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照煦的头像

许照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1/24
分享

苦竹根上出好笋

人要想真的有大出息,还是要闯世界,绝对不能够呆在自己的这个家乡。你看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走出自己的家乡闯天下,越到外面的世界越大,你的天地也越大,你最后的成长也越大,这几乎就是个定律……

——引子

一想起我的岳父,就会想起《安娜.卡列尼娜》这书开头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岳父坎坷一生所形成的种种不幸,不是他好吃懒做、更不是他不学无术,而是只管埋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对社会的变迁的不理解、历史的发展的跟不上所造成的。他的一生是一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令人羡慕、使人佩服的好书……

岳父出生于浙中浦江盆地的南山脚下潘宅村,家中既无垄田,更无间房的穷苦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五、六个,靠得父亲一双手替地主打长工来养活他们。所以别说上学,就是连饭也供不上孩子他吃。

在哪万恶的旧社会,穷人读书无门,唯一的出路那就是拜师学艺,凭着自己的手艺养家误口。度过终生。可那么多兄弟姐妹作为老实巴交、死守田园的父亲,哪有这么大大能量去活动门径:一则找不到哪么多的师傅呢?二则即使师傅找到了,拜师要摆拜师酒、送礼还得四斤头,化费一笔不菲的钱。作为父亲想想自己家徒四壁,实在无能为力,只好撒手不管,任凭这帮孩子自撑自活。

父母亲躺倒不管以后,孩子们苦不堪言,眼看这一家人群龙无首。孩子们就这样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挨冻受饿的情况下,父亲的耳边响起了“记住人生低谷就是在救你的命,真正的智慧都是在你的低谷时领悟到的”。十四岁的岳父看到一败涂地的家境,领略到了该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时候了,咬紧了牙,忍住了泪,告别了父母,孤身一人异想天开地私自出走,闯天下去了。

寒冬腊月,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岳父,怀着你不必纠集当下,也不必担忧未来,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所以勇敢地一直往前走,天一定会亮的宏伟志向,终于勇敢地走出来自己的家门。

在哪广袤无边的浙中盘地上,岳父穿过了湖山桥,路过了大许村,盲无目的地往北慢慢的边思索边走着、走着,也不知走了多少路,不知不觉的日已当中,来到一个人来人往、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大村庄。

此时,岳父想这样热闹的地方也不妨拐进去看看。于是便随着人流涌进到村中,一看才知道这是村中在演戏。半天的奔波也够累了,于是就糊里糊涂加入了看戏的人丛中,今天演正好是《碧玉簪》剧中的悲欢离合的剧情使他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岳父从戏文中品出了做人的人品:说话要诚信,做事要认真,相处要爱惜,为人要诚恳,信你的不能骗,懂你的人不能丢,疼你的人不能伤,帮你的人不能忘,这个就是做人的根本……

正当他全神贯注地沉浸于剧情中时,突然身后传来厉声呜呜……号叫声,岳父掉过头一看,啊!小孩跌破头了,额头上的一个洞鲜血不住地咕咚咕咚往外冒。在这人生的紧要关头,岳父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一只手捂住孩子额头上的伤口,另一只手把孩子亲热地抱起来,这是在场的看戏人都以为他是孩子的亲人……

不一会,闻讯赶来孩子的亲人——老人十分感动地说:“谢谢恩人,谢谢恩人!”想要接过孩子。

岳父说:“老叔啊!我现在已经捂住了伤口,为了使孩子少流血,还是让我顺手送他回家包扎吧!,如果一转手不仅要多流血,更会对伤口不利。”

老人十分感动地说:“那就辛苦小伙子了!”

于是岳父与老人一起很快的把孩子送回家,老人用自家备着的磺胺结晶,纱布包扎好,洗去孩子脸上的血污垢,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才放心。

事后老人对岳父小小年纪竟如此善见人意、关心他人的精神所感动,不仅千恩万谢。而且笑着问:“老弟,你吃饭了吗?”

岳父低下头不好意思的笑笑。此时老人才意识到孙子的恩人还没有吃饭呢!

