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祭奠故人的节日。远在他乡的游子,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他们对逝者的怀念。即便四月芳菲,天气晴朗,也难以掩盖眼里的丝丝忧伤。
前段时间,曾在网上看见这么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是啊,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健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离去,你将直面死亡。虽然这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生老病死规律,但也是我最怕面对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每次看到村子里的人面临亲人的去世,那种悲痛欲绝、哭天抢地的场景,让我心中有着无限的恐慌和焦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虽然我知道每个人都会面对那一天,但是我仍然期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人到中年,聆听着父母的絮叨,眼瞅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每年和父母一起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上坟时,面对那一个个坟丘,他们默默的流泪,亲手砍掉疯长的枯草,捧起黄土,那从指尖划过的黄土,好像这每一粒都有着亲人的影子。如今再也见不到他们,无数个日日夜夜,父母只能梦里和亲人团聚、拥抱,醒来却又怅然若失,不知不觉泪水沾满了枕巾。
在坟丘前,父母觉得亲人就在眼前,不愿意他们孤单,总会陪他们说一阵子话。这是对他们的陪伴,也让父母久久的思念之情得到宣泄。焚香长跪在坟前,父母嘴里诉说着这一年家里的琐事,絮聒着生活中的不如意,自责亲人在世时的无知和不孝……顺着袅袅升起的青烟,也不知能否将父母的哀思带给亲人。纸钱中燃烧着悲怆,青烟中掩饰着忧伤,坟前长跪不起的父母面带悲情,一起随着纸钱香灰飘向远方。
似水流年,演绎着生命里的悲欢离合。当父母在坟丘上,捧一把黄土压纸顶时,他们心情也格外沉重。每一座坟丘都埋藏着无尽的回忆,年幼的时候牵着亲人的手,大手拉小手,走过一段又一段的路,是那般温馨。亲人的音容笑貌,是那般真切。老屋里,炊烟升起,亲人的呼唤,在耳边响起,这一幕幕场景深深的印在他们脑子里,融化在骨子里,让他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终究要离别故乡、返回厂里了,青山在前行中黯淡了轮廓,而潺潺流淌的河水,曲折蜿蜒的小路,留下了父母依依不舍的背影。回头再望一眼杂草丛生坟丘,他们脚下的步子慢了些。血脉的相连,就是他们的根。缅怀亲人,对亲人的感恩,父母言传身教,让我对落叶归根有了更深的理解。珍惜眼前,闲暇的时候多陪伴父母,就是对他们最长情的回报,将来就不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终生抱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