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冬至这天,我们得到消息,侄女婿闫国辉的父亲不幸病故。
翌日,我们开车从安康出发,途径包茂高速、十天高速、银昆高速、眉凤高速,穿越陕西宝鸡凤县县城,再沿316国道走十五分钟就到了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杨店镇杨店村。
利用参加葬礼的间隙,我们在村前村后闲转,无意间发现了杨店古街。
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古街道,长约七八百米,宽约十米,东临红崖河,西靠316国道。街上冷冷清清,行人稀少,多数房子空置,仅有少数居民还在这里守候。
我们从古街的北头进入,向南行走。起初不以为意,突然发现眼前的房子均为板壁墙瓦屋顶,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木格窗两扇门下,石鼓竖立,彰显出一种古朴庄重的威严气势。身旁站立的一位当地老太婆说,大门两边的石鼓上原来都有石狮子,那才叫威武呢,可惜后来被毁掉了。我们走近观看,用手抚摸,确实看到了石狮被人毁坏的痕迹。
我们继续向南行走,来到“何家作坊”门前,这个门牌是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杨店古建筑群而统一设置的。房子分为上下两层,主体为实木结构:木柱、木门、木板墙、木格窗、木檩子,阳瓦盖顶,这与我们陕南建房的阴阳瓦盖顶截然不同。房子两边有砖火墙,墙脊雕有五彩祥云和神兽图案。门楣镶有红色牌子,牌上标注“明、清时期为染坊、醋坊”。接着我们又来到“马家米店”,门牌上标注“明代为染坊、清代为米店”。“永顺店”为明代建筑,木刻“永顺店”匾牌清晰可辨,匾牌两侧均有木雕图案,左图为“卢麒麟送子”,右图为“马上封侯”,精雕细琢,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看来这是古时一家大型货栈。我们来到“王家客店”,正好遇见房主王建昌,他说这套房子始建于清代,当时是个客店,他爷爷和父亲一直住在这里,他也出生于此,后来因工作关系定居两当县城,离开这座房子已有三十余年了。这些店铺布满一街两旁,一家紧挨一家,我们还陆续看到“车家药房”、“李家店”、“余圣宫”、“太和堂”、“堆金所”、“张家客店”、“福兴客栈”、“万全老店”等等。据介绍,这些杨店古建筑群初建于明代,现存明、清古民居及商铺35座,其中以“永顺店”、“太和堂”为代表的明代古建筑17座。
我在想,在不到千米的古街上,为何会出现如此众多的古民居和古店铺?这还得从杨店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历史渊源说起。据资料记载:杨店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曾是故道县所在地。杨店古称“故道县”,自古就是出甘入陕接川的三省通衢,素有“秦陇之捍蔽,巴蜀之襟喉”之称,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茶盐古道和兵家必争的要塞之地。杨店村自唐宋起经济文化已十分发达,至明清更趋繁荣,商贾云集,物流畅通,文化底蕴极为丰富。后来更名“杨店”,意味着这里曾经商贸发达,客店林立。我久久站立街上凝望那些店铺出神,想象着当年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百货琳琅满目,交易热火朝天的景象,是何等地繁荣昌盛!据当地老人王建昌讲,古时来此做生意的基本是全国各地的外籍商人,很少有当地人,估计是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贾头脑灵活,眼界开阔,盯住了这块宝地,抢占了先机。
我们还在“何家作坊”、“车家药房”、“王家客店”、“李家店”、“张家客店”、“福兴客栈”、“万全老店”等店铺门牌上看到“1931年冬至1932年春两当兵变部队驻地”、“1935年7月底红二十五军驻地”、“1936年9月中旬至10月初红六军驻地”、“1949年六月以来陇南地下党杨店总支所在地”等标注,感到十分惊奇。看来杨店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在一处古民居的门框上看到“光荣之家”的牌子,从屋子里走出一位老人,随之攀谈起来。老人名叫王义安,现年88岁,1959年参军入伍,隶属兰洲军区骑兵独立一团,曾于1959年至1960年随团入藏平叛,擒获匪首旦巴阳篙,副匪首黄藏格尔玛,大获全胜。老人为我们讲述习仲勋、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杨店村的故事如数家珍,眉宇间充满崇敬之情和豪迈之气。不知不觉,我们来到杨店村红色纪念馆,这是一组仿古的现代建筑,正面房子镶有“红色记忆展室”标牌,左侧房子镶有“组织振兴展室”标牌,由于我们来时展室没有开放,未能入室参观,留下遗憾。
我们在街上还发现不少古树,据当地老人讲,这些古树都是青槐树,树龄少则几百年,多则上千年,树根粗壮,有的竟有二至三人合抱那么粗,树上枝杈繁茂,树冠葱茏,成为街上一景。为何要在店铺门前栽植槐树?我猛然想到“门前有槐,升官发财”这句俗语,说明那些先祖们对后人寄托着无限期盼,希望后代能够出人头地,升官发财,多好的寓意啊!在一棵古槐树下,我们看到甘肃省人民政府二0一六年六月一日公布、两当县人民政府二0二0年五月二十日立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店古建筑群”牌子。在古街的南头,我们还发现另一个牌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传统村落——杨店村”,估计命名较晚,牌子还没有安置落地。另外,在每座古民居和古店铺门上,都有当地政府统一安装的保护牌,街道两侧人行道上,安放着不少用短木棍围成的花篮,与那些古建筑相得益彰,搭配和谐,衬托出一种古老沧桑之美。那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多数进行了修缮;少量未及维修的已被保护起来,正待修缮,看来杨店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返程途中,我们不时回首,依依不舍的留念之情油然而生。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高速、国道通村而过,近在咫尺的凤县也开通了火车,杨店古街失去了昔日的交通优势,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看着这些古建筑,仿佛它们正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故事,曾经的传奇。多美的山水,多好的地方啊!留待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观光,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让世人深深地追溯它,缅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