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悠悠已过二十余载。岁月悠悠流转,往昔仿若缥缈轻烟,然而父亲那质朴醇厚、深沉似海的爱,却如影随形,丝丝缕缕填满我生活的每一寸角落。每至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那些与父亲相关的记忆,便如汹涌潮水般,猛地涌上心头,令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每每忆及,泪水总会不由自主地潸然落下,悄然浸湿枕巾,洇染出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一
我们家原在周至广济镇桑园村。民国18年,一场骇人的旱灾如狰狞恶魔般,以铺天盖地之势肆虐周至大地。彼时,骄阳高悬天际,如同一颗炽热到极致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这片土地。大地仿佛不堪重负,干裂得四分五裂,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裂痕,恰似大地那干裂到渗血的嘴唇,在绝望中无声地呐喊,却终究唤不来一丝生机。田间的庄稼在这般酷热下,尽数旱死,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的惨状,刺痛着每一个人的眼眸,任谁见了,心中都似被重锤猛击,痛得撕心裂肺。就在这场灭顶之灾中,爷爷奶奶没能抵挡住饥饿与苦难的侵袭,永远地离开了尚在年幼的父亲,只留下他在这残酷世间,孤独面对命运的无常。
祸不单行,彼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如同一锅煮沸的开水,人心惶惶。军阀吴新田为满足一己私欲,竟丧心病狂地强迫三万人种植大烟,并巧立名目征收高额的大烟费。在这沉重的压迫下,乡亲们苦不堪言,纷纷背井离乡,踏上那前途未卜的逃亡之路,只为寻得一线生机。年仅3岁的父亲,尚懵懂无知,只能紧紧跟着伯父,在表哥的带领下,一步三回头,无奈地告别了桑园村,前往沙河村的姑姑家寄住,从此开启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自那以后,年幼的父亲和伯父便如两只不知疲倦的蜗牛,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开启了艰辛无比的劳作生涯。每日,晨曦还未划破夜幕,他们便已随着雇主,踏入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无论是炎炎烈日高悬,无情地将炽热倾洒,致使他们在田间除草施肥,汗水如注,湿透衣衫,如同从水中捞出一般;还是凛冽寒风如刀割,迫使他们在屋内修缮农具,双手被冻得皲裂,一道道血口子触目惊心,他们都默默承受着,从不曾抱怨一句。农闲之时,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四处奔波寻找短工,只为挣得那少得可怜的微薄收入,一分一毫地艰难积攒着钱财,如同蚂蚁搬家般,为未来的生活努力攒聚希望。
后来,父亲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劳作,好不容易积攒了些许积蓄,在沙河村购置了一块土地。从此,他便如同守护着稀世珍宝般,一砖一瓦,亲手搭建起那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房子。这本该是他们安稳生活的崭新起点,然而,父亲心中满满当当装着的,皆是对亲人的深情厚谊。他毅然决然地将房子让给了伯父,助伯父娶妻生子,组建起新的家庭。而自己,则再度踏上那充满未知与艰辛的漂泊之路,独自一人前往五合村的杏园,继续给人拉长工,为生活四处奔波。
谁能料到,命运竟如此残酷无常。父亲离开不久,伯父竟突然离世,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将这个刚刚燃起希望的家庭,再次无情地拖入黑暗的无底深渊。伯父的妻子难以承受这沉重的打击,随后也离开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他们那尚在年幼的孩子,在这一连串如噩梦般的变故中,不幸生病夭折。这接踵而至的重重不幸,如一块块千钧巨石,狠狠砸在父亲那本就饱经沧桑的心头,几乎将他的心砸得粉碎。
看着姑姑和表哥在这一连串变故后,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善良的父亲,尽管自己也如无根浮萍般漂泊不定,却还是毫不犹豫地将沙河村那凝聚着无数心血与汗水的房子,再次让给了他们。那房子,不仅仅是用砖石搭建而成的居所,更是父亲对生活的诸多美好希望的寄托。可为了亲人,父亲没有丝毫迟疑,没有半句怨言,只是默默地将这份无私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此后,父亲辗转来到高庙村,为富户田家做工。那时的家境,可谓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日子过得如在荆棘中行走,异常艰辛。所幸,田家人见父亲踏实勤劳,如同在黑暗中发现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便拨了三亩贫瘠的土地给他。父亲深知,这是改变生活的难得契机,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他一边为田家勤恳劳作,从不懈怠,一边精心打理这三亩薄田,将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其中。
