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孝道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家庭和睦的基石,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孝道文化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相互支持,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同事孝道文化倡导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文明社会……
中国的孝文化内涵广泛,既包含了对个体道德的要求,也体现了对社会和谐与家庭幸福的追求,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文化,让她在新的时代的指导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王淑香所带领的子孙们为我们鸣锣开道了……
王淑香老人是建德市寿昌镇红路村毛家畈自然村人,今年102岁,老人虽出生农家,识字不多,但正如所有的炎王子孙一样,血脉里流畅着儒学孝道文化,生命里浸润着儒家妇道德行。
王淑香从小不仅受到父母亲的良好教育,而且目睹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烙在心坎里,并落实到行动上。新实践中懂得三从四德,礼义廉耻是女人之道。父母的高大形象深深地烙在她心坎中。
那是1919年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在全国展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面广丰县王家村,有位胸怀大志的青年王贵武,闻讯后,再也无法安静下来了。他凭着自己上过几年私塾,识得几个字的能耐,为了寻找文化之邦,带着干粮,告别了父母,脚穿草鞋,去寻找开辟适合自己美好生活的愿望了。他翻过江郎山,进入衢州盆地,经过严子陵钓鱼台,闯进严州府地带,早就闻到过这里不仅开有严州师范,严州中学文化之邦。今天一见果然烟火兴旺,庄园遍布,携老爱幼,相亲相爱,文明礼貌,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王贵武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严州府寿昌县航头村,也许一路上风餐露宿、路途疲劳,眼看天已朦胧,他就借宿在村子路边一户单身的农家里。
晚上,单身汉看王贵武忠厚老实,就与他聊起天来,单身汉问:“小伙子,我看你少言寡语,孤独一人,你来自何方?去往哪里?做何生意啊?”
王贵武笑眯眯地说:“老伯啊!我来自上饶,现在到处流浪,今晚幸逢老伯收留了我,我是想在这里找到立身落脚的地方,我是个老实巴交的年轻人,你看我像个做生意的人吗?我一路走来,进了文化之邦的严州,这里文明礼貌好像与别处不一样,如果在这里找到个落脚地,那该多好啊?”
老伯听后立马说:“啊!你是找立身落脚地的,有啊!有啊!我们村里有个财主,最近要顾几位长工。不知近来找到了没有,如果你若有意的话,我可特地陪你前去问问?”
王贵武十分感动地说:“啊!老伯,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已感到人困马乏,干粮将尽,如果能成全我在这里落脚,我就认了你这个好兄弟了!”
老伯十分客气地说:“兄弟,别这样!我也是家徒四壁的穷苦人,帮落难之人是我们这里人美德,应该的,应该的,要不,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说完老伯站了起来就带着王贵武来到了财主家。
两人迈进财主的八字大台门,老伯见财主坐在堂屋里,捧着三尺长的大烟筒巴塔巴塔抽着烟。连忙就说:“老爷,我替你找了个勤劳肯干的好长工来了!”财主抬起头来看看。
王贵武待老伯说完就走向前去,两手一恭,大声地说:“老爷,我年已二九,风华正茂,今路过此地听说老爷要长工,老爷请收下我吧?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啊!”
财主见王贵武说话声音洪亮,行动彬彬有礼,加上正逢农忙季节,到处还找不到长工呢?既然有人送上门来了,就慢条斯理地说:“既然你来了,我也不回辞你,那就试工一个月,看你干的活儿再定你的工钱,明天就下地干活去吧?”。
王贵武进入财主家后,不仅卖力地干活,而且事事为东家着想,处处为田园丰产卖力,深受财主的厚爱。而且王贵武生活中不仅底调做人,从不甜嘴滑舌。深受财主看中。而且对自己壮志不忘。王贵武在财主的帮衬下,第一年就买了块贫瘠田地,第二年就盖下了房子。并将父母为自己定好的妻子带到这里生儿育女,成家立业了。
