期间,有着许多与鱼相关的风俗与传说。鱼与“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寓意着富贵、吉祥与丰收。《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中“南有嘉鱼,烝然罩罩……”描绘的正是和睦、欢愉的景象。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年夜饭桌上,总少不了一条完整的鱼,寓意着来年的丰收和安康。许多人还会特意留一部分鱼到正月,象征“吉庆有余”,表达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许。春节的鱼,早已超越了普通菜肴的范畴,它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是对幸福安康的深情寄托。
透过这几条鱼的象征意义,我们既能深切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意境,也能领略到千百年来文化传承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孩子眼中闪烁的兴奋光芒,还是年夜饭桌上摆满的佳肴,都在彰显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幸福的执着追求。而每一条在水中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节的使者,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满怀希望地展望未来,共同度过一个充满祝福与欢笑的新春佳节。正如王安石所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愿这新春佳节,如诗如画,充满欢乐与希望,让我们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