有一年,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种植棉花。从播下种子的那一刻起,这片棉田便如同他最珍视的孩子,承载着他对未来的全部期许。每日天还未亮,整个世界尚在沉睡之中,父亲便已扛起锄头,迈着坚定而又略显沉重的步伐,迈向那片充满希望的棉田。翻地时,他用尽全身力气,一下又一下,奋力挥动锄头,一寸一寸地将那坚硬如铁的土地翻松,每一次锄头落下,都仿佛在与命运顽强抗争;施肥时,他小心翼翼,全神贯注,精准把控用量,每一粒肥料,都倾注着他对棉苗茁壮成长的殷切期盼,生怕多一点或少一点,都会影响棉苗的生长;浇水时,他专注地凝视着水流,看着那清澈的水缓缓渗入土地,眼中满是对丰收的热切期盼,仿佛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蒸发殆尽。父亲在棉田间除草,豆大的汗珠如断了线的珠子般,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湿透了衣衫,滴落在干裂的土地上,扬起一小片尘土,转瞬又被高温蒸发。但他浑然不顾,一心都扑在棉花上,那坚定的眼神中,透着对收获的执着渴望,仿佛这片棉田,就是他与命运博弈的战场,他定要赢得胜利。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耕耘,无数次弯腰劳作,无数滴汗水的浇灌,棉花终于迎来了大丰收。那一朵朵洁白如雪的棉花,恰似天上的白云不经意间飘落田间,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仿佛是对父亲辛勤付出的最美馈赠,也是对他坚韧不拔精神的最高褒奖。
父亲满心欢喜地将棉花寄放在姑姑家,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表哥竟昧着良心,偷偷将棉花卖掉,把得来的钱财据为己有,肆意挥霍。那一刻,父亲心中的苦涩与无奈,如汹涌的潮水般,几乎将他淹没。但他只是默默咬了咬牙,咽下这口委屈的泪水,选择了隐忍。第二年,他又义无反顾地继续种植棉花,仿佛那无情的背叛从未发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从未熄灭。
这一年,父亲对棉花的照料愈发精心,简直如同呵护襁褓中的婴儿。他依旧每日早起晚睡,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片棉田。或许是上天也被父亲的坚持与执着所打动,棉花再次喜获丰收。父亲满心欢喜地将棉花送到大哥家,可谁能想到,大哥竟做出了与表哥同样令人心寒的事——卖掉了棉花。父亲两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瞬间付诸东流,化为泡影。那一刻,父亲心中的痛苦,如同被撕裂一般,可他只是默默地转过身,独自承受着这份沉重的打击,没有丝毫抱怨。
但这些接连不断的打击,并未击垮父亲那如钢铁般坚毅的意志。第三年,他依旧毅然决然地选择种植棉花。这一次,他比以往更加用心,不仅自己反复琢磨种植技巧,还虚心地向村里经验丰富的老人请教,不断摸索改进种植方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棉花又一次迎来了丰收。看着那一大片雪白的棉田,如同一片白色的海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久违而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冬日暖阳,驱散了多日的阴霾,饱含着对生活的不屈与希望。
二
解放后,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生活逐渐好转,父亲对社会主义、对新中国,充满了坚定不移的信心与热爱。在生产队劳作之余,他将目光投向了村子河边那片荒芜的土地。此后,他每日天未亮便起身,趁着夜色,怀揣着希望,前往开垦那片荒地。直至夜幕深沉,繁星点点,他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缓缓归来。一锄头一锄头地翻耕,每一锄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一铁锹一铁锹地平整,每一锹都倾注着对生活的热爱。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一层又一层,那是他辛勤劳作的勋章;肩膀也被扁担压得红肿不堪,每一处红肿,都是他默默付出的见证。可他从未喊过一声累,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渐渐地,荒地在他的精心耕耘下,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父亲在上面种满了粮食,也种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如恶魔般在大地肆虐,许多家庭食不果腹,挣扎在生死边缘。父亲平日里省吃俭用,如同守护宝藏般积攒下了一些粮食。经人介绍,父亲结识了母亲。当他踏入母亲家中,只见家徒四壁,冷冷清清,一家人常常忍饥挨饿,面黄肌瘦。父亲心中满是怜惜,那一颗颗善良的心,被深深刺痛。于是,他一趟又一趟地往母亲家送粮食,每一次送去的,不仅仅是粮食,更是生的希望,是温暖人心的力量。
父亲的善良与实在,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母亲一家黑暗的生活,深深打动了外公。外公觉得父亲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便将母亲嫁给了父亲。后来,外公不幸患病,父亲又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辛苦积攒的钱,为外公医治。外公去世时,父亲为他购置了厚实的棺板,让外公得以安心离去,入土为安。这每一个举动,都彰显着父亲的善良与担当,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周围的世界。