1923年4月20日就生下了大女儿王淑香,并接二连三地生下了四女一儿,个个聪明伶俐,人人虚心好学。但王贵武由于年轻时用力过度,久累成疾,就在大女儿王淑香16岁时,因病离开了人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死后,王淑香是家中的老大,无形中成了母亲的好帮手。但母亲是缠过脚的三寸金莲,一些农田杂事有许多不便,此时的王淑香勇猛精进,毫不犹豫地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带领家中能干活的的兄弟姐妹,不仅要干好了田里的农活,而且还要上山砍柴、割草,样样能干。能干的王淑香在民众的心目中是个里里外外一把手的好闺女,特别日寇的铁蹄残踏文化之邦——严州,采用了三光政策之时,经常进入民间枪杀轰炸,促使民不聊生,此时的王淑香不仅带领众兄妹逃难避祸,而且还鼓励左邻右居群策群力,共渡难关,使村里形成了同仇共济、抗击日寇的好气氛。
在娘家为了兄弟姐妹成长呕心沥血的王淑香,直到21岁嫁到了毛家。但从不忘三从四德,孝敬公婆,敬爱大伯,关照小叔、和睦妯娌、友善邻里。全家和村里人无不称心乐道。丈夫毛俊才,年轻时因为贫穷,身子骨不够强壮,生病吃药都得靠政府借贷救济,年长后得了胃病,食欲不振,人体消瘦虚弱,经常求医服药,王淑香孜孜不倦地为丈夫奉汤药多年,从无半点怨言,直到老伴87岁时才撒手人寰,离他而去。
王淑香一生勤劳刻苦,是个“敏于事而讷于言”的人。在哪经济困难的时代,她全家七口人,是生产队的老超支户。一家人的生活相当艰难,可她默默地辛勤持家,把五个儿女抚养成人。那年月,生活资料匮乏,三餐温饱难以为继,何以奢望鱼肉上桌。为了确保孩子营养,改善家中生活,她常常抽空迈开一双小脚,脱去鞋袜,赤脚到池塘里摸螺蛳,踩着齐膝深的池塘淤泥去寻河蚌,手拿畚箕去田沟里抓小鱼、泥鳅。使全家人能不时地尝到荤腥,有了蛋白质的主要食料来源,让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健康成长。
特别在炎热的三伏天,她头顶烈日出没在稻田的水沟里,真所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经常是为寻一碗菜,满身是泥酱,尽管如此,她每次捉小鱼小虾回家,想到了孩子们又能吃到“好菜”了,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笑容,如今当家里人提及此事,他总是乐哈哈地说:“那时捉到一条泥鳅,一个小鱼,比现在捡到金元宝还高兴呢!”充分说明了王淑香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的艰难。
王淑香终生劳作不缀:年轻时一日三餐,浆洗缝补,养鸡饲鸭,喂养生猪,从早到晚,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直到年纪90岁了,自己的小件衣服还是自己去井边打水洗衣。
小媳妇见了不让她去洗,邻居晚辈在井边遇见她都会帮她打水,但她为了不麻烦人家,往往清早趁井边无人之时,自己打水洗好衣服回家。晚辈怕她劳累劝他别起得那么早。她却乐哈哈地说:“年纪大了醒得早,动动筋骨身体好。胫骨不动要迟钝,成了老年智呆症!”说的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古来父母曰“严慈”,称母亲为“慈”,年届期颐的王淑香是十里八里闻名的慈母。她的一生除了操持家务之外就是养育孩子,前半辈子含辛茹苦抚养五个子女成人,后半辈子不辞劳苦帮衬儿女们拉扯大8个孙辈,王淑香的一对外孙儿女,因为缺少奶水,是她用米糊一汤匙一汤匙喂养大的,外孙女生病在杭州住院,王淑香就将一日三,三日九积攒起来的满满一篮鸡蛋搭便车送往杭州,当时杭新公路坑坑洼洼,一路上怕鸡蛋震破,她把篮子紧紧地抱在怀里,眼睛盯着篮子里鸡蛋的纹丝动静,从新安江到杭州颠簸了四个多小时,才安安稳稳地送到了医院。
在王淑香眼里,儿子媳妇女儿女婿“手心手背都是肉。”晚辈有过错,王淑香从不大声训斥,总是轻声细语地谆谆善诱,且点到为止不唠叨多言。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村里办集体食堂。
一天早上,王淑香叫十几岁的女儿捧着盆子,带着饭票去食堂打荞麦菜羹(乔麦粉加菜混合的羹)。女儿打好荞麦菜羹回家的路上被石头跘倒,一盆荞麦菜羹倒了个精光。女儿哭哭啼啼捧着空盆子回家来了。
王淑香见了大吃一惊,她知道没有这盆荞麦菜羹就意味着什么,粮食那么困难,她心痛极了,她愣了好一会,最后她弯下腰摸摸女儿的膝盖轻声地问:“孩子!膝盖跌破了没有?”
