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淑英
之前,我对“诗与远方”充满着向往,便离开故乡来到枣庄。
枣庄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兴盛时,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发行了中国最早的工业股票。为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能源,支持了国家建设;煤炭产业的繁荣带动就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天三顿饭,两顿靠煤炭的”佳话;枣庄依偎微山湖,怀抱大运河,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有“鲁南明珠”之誉。
可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昔日的盛况成为枣庄人记忆深处的风景。为走出困境,不畏艰难,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转型和发展。譬如,成功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大力提倡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实施旧矿山复绿工程,昔日的矸石山锐变成“中兴国家矿山公园”,塌陷坑变成“人工湖”。
东湖公园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公园位于城西,占地面积980亩,其中水面面积510亩,设计上融合了鲁南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成为游览、健身、娱乐、文化体验、品味美食等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四季里,无论白天黑夜,人流如织,热闹的盛况,彰显今日“鲁南明珠”的勃勃生机。
我无数次到东湖,每次还是兴奋,不停地往自己的心幕上描绘着一幅幅生动的画。
一次细雨中。我屏住呼吸,走在水淋淋的木径上,走在参天的阔叶树围着的、水面亭阁倒影的湖岸边,远处水天一色,近处的水青绿如浆,鱼虾醉咂破,吐泡冒沫表演飞技,淋水飞跃的一瞬,拨刺声中没入水。我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情景,但能独自享得,感觉占了天大的便宜。当时的我,压根没想到,前面还有更多的美景在等着我。
在“回”字木桥上盘桓。木桥湿漉漉,浸泡得发暗,水生菖蒲、芦苇轻拂桥栏。同样有几回走至这里欲翩跹起舞,后因缺乏舞蹈天赋作罢。想点什么倒是直接。比如菖蒲,多年生草本,碧叶柔韧细长,旨为草,木之味,烟火气,还是古代文人心中高洁、清雅的象征。
游兴盎然,抬足登上公园西北侧的中兴阁。凭栏翘首,细雨风片,画船隐没烟波,绿荫小径人影憧憧;近处,茂林翠竹,绿云摇曳,鸟雀殴鸣婉转,野趣横生;湖上荷香浓溢袭来,清风自引。
湖心岛似一颗硕大翡翠。隔着水雾,岛南侧形如火炬的白石屏仍显见,但上面苍劲有力的金色石刻适宜近观。“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应景之妙。
若夜色来临,七彩灯光猛然秀起,音乐喷泉响起,整个东湖色彩斑斓,恍若仙境。
可惜不是暮秋,不然,岛上的枫林、柿子、山楂若醉,倾入湖中,会看到红泛碧波的情景。冬日湖水凝结一层薄冰,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园中;落雪后,东湖又成一幅水墨画,线条简洁淡雅,宁静和美。