母亲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外公外婆身体欠佳,家庭的重担如同一座巍峨大山,几乎全压在母亲一人肩上。父亲的到来,宛如为母亲撑起了一把坚实无比的大伞,为她遮风挡雨,给予她依靠。尽管父母年龄差距较大,但他们相互扶持,携手并肩,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用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虽不富裕,却无比温暖的家,让我们在爱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父亲的勤劳,在村里是有口皆碑的,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无论多么艰苦劳累的活儿,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抢着去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寒冬腊月,河水冰封,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冰冷的铠甲包裹。村里水利设施突发故障,需有人跳入刺骨的冰水中拉水闸,否则将影响来年庄稼灌溉。这是极其危险且寒冷的任务,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冰冷的河水吞噬。然而,父亲没有丝毫犹豫,没有片刻迟疑,脱下棉衣,便如勇士般纵身跳入水中。冰冷的河水如千万根钢针,瞬间刺入父亲的身体,那彻骨的寒冷,仿佛要将他的灵魂冻结。父亲冻得瑟瑟发抖,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着,但他依旧咬紧牙关,用尽全身每一丝力气,死死拉住水闸。每一块肌肉都在用力,每一根血管都在贲张,仿佛要将全身的力量都凝聚在这一瞬间。待上岸时,他的嘴唇已冻得乌紫,如同熟透的桑葚;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几乎站立不稳,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他吹倒。可他只是默默地披上衣服,稍作喘息,便又默默投入到其他劳作中,仿佛刚刚经历的生死考验,只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宝鸡峡、骆峪、仰天河的水库修建现场,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工地尘土飞扬,仿佛一片混沌的战场。父亲和工友们如老黄牛般,默默耕耘,不畏艰辛。他们肩挑背扛,搬运着沉重的石块与泥沙,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有千钧重,压得他们的脊背微微弯曲。每一步都迈得艰难而坚定,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是他们辛勤劳作的印记。沉重的石块压弯了父亲的脊背,但他从未喊过一声累,从未抱怨过一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他勤劳的勋章,记录着他为建设家园所付出的努力。
治渭工程、治黑工程以及310国道建设工地,同样留下了父亲奋斗的身影,如同不朽的丰碑,铭刻着他的奉献与担当。在治渭工程中,河水湍急汹涌,如一头咆哮的猛兽,张牙舞爪地扑向他们。父亲和工友们在齐腰深的河水中,与汹涌的河水展开殊死搏斗,搭建堤坝,加固河岸。河水如疯狂的野兽般不断冲击,一次次将他们冲得东倒西歪,数次险些将父亲冲走。但父亲紧紧握住手中的工具,如同握住了守护家园的武器,一心只为将活干好,为村子谋福祉。他的脸上溅满了泥水,已分不清是汗水、河水还是泥水,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如初,那坚定的目光,仿佛在向河水宣告:“你可以冲击我的身体,但永远无法动摇我的意志!”凭借这份勤劳与担当,父亲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成为村里人人称赞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父亲虽未念过书,不识字,但干活时总是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对记工分之事,他却从不计较,仿佛那些数字,在他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母亲身为妇女队长,精明能干,远近闻名。然而,村里个别居心不良的记工员,常常故意给父亲少记工分,试图占他的便宜。
农忙时节,父亲每日天不亮便出门,如同勤劳的蜜蜂,趁着夜色,奔赴田间。直至繁星满天时,他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缓缓回家。他在田间除草、施肥、浇水,每一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如同对待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到分粮分红时,我家所得却总是寥寥无几,远远低于应得的份额。母亲满心疑惑,父亲干活又多又累,工分理应不少,为何会如此?请来舅舅仔细核算,这才发现竟少算了二三百个劳动日。父亲得知后,心中虽有怒火在熊熊燃烧,但他深知生活的不易,明白邻里之间应以和为贵。于是,他很快便平静下来,劝慰母亲道:“大家都不容易,别去闹事了。”队长知晓此事后,怒不可遏,召开批斗会撤销了那记工员的职务。可父亲心地善良,会后又找到队长,诚恳地为记工员求情:“人都会犯错,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吧。”父亲的宽容与善良,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三
父亲对我们子女的疼爱,可谓无微不至,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我小时候体弱多病,三天两头便要生病,父亲为此忧心忡忡,心急如焚。四处为我寻医问药,每一次求医的过程,都充满了艰辛与担忧。每次去县医院看病,都得先找会计借钱打欠条,那一张张欠条,记录着家庭的困境,也记录着父亲对我的爱。有一次,医生告知县医院缺少一种关键的药,需到三十里外的终南镇购买。那时交通不便,道路崎岖,父亲听闻后,二话不说,转身便踏上行程。烈日高悬,大地被晒得滚烫,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父亲沿着尘土飞扬的小路,心急如焚地赶路,每一步都充满了焦急与担忧。他满脸汗水,衣衫湿透,紧紧贴在身上,仿佛刚从水中捞出来一般。路边的树木在酷热中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枝叶,仿佛也在为父亲的艰辛旅程而叹息。可父亲心中唯有一个念头:尽快买到药,救孩子的命。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他前行。
