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雷雷的头像

许雷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12
分享

老家的柿子树

在我的家乡,地里有很多柿子树。

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家乡的田地都呈阶梯状。地里以种庄稼为主,柿子树多长在上下两块地之间的堰上,也有的长在路边。

没有人给柿子树浇水、施肥,但是每一棵柿子树都顽强地生长着。

春天,它们长出了小小的椭圆形叶子,开出四个瓣的黄色小花。夏天,它们已经枝繁叶茂,并结出了圆圆的绿色果实。中秋节前后,柿子就变红了,这时便可以采摘柿子了。

柿子不像苹果和梨那样可以直接吃,硬柿子是涩的,去除涩味后才可以吃。去涩的方法多样,最简单的是存放起来,最好放到阳光下,放一段时间柿子就变软了。但是这样去涩很慢,要想快点可以把柿子装在箱子里,在里面放上几个梨或苹果,过几天柿子也会变软。

柿子变软后,涩味就消失了,吃起来甜甜的。我小时候曾拿馒头蘸着柿子吃,味道挺不错。

还有一种去涩方法,很多人不知道,就是用水泡。用温水泡,去涩快;用凉水泡,去涩慢。用凉水的话需要一个星期,其间最好隔两天换一次水。用水泡柿子必须挑选外皮完好的,有裂口的柿子浸泡一段时间就会烂掉。

用水泡过的柿子还是硬的,但是已经可以直接入口了。这样的柿子吃起来脆脆的,有点像苹果和梨,很有嚼头。

小时候,等不及柿子变红,我们就到地里去摘柿子,回家泡起来,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大快朵颐了。有时嘴太馋,没等够时间就捞出来一个柿子品尝,结果还是有点涩。于是或者忍着涩吃完,或者带着惋惜扔掉。

硬柿子还可以制作成柿饼,制作方法也不复杂,但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把硬柿子的皮削掉,剩下的部分放在阳光下晾晒,等它变软后就可以吃了。如果有好的耐心,可以等到柿饼上面结出一层白“霜”。市面上卖的就是这种,甜得齁人。

在水果是奢侈品的年代,柿子是上天恩赐给家乡人们的礼物。

柿子树带给我们的乐趣不仅在吃,也在玩。

柿子树从很低的地方就分叉了,所以很容易攀爬。地里也有很多梧桐树,但是梧桐树的主干很高,一般人爬不上去。爬柿子树给小孩子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炎炎夏日,大人在地里收麦子或锄地,小孩子们干一会儿农活就到地边的柿子树下来了。柿子树下是乘凉的好去处,可以靠在树干上歇着。但是小孩子都好动,少不得逗逗地上到处爬的大蚂蚁,或是捡起落在地上的小柿子玩。

当然,最有趣的还要属爬柿子树。用双手攀住一根粗树枝,把脚搭在主干分叉的地方,再一使劲就上去了。这时可以就近选一处粗壮的枝干坐上去,这枝干最好平行于地面,这样坐上去更舒服。同时用手抓住另一根树枝就可以保证安全了,如果凑巧背后有根树枝可以倚靠,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树上,视野更开阔,似乎风也要比地面上大一点。所以小孩子们喜欢在树上玩。胆子大的会爬到比较细的树枝上,感受攀爬的刺激。但有的小孩不幸摔了下去,摔得头破血流。

到了秋天,柿子长大了,爬柿子树就更有意思了。一放假,小孩子们便成群结队到地里去摘柿子。分好工,有的爬上树摘柿子,有的在地上接柿子。柿子磕到了石头或者硬地面容易坏,所以需要有人接柿子。

大家七手八脚,相互配合,很快就能收获一堆柿子,装满半个编织袋。每个人都很开心。

我家的地里也有一棵柿子树,在我小时候它就已经很高大了。它有两个大的分支,北边的几乎竖直向上,上面的枝条也少,所以难以攀爬,上面结的柿子也少一些。南边的则是斜着长的,上面的枝条也多,柿子也多。所以我经常爬到南边的枝干上玩。摘柿子时,我只敢摘手边的柿子,不敢摘远处的,因为怕摔下去。

有一次,我和父亲去地里卸柿子。我们在地上铺了厚厚的玉米秸秆,摘下了柿子扔在上面就行了,不怕摔坏。

我小心翼翼,摘得又慢又少。忽然我的两个同学冒了出来,他们闲逛到这里,看到我们在摘柿子就来帮忙。其中一个同学是山里人,摘柿子可在行了。我在树上时,手不敢离开粗树枝,脚不敢踩细树枝。可这位同学居然敢踩在并不粗壮的树枝上,并且手也不需要抓树枝。真是艺高人胆大。他摘得很快,不一会儿我们已经摘下了一大半柿子。父亲说要送给他们一些柿子,他们说家里有,便走了。剩下一些长在高高的树顶的柿子,我们用长柄的挠钩去够,够到了将挠钩的柄转几圈,柿子就掉下来了。

看我们快摘完了,上地看果园的爷爷对父亲说:“柿子别摘完啊。”父亲说:“放心,一会儿给你送点。”那位爷爷解释说:“我这里有,不用你送。我的意思是要留几个给小鸟吃,它们冬天没吃的。这个规矩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听了老人的话,我们就多留了几个柿子在树上。老人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懂得了人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时候,跟父母到地里干农活。来到这棵柿子树旁边时,母亲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柿子树的传说故事:当年,刘秀被王莽追杀,侥幸逃脱后在荒郊野外饥渴难耐。这时,一颗桑椹落在他的嘴里,刘秀立刻有了力气。他又摘了一些桑椹吃,吃饱后对桑树许愿说:“感谢你的救命之恩!如果我当了皇帝,就封你为树王。”

后来,刘秀果真当上皇帝,他就派一位大臣去封桑树。可是,这位大臣不知道桑树长什么样,把椿树当成了桑树。旁边的柿子树也有意误导大臣,说:“就是它救了皇帝的命。”于是,这位大臣就把椿树封为了树王。由于成为了树王,椿树长得比其他树都高。桑树听说自己的封号被抢走了,非常生气,把肚皮都气得裂开了。柿子树因为说谎被桑树骂“黑了心”,后来柿子树果然变成黑心的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刘秀”这个名字,但当时我的心思都集中在树上了。

我向母亲提议:“咱们把咱这棵柿子树砍掉吧。”

母亲问:“为什么呢?”

“柿子树说谎,品质不好。”

母亲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那就是一个故事,不要当真。”

但那一阵子,我的心里一直都很讨厌柿子树。

长大后,自然知道,柿子树并没有什么不良品质。心里还对编这样故事的人有了看法——为什么要无故贬低柿子树呢?

现在想来,编故事的人应该是想帮助人们分辨不同的树种,也算用心良苦了。

柿子树对人们的益处是很多的。

柿子树可以给农人提供乘凉的去处,柿木可以做家具。柿子可以让人解馋,并且柿子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此外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也是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景。

今年十一,我回了趟老家。我们村如今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区,村边的地里近年来种了很多柿子树。它们都不高,挨得很近,但是上面结的柿子都很多,像无数个小红灯笼挂在半空,煞是喜人。这美景吸引了很多游人的目光。不过,这些柿子都是不允许采摘的。

我和父亲到我们的地里摘了些柿子带回来,分送给亲戚们。亲戚们都说我们的柿子好吃。妻子笑着说:“明年我们回老家多摘点回来。”

柿子树恐怕不会想到它的果实会被200里外的人们品尝、称赞吧。

因为柿子树,我对家乡也多了一份牵念。希望家乡能像秋天的柿子一样,红红火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