在演戏的农村,头天已备好第二天饭菜,所以家里饭菜是现成的,立即摆出美味佳肴,邀请恩人就餐。

席间老人诉出来自己的苦衷:“恩人啊!我是个闻名北山脚的老裁缝,刚才的小孩是我的孙子。由于儿媳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家外都得由他俩老照料,不仅连好好的手艺做不成。”说着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继续说:“啊!老弟啊!照这样下去的话,我的好手艺就要失传了!”

真正聪明的人,不在于知道什么?而是在于自己知道不知道什么?这种认知就比大部分的人聪明,越无知的人越聪明。真正的智慧在与未来的敬畏和人格的谦逊。

老人的一席话岳父心领神会,心想:老人的苦衷不正是我的希望吗!于是他就一股脑儿的把自己的家底、希望都端了出来。说完岳父立即跪拜在老人面前,恳求地说:“师傅你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老人对眼前的一幕又惊有喜:惊的是村里的演戏文不仅村里人开心热闹,而且孙子遇难还遇到了恩人;喜的是这个恩人不仅长得活泼可爱、天真坦诚的孩子,还愿意拜我为师。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痛快地说:“真是天助我也,就痛快地答应了岳父的请求。”就这样岳父恭恭敬敬地给老人三叩头,就这样岳父拜老人为师,从此以后就岳父就在老人家学起了做裁缝的手艺

岳父认识到没有人会把你变得越来越好,关系和人脉只是陪衬,能支撑你变的越来越好的是你坚强的意志、修养、品行,以及不断底反思和改正,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成长靠精力,渡人先渡己。

岳父在开始他的三年徒弟生活中、紧跟在师傅身边,不仅在东家裁缝活计上听从师傅的吩咐,而且师傅不说他想到的也立即做起来,所以岳父在师傅的心目中是个机灵的好小子,回到家后,岳父就帮师母烧锅,喂猪、带小孩,凡是师傅家中的活儿他能做到,都抢着做起来,而且争取做好。

岳父在师傅家的表现深受师父师母满意、赞扬,一年过去了,师傅见岳父不仅听话而且那么顾家,就把岳父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有好吃的大家共享,过年过节有好穿也少不了岳父。转眼间三年的学徒生活结束了。

三年伙计的生活又开始了。此时师傅就有意放手让岳父量体、裁剪等一些上乘制作,由于岳父天资聪颖,勤学苦练、虚心好学、加上师傅的精心教诲,岳父很快的学得了一套量体裁衣、定型制作的成衣本领;从实践中,还摸索出一套比师傅高出一筹的“节省布料,做工精细”的本领。

一眨眼六年过去了,第七年岳父拜别师傅独自开作了。临别时师傅拉着徒弟的手依依不舍地说:“徒弟啊,您是我一生中最得意的门生了,今天你已经满师,今后你就要独自创业了。根据我一生的历程您千万要记住为人一定要:“性格温和、厚道待人、多劳少益、善意待人。”特别要记住:

“一个人最大的福气就是有好心态,因为人只有心情好,运气才会好,所以你要活在当下不要为无法改变的昨天而唠叨,也不要为无法预计的明天而烦恼。”说完吧手一挥“你自奔前程去吧!”

岳父离别了师傅回到自己的家乡——南山脚下,他牢记师傅的教诲厚待他人、勤奋创业。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吃苦耐劳,吃百家饭、成百家衣,很快的在南山脚一带落了脚。由于岳父的手艺精良、态度和蔼、礼貌待人、又能处处为东家着想。因此不上两、三年时间,就成了南山脚一带老孺皆知的好师傅。此时岳父不但成了家,还有了乖儿子。他的风度翩翩、气质不凡、更有如意家庭,深受人们羡慕。远亲近邻纷纷夸他:“真是苦竹根上出好笋啊!”正当岳父沉浸在美满的小家庭生活时,“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的号角吹响了。

于是岳父和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一样,参加了自己的组织——缝纫社。岳父凭着自己的手艺和声誉很快的被选为缝纫社社长。为此他更加废寝忘食、尽心尽力的为办好社而忘我的工作着。正当他事业欣欣向荣、家庭称心如意,热火朝天的大跃进来到了。