还有一回,为节省开支,父亲竟不辞辛劳,步行前往西安买药。天未破晓,整个世界尚在沉睡之中,父亲便背着干粮出发,如同孤独的行者,踏上那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渴了就喝一口随身携带的凉水,饿了就啃一口干粮。经过漫长的跋涉,当他终于抵达西安药铺时,双腿酸痛得几乎无法站立,每迈出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尖上,钻心地疼。但当看到那瓶能救我的药时,他眼中顿时闪过光芒,那是希望的光芒,是父爱的光芒。他小心翼翼地拿起药,紧紧地握在手中,仿佛握住了我的生命与希望,那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人,生活负担沉重,如同压在父母肩头的四座大山。农忙时,家中田间皆是繁重的劳作,父亲内心自然希望我们能回家搭把手,为家庭分担一些压力。记得有一年麦收,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看似丰收在望,然而收割的劳作却异常艰辛。父亲在田间挥舞着镰刀,一刀一刀割着麦子,汗水湿透了后背,麦芒刺痛着皮肤,每一下都带着沉重的疲惫。母亲在一旁捆扎麦束,同样疲惫不堪,双手因长时间劳作而变得粗糙红肿。父亲望着忙碌的家,心中多么渴望我们能在身边,哪怕只是递上一杯水,或是帮忙搬运一下麦捆,那简单的举动,都能让他感受到一丝温暖与慰藉。
但母亲深明大义,她饱尝过没文化带来的艰难困苦,个中酸涩如鲠在喉,因而始终苦口婆心地劝说父亲,哪怕生活再难如登天,也要咬着牙供孩子读书,满心期盼着我们能学有所成,走出一条与他们截然不同的道路。父亲听着母亲情真意切的话语,如潺潺溪流沁入心田,渐渐地,也领悟了其中深意。
后来,命运的阴霾再度笼罩这个家,母亲不幸患病,家庭的千斤重担,瞬间如泰山般全部压在了父亲一人肩头。即便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父亲心中所想,依旧是不愿我们因家事分心,影响学业。于是,他独自默默承受着这一切,无论劳作多么辛苦,生活多么困窘,都将苦涩与疲惫深埋心底,从不向我们倾诉半句。
父亲后来在砖瓦窑工作,一日,风云突变,狂风如愤怒的巨兽般骤然刮起,乌云如墨般密布天空,仿佛要将世间万物吞噬。眼看着窑厂的设备和砖瓦即将在狂风的肆虐下毁于一旦,这些凝聚着众人无数心血的集体财产,岌岌可危。父亲见此情景,不假思索,如离弦之箭般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躯护住设备。狂风如疯狂的野兽般肆意咆哮,肆意地撕扯着一切,吹得人站立不稳,砖瓦如炮弹般四处飞溅。一块沉重的砖瓦重重地砸在了父亲身上,钻心的疼痛瞬间袭来,但他却仿佛不知疼痛一般,依旧死死地抱住设备,犹如抱住了自己最珍贵的宝物,坚决不肯松手。
风终于停歇,世界重归平静,可父亲却倒在了地上,身上布满了伤痛。工友们见状,急忙围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将他扶起。父亲微微睁开双眼,不顾自己的伤痛,第一句话便是:“设备怎么样,砖瓦没坏太多吧?”那一刻,父亲对集体财产的无私守护,让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已过古稀之年的父亲,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他的心中怀揣着建果园、种蔬菜,发展多种经营,让家里日子蒸蒸日上的美好梦想。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冰冷的高墙,横亘在他面前。我上学开销颇大,哥哥又去外地学戏,家中劳动力严重短缺,无奈之下,父亲那些美好的梦想,只能被无奈搁置。
即便如此,父亲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庭的责任,从未有过丝毫减退。每日,他迈着蹒跚的步伐,一步一步缓缓走向田间,如同一位虔诚的信徒走向他的圣地。他认真地除草、精心地拔苗、仔细地浇水,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土地的深情与对家庭的眷恋。他的脊背已然驼了,像是被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雕琢成了一座坚韧的山峰;脚步也不再轻快,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生活的重量,但他依旧用心呵护着每一株庄稼,仿佛它们是他生命的延续。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我家的田地年年丰收。那一片片茁壮成长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恰似父亲对家的深沉爱意,从未缺席,始终陪伴着我们,温暖着我们的岁月。
如今,父亲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时常在我眼前浮现;他的勤劳善良,仿佛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在我的心空闪耀;他对我们的疼爱与期望,如同深深烙印在心底的誓言,时刻激励着我前行。他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即便岁月流转,依然始终给予我力量,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无畏无惧,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