中兴阁是公园的文化地标,有古朴雄浑的《滕王阁》建筑风格,又融合了现代建筑元素。阁内设有“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陈设的物件包括各种珍贵文物和实物。看着这些物件,仿佛一下子把我拽入战火的场景中:英雄们挥戈于铁道线上,战斗于万顷微山湖中,截军列,打洋行,扒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一次次殊死搏斗。同样残酷的战争,还有写进近代史的“台儿庄战役”。英雄们均在鲁南这块古老的热土上演绎了壮丽的篇章。
再看现在的生活,活色生香中是浓浓的烟火气,怎不让人感奋!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从小事做起,激励自我不断前行。
当我静立阁下的南侧时,遂又想到,中兴阁所承载的何止是历史?更彰显着枣庄在历史变迁中的工业文明和精神所向。下面嵯峨的叠石山景仍说明这点。石隙间的小松,青苔,藤蔓植物的纷披垂下,呈现勃勃生机。水流从石缝冒出,迸溅的水珠,跌入下面的曲池,池水青绿潺湲,不知怎的,想到王书圣家的“泽笔池”,可能这模样。
“泽笔池”水漫过一排叠石与外溪汇涌。溪里许多圆肚土色小鱼,亲昵地摇头摆尾。近了瞅,无伤大雅——青蛙幼崽们让人感到造物主的伟大!这些美丽精灵,不久,会使东湖迎来一场大型演唱会,听曲不用买票。我投草棵下去,好心办坏事,它们一哄而散。
听不到鸟碎语,偶有一两声蝉鸣。多想捉住它把玩,手心痒酥酥。记得往日的夏天摸它,攒多了,母亲煎炸了给我们分吃。土屋、矮墙、草垛、牛羊、白发祖母、炊烟、原野、河流、伙伴、野炊……“当风儿吹过这里故乡已很遥远”。
所谓山有脉,有山方有石。纵观东湖公园或城市街道两旁,多的是奇石叠景。枣庄山石多,因地制宜矣。老城南部凤凰山系,北部青龙山系,两大山系绿道环生,形成生态枣庄。
生态环境,水是血脉。东湖的水源来自城西的沙河,沙河源头分别在城北的梁子河,沧浪河,牛鼻泉和税郭河的交汇。至于诸河源头还可上溯,交给“探源的治河人”去研究吧,我不再赘述。
东湖水一路向南又涌出众多支流,有的支流有名字,有的支流没名字,均又汇涌到京杭大运河里,微山湖里。没想到东湖的水还起到中转水源的作用,起初不过是个臭水坑,而今成为对“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
南北支流形成的水系网络,罩在鲁南大地。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杂交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机械自动化技术、新型作物栽培技术”等手段进行农业、畜禽业和水产业的发展。肥沃的土地盛产出:优质马铃薯、优质地瓜枣、优质绿萝卜、优质甜桃、优质花椒、优质火樱桃、优质长红枣、优质草莓、优质咸鸭蛋等农产品销往全国,而涧头集镇的优质长茄、冠石榴园的优质大石榴产品被选录《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畜禽有:黑猪、牛、山羊、梅花鹿、孙枝鸡、鸽子、鹌鹑等,其中孙枝鸡是枣庄的原土鸡品种,是枣庄名吃辣子鸡的主要食材;水产有:锦鲤、鲫鱼、鲢鱼、草鱼、鳙鱼、麦穗鱼、鲤鱼等,其中的锦鲤养殖“游”出了“科技范儿”。枣庄人的钱袋子又重新鼓起来,富得流油,能不自豪!但高兴了夜里睡不着,还会想起往事。
比如我,93年来的枣庄。开始租住的应时小房,大床放不下,小床小,一张破桌,一把破椅。门口一铁皮煤球炉,锅碗瓢勺放盆里。95年夏天回了老家,月余回来,拿锅锅漏,水壶脱底,第二天还拿到街上补,说没修补价值。
后来搬到一所院落。这时矿上工人下岗。我们靠打多分零工维持生计,孩子买奶粉没钱,更别想吃到鱼虾牛羊肉了。春天,我在院落的围墙下种了丝瓜,绿郁满墙,黄花繁密地开在火热的夏日,灰绿丝瓜疯长着风中摇曳,从夏到秋便有了吃不完的菜。现在回望那时蛮有诗意,仿佛年轻的岁月一经雕琢,展现的都是艺术品。
2000年到了微山湖畔的留庄小镇。这个依水,茂林碧竹映带的地方,像剥开的鲜荔枝,充溢着水气,一到那里我就被迷住。时隔多年,矜持的美感犹存。它鲜有城市的气息,但不乏江南水乡的韵致,无需园林师的搭设,村落的任何一处,哪怕再普通的景致,也构成一幅美丽的画。
