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斌的头像

徐荣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22
分享

大牛哥:命运沉浮的不屈之歌

大牛哥离开我们已整整一年,每当我与文友们忆起他,那无尽的感慨与叹息便如潮水般在心底汹涌。

大牛哥姓侯,名树勋。村人都习惯亲切地称其“大牛”。他的祖父在解放前,家中田产广袤无垠、丰饶富足,在村里可谓是声名赫赫的名门望族。然而,时代的汹涌浪潮滚滚而来,解放后,因其家庭被划定为地主,家中的田产均被分配给了村里贫苦的农民。大牛哥就这样亲眼目睹了家庭由盛而衰的沧桑巨变。

童年时期的大牛哥便显露出非凡的聪慧。他那灵动的眼眸犹如深邃的湖水,总是闪烁着机敏的光芒。上村小时,他便以神童之名在村子里迅速传开。犹记得他年少时在村里与人对弈的场景,小小的身板稳稳地坐在棋盘前,那镇定自若的模样宛如一位久经沙场、胸有成竹的大将。对面那些自诩棋坛高手的长辈们,个个摩拳擦掌,企图给这个小不点儿一个下马威。可大牛哥却气定神闲,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眸,目光如炬,紧盯着棋盘,每一步落子都果断而精准。那些长辈们起初还神色轻松,渐渐地,额头开始渗出汗珠,神色也愈发紧张起来。最终,他们皆在大牛哥面前铩羽而归,只能惊叹这孩子的智谋超群。在初中和高中的岁月里,大牛哥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凭借着那颖悟绝伦的头脑,成绩在年级里始终名列前茅。他那自信满满的神态,甚至让他对后来成为大学教授的侯瓷周以及中学教师的侯景云都颇有些轻视。

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转动。那场动荡的文革浩劫如狂风暴雨般骤然袭来,由于家庭成分的缘故,大牛哥在高考政审这道关卡前被冷酷地拒之门外。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大牛哥望着榜单上他人的名字,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满心的悲愤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他那曾经高耸入云的大学梦,瞬间支离破碎,雄心壮志也仿佛在刹那间化为虚无的泡影。遭受这沉重打击的大牛哥,并未就此沉沦。他咬了咬牙,那双因劳作而略显粗糙的手紧紧握成拳头,青筋暴起,决然选择凭借自己的巧手,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他日夜埋头苦干,手上的老茧层层叠起,如同岁月的勋章,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轻柔地拂过华夏大地,大牛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难得的机遇。在村张书记等人的热忱支持下,他踌躇满志地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创业之初,资金的匮乏如同一座高耸入云、难以逾越的山峰横亘在前。为了筹措资金,大牛哥风里来雨里去,四处奔波。他那疲惫却坚定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亲朋好友的门前,遭受了无数的冷眼和拒绝。但他从未放弃,那挺直的脊梁不曾有丝毫弯曲,仿佛钢铁般坚毅,终于凑齐了启动资金。

技术难题如恶魔般死死纠缠不休。产品质量不过关,客户的投诉如雪片般纷纷飞来。大牛哥心急如焚,他日夜守在车间,双眼布满血丝,犹如两颗燃烧的火球。他与工人们一同埋头钻研,不断改进工艺。人员管理的难题也如巨石般沉重地压在他心头,工人之间的矛盾、人员的流失,让他焦头烂额。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硬是冲破了重重困境。

他成功创办了村上第一家木器厂,精心组织了十余人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生产之中。他们用心打造的木器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逐渐在市场上赢得了声誉,畅销于西安、宝鸡等繁华都市。很快,大牛哥便成为了村里众人称羡的致富能手。

伴随着土地责任制如春风般推行开来,大牛哥再次展现出他的果敢与远见。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如珍珠般闪烁。终于巧妙地将自家分散零碎的土地整合调整为一整块广阔的良田,顺势创办了周至县首家水泥预制厂。不仅如此,他还孤注一掷,豪气地购置了四辆解放牌大汽车,风风火火地投身于运输行业。那段时间,他日夜操劳,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原本宽阔的肩膀似乎也窄了几分,但眼中的光芒却越发坚定,仿佛燃烧的熊熊火焰。一时间,生产效益蒸蒸日上,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周至县第一批令人瞩目的万元户。领奖台上的他,身姿挺拔如松,眼中泪光闪烁,那是对过往艰辛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成功后的大牛哥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慷慨解囊,捐资助学,让村里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走进学堂。他亲自走访那些贫困家庭,那温暖如阳光的笑容如春风拂面,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他的心被深深触动。他不仅出资修建学校,还经常与孩子们交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他帮助贫困户寻找脱贫的途径,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技术指导。他走进贫困户的家中,与他们一起商讨发展计划,手把手地教他们养殖、种植技术。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玩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嫉妒大牛哥的成功,设下了一个个阴险的诡计。他们先是以一个看似前景无限的虚假合作项目诱使大牛哥投入大量资金,然后故意拖延款项,导致资金链断裂。大牛哥心急如焚,四处奔走,试图挽回局面。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这些人又花言巧语地诱骗他参与赌博,声称可以快速回本,弥补资金的缺口。大牛哥在极度的焦虑和诱惑下,一时迷失,陷入了赌博的泥潭,越陷越深。最终,他多年积攒的家业被败得一干二净。