伟人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什么事情都好办了。”于是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各行各业立即行动来个大跃进,以多、快、好、省地来建设社会主义。为此全国实行了编制军事化、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在那全国一盘棋,事事服整体的日子里。各行各业停车让路,服从整体大办钢铁。岳父的缝纫社也停工,服从整体与农、兵、学、商一起,浩浩荡荡开往义乌东江洗铁砂。一向穿针引线踩缝纫机裁缝师傅,手无缚鸡之力拿起铁铲怎能应手。个个文不像文曲星,武不像救火兵,怎能完成一天几百斤的铁砂任务。

此时,岳父对职工从不大声说教,更不惧厉训斥。而总是以亲情的温暖、简单的语言、以身作则的行动去感动他人。在那天天鼓干劲、反右倾,时时插红旗、拔白旗的日子里,作为白旗被抜掉的岳父,夜里挨批斗,白天还管制劳动,这样的日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只得离别了情同手足的职工去外地谋生……

吃一暂长一智的岳父深深感到自己这样狼狈的原因没有紧跟形势,被社会的大气候抛弃了,这种惨痛的教训除了自己的思想陈旧跟不上形势,落后于社会。所以以后必须加强学习,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是:用运动改变体质,用学习改变思维,用自律改变人生。于是岳父孤独一人悄悄地溜进百业待兴的杭州取经去了。

大跃进年代的杭州到处都欣欣向荣地大搞建筑,岳父凭着自己的信息先到杭州拱宸桥一处工地建筑清基筑烂泥,这活儿不仅累,而且一上工地满身都是污泥,一向坐作台干针线活的岳父,不仅体力活有点不习惯,更是怕这副邋遢相。于是通过朋友与朋友的关系找到临平,在临平租了房子开一家成衣店。

当时的临平不过是杭州郊区一个偏僻、荒芜的小镇,甚至四周茅棚林立,但省政府已在这里开设了比较庞大的水泥厂,还有个浙江省临平劳改农场,所以虽然暂时不是繁华的小镇,但人流量还是有的。

岳父在临平租了房子,买了缝纫机,摆出了成衣店的样子。虽然暂时生意不是很好,但还是过得去。随着时间推移,来往行人的传说,岳父的做工、手艺终于在临平一带传开了,来往行人都说:“临平来了一位裁缝好师傅!”就这样生意也随之好起来。

此时,临平水泥厂有个年轻工人名阿大经常来岳父的成衣店看看,和蔼可亲的岳父总是请坐问好,时间久了,阿大告诉岳父他家离小镇三华里,每天步行上班,同事也聊些临平的特色风情,名胜古迹,这样一来二去。阿大与岳父就成了好朋友。

岳父待人始终是忠诚、厚道的,阿大见岳父孤独一人在外做生意,十分孤独,就经常为岳父做个伴。岳父见小伙子经常来作伴,不免碰到吃零食,也分些给小伙子吃;阿大为了感谢老师傅,就从家中带点尝新的土特产给师傅……

这样一来二去,岳父从实践中证实了阿大是个实在人,更认清了小伙子诚实可靠遵守信用,所以两人关系更加密切甚至达到无话不说的地步。

一天傍晚,阿大带着满身污垢下班了。他漫步泥泞小路经过岳父的店堂,顺便又拐进店堂,问候道:“老师傅,你好!”

岳父见阿大下班了,就顺口说:“好啊!小伙子,今天下班了,一天的工资又到手了”

阿大说:“老师傅,是啊!一天工资是到手了,但我上班一天的工资,还没有你赚的钱另头多啊?”

岳父哈哈大笑说:“小伙子,你真会开玩笑,我哪能赚得那么多钱啊?还不与你一样麻雀撑根肠啊!”

小伙子说:“师傅,这你就说谎了,凭你的手艺人,那会怎么少啊?”

岳父叹了口气,低声地说:“小伙子,你哪里知道我的负担啊?我家里老婆孩子一大帮,没有我她们可就遭殃了!”

小伙子笑笑说:“这也难怪了,那么多的负担啊?我可只有母子两人,不仅负担轻松,上班工资少点也轻松愉快啊!”

岳父楞了一下,笑嘻嘻地说:“原来你还没有娶媳妇啊?难怪你天天下班能来店里陪我聊天了!我看你年纪也不轻了,你为什么还不娶亲啊?你对娶妻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吧?”