坐上彩绘游览船,往南三十里到微山湖,品着好客的渔家人烧炖的水产美味,闻着荷叶茶氤氲香气,听着“飞虎队”故事,不知不觉,醉卧在渔家人的船上了。
或听树荫下的老者讲古:货船从留庄村南桥下正月开拔,达江南。走的依就是古运河的隋唐古道,沿途看到数不清的古镇木楼、秦砖汉瓦、二十四桥、写满魏晋风流的王谢、兰亭、东山、钓船围网、岸边芦苇,夜色河湾里的星点渔火;听着吴侬软语,闻着油菜花香,再装满货船回航,家乡的杏骨朵才晕染枝头。
下江南是没有,曾经和房东四哥一家坐木船湖里游玩。四哥个子不高,摇船技术娴熟,与他从小生活在水边有关。当然不纯粹游玩。到湖里看哪里荷叶可采?采荷叶是留庄人打渔之外的另一种“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四嫂说采荷叶趁早,顶着满天星子摇船下湖。采满船只不回,找一宽阔湖滩,把船上小山一样的碧绿荷叶携抱了,一片片摊开晾晒,完了稍作休息,吃东西。午后三四点,捡拾干荷叶,打捆装船,赶天黑运载到荷叶收购点,换几张百元大钞。收购荷叶的是南方人,干荷叶运至南方批发。灰绿宽圆,遍布网状纤维梗脉、质性柔韧的荷叶做成荷叶包饭,荷叶包鸡,荷叶包肉;一些茶楼吸收为时令美食的点缀。荷叶的清香,雅致,古朴自然的气息融入到精致生活中。
有一次莽撞入人家“院子”。房子建高处。下面是与水相依的树丛,一条小径穿过稠密枝条交织成的拱荫,踩着小径上的金色光点,走上开满野花的斜坡。豁然开阔:浓荫下的红砖瓦房,一对年轻夫妻在两棵柿子树间的木架上忙碌织网,孩子一旁玩耍,黑白色狗静卧荫下,生人来,不吠,看一眼头又别过;碧绿的菜园,开满紫红黄花的篱墙,鸟儿高树上歌唱。简洁淳朴,仿佛世外桃源。轻穿“院子”,走下南面斜坡,围栏的草地上,一群鹌鹑大小的麻鸡悠闲啄食,儿子说:“妈,这小鸟真大”。
也带孩子湖岛上游玩。养鸭人在宽阔湖滩建一所简易小屋,放些杂物和饲料。房前围场是鸭子的日光浴场,大的乐园在水里,鱼虾浮游生物可劲吃,还不饱,嘎嘎着给司令要吃的。养鸭人寂寞,但这是营生。微山湖有“日出金斗”之誉,可人还得辛苦的付出才行。
微山湖畔的煤矿开采,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诗意的小镇环境,触动着心灵,像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心潮澎湃。带着这样的情愫,2004年再回到枣庄。买了房子。
这时的枣庄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三十年弹指一挥。可是,总觉得自己还是外乡人,远不如老枣庄人那般感情强烈。直到两年前赋闲在家,徜徉于大街小巷,不由感叹,现在的枣庄已完全把传统和当下融汇,各种老字号,大型商场毗邻于街道两旁,道的拐角和巷尾惊现绿色步道和休闲场所,抽象的艺术石雕比比皆是。一夜春风来,千树万花开。东湖水引至上岸,润生了处处美景:水流环曲假山,涌至绿荫下发出汩汩欢鸣;曲溪楼居其侧,花树,粉墙、黛瓦、飞檐、棂轩、栏杆,倒影历历,漫步其间花香袭人,挥袂不散,宛若置身江南,迷醉感不知所措。
谁说枣庄不美!我已深深爱上它了!不过也发现,就看到的一切,让我去完成这幅画的全景描绘,有点不大可能。
好了,细雨中收回沉醉的目光。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
两位身着橘色马甲的清洁工人分别手拿扫帚和撮子,清扫着紧贴石板路上的点点积垢。路面还算干净,不清扫也没关系,可在他们眼里容不下一点瑕疵,仿佛雕塑家雕塑将要完活的作品,不这样整个造型便缺少一丝美感。
拾阶而上,回眸。顿时觉得,城市的美观,不正是有了一些无名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们的努力付出,才使鲁南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