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晓瑞的头像

许晓瑞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4/18
分享

金沙江畔的青春接力

“我的幸福,就是始终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汤云贵同志写在笔记本里的一句话。笔记本里有一份纸张泛黄的入党申请书,上面写道:“共产党员的双肩担负着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光荣而艰巨的重任,我要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工作、忘我劳动,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这一字一句,皆是他的真情流露,更是多年来,他坚守奋斗初心的力量之源。

时光回溯到1974年,永善团结乡发生7.1级大地震,时年28岁的汤云贵在退役返乡途中,得知有五位战友在抗震救灾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悲痛之余,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去完成战友未完成的使命!”于是,他毅然舍弃在省城安置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奔赴灾区一线,与当地群众携手共渡难关、重建家园。这一待,便是50年。从农民到干部,从青丝到白发,当初那个英姿飒爽的战士,如今已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

与汤叔叔相识,是我刚参加工作那年,他受邀到学校陪孩子们过儿童节,汇演结束后,给孩子们发学习用品的汤叔叔注意到了我:"你就是新来的许老师吧,娃娃们都很喜欢你,你辛苦了。"这,被永善口音影响过的昆明话,正是我的乡音啊!这让躲在角落想家的我瞬间红了眼眶。宿舍是教室,用水靠手提,冬天备课冻得握不住笔,家访被蚊虫盯得双腿红肿……终于,在一个雨夜,我边哭边收拾行李,发誓再也不要待在那个小山村。却在合上行李之际,翻到了一张照片,几个笑靥如花的女生,从家里给我打来山泉水,站在我宿舍门口。我愣住了,开始回忆起这半年来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反复问自己,真舍得让这么些善良纯真的孩子永远留在这重重大山里吗?第二天清晨,我又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我选择继续留在那个小山村。我开始跟着老校长走访贫困家庭学生,在羊肠小道上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顶着烈日翻过高山去做辍学生的劝返工作……

如今,我扎根永善已十余年。当年那个想逃离的姑娘,从青涩到成熟,成了课堂里的教学能手,成了留守儿童们的温情守护者。

在永善,这样的青春接力从未停歇: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在枇杷林里直播讲解种植技术,95后新教师发明了彝汉双语识字卡,医疗队成员们翻山越岭建起了"云端问诊台"……他们,接过汤叔叔的接力棒,把"想逃离"变成了"要扎根",将"不可能"写成了"新可能"。

今年,是汤叔叔退休的第19年,我问汤叔叔:要到什么时候?您才可以歇一歇呀?”年近80的他笑了笑,用标准的永善方言答:“等到鼻子无风,口头无气的时候”。汤叔叔脸上挂着笑,而作为他的同乡,一名扎根永善的平凡党员教师,却早已热泪盈眶。

"从青丝到白发,从城市到乡村,这,是跨越时空的青春誓言!是永不停歇的奋斗进行曲!更是永善人民薪火相传的精神密码!当晨雾漫过金沙江时,当春雨滋润乌蒙山时,当微风拂过万亩枇杷林时,让我们以奋斗为笔,续写永善的新时代青春华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