阿大接着说:“我的师傅啊!我确实只有母子俩,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所以父母将我取名为“阿大”,今年25岁,意思我是家里最大的。我是既无祖宗产,工资又不高,家里也没有多大积蓄,母子俩就这样平平淡淡打过日子,其实我的娶妻要求女方与我年龄相反佛,身体健康的农村妇女就行。你说我要求高吗?”

岳父见阿大说话坦率,继续说:“阿大,你这样的要求我给你介绍一个我家乡的姑娘你可愿意吗?”

阿大立即站了起来,双手合一向岳父敬了个礼,轻轻地说:“如果师傅肯与我阿大的婚事出力,那再好不过了。”

岳父看了看阿大,继续说:“我看你老实、本分,如果女方能嫁上你这样的男人也是有福气之人,实不瞒你说,我的妻子的妹妹,今年23岁,如果小姨肯嫁到临平来,这个媒我就给你做定了!”

阿大立即站了起来,认真地说:“师傅,有你师傅为媒我完全信得过,我立即回家与母亲商量明天就来托你为媒。”说完就离开了成衣店。

第二天,阿大与母亲带着礼品来托岳父为媒了。

岳父也不推辞,就趁阿大水泥厂休假的时候带阿大上浦江相亲,如果双方同意这件婚事就成功了。

后来在岳父的努力下,这件婚事果然成功了。岳父在临平有了地方势力的依靠生意越发红火了。所以岳父在临平呆了五六年。

在临平的这段时间里,岳父不仅赚到了钱,养活老婆孩子,还做了回双方都满意的月老。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认清了最好的理想是什么:最好的理想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做好才能呢跟你目光长远的那个目标能够结合起来。我的理想的话,先把目前的事,再把下一件事做好,这样一件一件事做好了,一生就一帆风顺了,另外的话更重要的是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这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年代终于过去了,各行各业秩序正常起来了。在临平开成衣店五六年的岳父终于回到了家乡,与妻儿团聚了。缝纫社他是不想去了,岳父凭着自己的理想、精悍的手艺、人际关系,带着徒弟又活跃在南山脚一带。他还是那样笑哈哈地起早摸黑、勤勤恳恳、精打细算为她人作嫁妆。为家庭过上清贫的生活而忙碌着

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终于使岳父焕发了革命的青春。他和他的伙计们立即办起了“浦江县时装厂”,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员工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还造起了规模较大的厂房。搬迁新居时还邀请了县、镇主要企业领导光临,县委副书记黄有情专程赶到为“浦江时装厂”剪彩呢!

此时岳父经常赴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回来后借助外地经验在厂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生意蒸蒸日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此时岳父常对同事说:“遇事度量要大,宰相肚里好撑船,让人三分不吃亏。”平时他对一些琐事和纠纷从不与人争吵,更不去恶语伤人,不占强斗胆,只是哈哈一笑,尽量忍让。他还教育大家:“恼一个人三、两句,好一个人一辈子。”他还要求大家做事、做人要凭良心,不要让人戳脊梁骨……

岳父的一言一行成了全厂职工的学习楷模,为人榜样,他的和蔼待人成了全厂男女职工人人爱慕、个个赞扬的好师傅。

岁月不饶人,八十二岁的岳父终因病魔缠身而瘫倒在病床上。单位领导儿女寻医问药千方百计地为岳父治病,虽经无数名医高手的多方医疗,但总不见效。眼看着岳父病入膏盲。临终时岳父拉着我的手,竭尽全力地说:“贤婿啊,我一生别无所留,但我的一生是按性情温和、厚道待人、多劳少益、善意助人的格言做的,我虽没有成为伟人,但总算给人们留下了好名声,这就是我的遗愿。你是我的半子,你的人生可长着呢?以后的路途望您三思而行之……”说完便撒手离开了人寰。

平凡而高尚的岳父,他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性情温和,厚道待人,多劳少益,善意助人。她就像一本看不厌的好书。每当我们翻开一页都有令人敬慕、耐人寻味的故事,而每个故事里都蕴藏着良师诤友、金玉良言……

我想:我们应该多多翻阅、精心品味这本好书,继承好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让老一辈的精神来鞭策、鼓励我们,使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安分守己,尽职尽责地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