进入两千年之后,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之下,他只能忍痛将自己预制厂的土地置换出去,以此换取微薄的钱财勉强维持生计。曾经的辉煌如过眼云烟,大牛哥的生活一落千丈。

可命运的无情打击接踵而至,未曾有片刻停歇。在贫困交迫的艰难时刻,妻子被恶疾癌症缠身。大牛哥看着妻子日益憔悴的面容,心如刀绞,那痛苦的神情仿佛被万箭穿透。他四处借债,只为给妻子治病,但微薄的积蓄和借来的钱在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前只是杯水车薪。最终,妻子因无钱医治,含恨离世。还没等大牛哥从丧丧妻的悲痛中缓过神来,父亲也不幸患上了沉重的病症。大牛哥日夜守护在父亲病床前,悉心照料,他那憔悴的面容写满了疲惫与担忧,眼眶深陷,脸色蜡黄,但父亲的病情却越来越重,不久便与世长辞。就连一向健康活泼的大儿子也被白血病这可怕的病魔缠上。为了给儿子治病,大牛哥四处借债,求遍了所有能求的人。他在医院的走廊里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那孤独而又绝望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凄凉,令人心碎。他不断祈祷着奇迹的发生,可最终,儿子还是离开了他。

这一连串的沉重灾难,如千斤巨石般压在大牛哥的肩头,让这个曾经意气风发、风光无限的铮铮汉子逐渐形容憔悴、身心俱疲。生活变得更加窘迫不堪的他,开始反思赌博带来的无尽伤害,悔恨的泪水常常湿透他的衣衫,那泪水中饱含着无尽的痛苦与自责。

但人至暮年,大牛哥并未向多舛的命运彻底屈服。他对研究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渐渐成了他的嗜好。为了弄清楚一个“踅”字,他常常蹲守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农民耕地时如何让犁在地里“踅”。他与村民们热烈探讨,有时为了一个细微的观点,争得脸红脖子粗,那激动的模样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的倔强。

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他不辞辛劳地在县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哪怕从堆积如山的书籍中大海捞针般地寻找只言片语,也从不言弃。他还频繁地找语文教师讨教,虚心聆听教诲,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一个渴求知识的孩童。《说文解字》《尔雅》《辞海》《词源》成为了他案头的常用工具,他视若珍宝。常常沉迷于其中,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我每每回到村里,他总是迫不及待地围坐在我身边,虚心地与我探讨每个字的来源和演变。他还喜欢拟对联,每字都达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境地,一旦修改定稿,最忌讳别人随意更改。记得有个村民家过白事,大牛哥费了三天功夫拟好 了

对联,交给主人让人书写。不料有位张先生用毛笔书写时不慎更改一字,贴在大门上。大牛哥过来一看,脸色铁青,气愤地撕下对联决然离去,其他人得知原由,便央求张先生重新书写,贴上大门,并向大牛哥道歉后才算完事!他编写“桃花源里耕田,五柳树下说事”这样富有诗意与哲理的对联,那苍劲有力的笔触,仿佛诉说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晚年的大牛哥孤独一人生活着,他那原本挺直的脊梁略显弯曲,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村上鉴于他的困境,以贫困户的身份为他申请了低保,帮他修缮了房屋,让他有了一个温暖的栖身之所。每逢佳节,领导都会前来慰问,带来关怀与温暖,使他能够安享晚年。

大牛哥的一生,恰似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长篇史诗。有辉煌灿烂的开篇,有曲折迷离的情节,也有令人潸然泪下的悲壮结局。但他那永不屈服、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在岁月的悠悠长河中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成为我们心中永恒且难以磨灭的珍贵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