女儿手揩着眼泪摇摇头,王淑香才放心地微微一笑:“好了!人没有伤害是最大幸运。”她没有一句责怪女儿的话,却自己找了些野菜来充当早餐全家人都早餐。
大儿子13岁时,只身前往10多里路外的屏风庵山上砍柴火,一路奔波,砍好柴火已是中午了,他挑着柴担咬紧牙关往家走,当他挑到石口凉亭时,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了。人乏肚饥实在走不动了,在这紧要关头,他突然发现母亲来接他了,母亲走了8里路出现在他眼前,顿时汗泪加交十分激动地说:“母亲……”什么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母亲见儿子平安地回来了,一路上的疲劳一扫而光,立即接过儿子的柴担,轻轻地说:“以后砍柴千万别跑这么远了,就近砍点茅草,柴禾不也是同样烧吗?免得母亲在家里提心吊胆,为你外出砍柴不放心。”
人说女婿是半子,王淑香却把女婿当作亲儿子,当年女婿在本公社教书,中餐饭在学校食堂蒸的,菜肴自带。王淑香每天总要为女婿变换花样准备菜肴:不是青椒炒肉片,就是青椒炒豆腐干外加一个荷包蛋,还有时是青椒煮泥鳅干,青椒生炒蚌肉丝,将个北佬筒(搪瓷罐)装得满满的,赢得同事都美羡。当时王淑香家中有几个孩子才十几岁,见餐桌上有好菜免不了自嘴馋,想夹上一两筷子尝尝,王淑香看到后,将孩子的筷子轻轻按下,小声地说:“那是姐夫的菜,一则他教书工作辛苦。二则太吝啬同事看起来也不像话,希望孩子们明白。”如今每当娘舅们不经意聊起哪些陈年往事,。已经退休多年的女婿听到后总是老泪盈眶,久久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激之情。
王淑香识字不多,却牢牢记住“昔孟母,择邻居”的故事。懂的读书识字的好处,一心想培养儿孙成为有文化知识的人。子女们所处的学龄年代正处经济较困难,上学读书的人不多时期。女儿在小学读书时学习成绩好,健康活泼,能歌善舞,在学校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女儿要帮助父母支撑家庭,因此早早地辍学了,县剧团下乡招考演员,女儿身材,声调、唱腔样样合格,但因女儿学历不合格而痛失了当演员的机遇。让王淑香留下终生遗憾。大儿子不仅聪明而且天赋很高,小学升初中会试获得全公社成绩第一。但是一则家庭困难,二来当时信息不灵通,不知道国家对家庭困难的子女有助学金,糊里糊涂地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可他小学毕业辍学在家务农,每逢下雨下雪不能下地干活时,母亲就常常督促孩子们说:“不能下地干活,在家看书识字学点知识以后总会有好处的!”母亲殷切的教导。促成孩子长大当工人后,积极参加职工函授,不仅在文化上拿到了中专、直至浙工大等进修的文凭,并在工作上取得不俗的成绩。
让老人感到欣慰的是孙辈、曾孙辈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年华,人人都有机会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至今王淑香的大家族中有本科生,研究生毕业的就有七八个,他们个个在各自的不同岗位上为祖国作出贡献。王淑香面对满堂子孙高兴地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只要肯读书、能读书都可以读到北京、外国去,人人都可以成为有本事的国家有用之才!”
“孝”是毛氏门风的历史传统,王淑香嫁到毛家以后,牢记当年乡村姑娘们传唱的《花名宝传》的歌词:“桃花开来早逢春,门前大树好遮阴。孝敬公婆为第一,自己也要做娘亲。……她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对公婆、长辈又孝又敬,事事关心。
冬天,凌晨就把火盆端进公婆的房间里,让老人感到好媳妇的温暖;夏天,傍晚时分就给公婆擦洗凉席,驱赶蚊子,让老人们舒适的入眠,长辈们称赞她是个贤淑孝顺的好媳妇。老人尽孝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事迹深深地教育了晚辈,如今几代儿孙对长辈尽心尽孝,其动人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晚年,王淑香遇上了好时代,日子过得十分舒坦,赡养有儿女,看病有农保;国家还有高龄补贴,村里过年过节有慰问金,孙辈又孝敬,亲友有馈赠。吃穿住行,人情上下,营养滋补,概不用愁。
进入80岁以后,老人成了“旅游忙人,儿孙们都想请老人见见世面,欣赏祖国大好河山”;
83岁时,外甥女陪她乘快艇畅游新安江,饱览山水美景。老人欣喜之余还童心未泯,要求快艇驾驶员在江心加速转圈冲浪,欢心与浪花齐飞。
87岁时,大儿子与女儿女婿陪她乘火车专列赴香港、澳门旅游。在出车站时,人潮如激流,穿地道、过栈桥,老人跟不上,儿子干脆将母亲背上,汇入奔跑的人流。
88岁时,在上海工作的孙子邀请奶奶及爸妈参观世博会,还登上高达421米高的金茂大厦88层,在360度旋转的餐厅鸟瞰大上海,大都市的繁华景象,让老人十分兴奋,连连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91岁时,小儿子和外孙女陪老人送小孙子上北京读研,来回坐高铁动车及乘飞机,坐轮椅畅游颐和园、长安街、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遗容,帮助老人实现了夙愿。平时,老人经常到杭州孙女、外孙女家小住,孙女、外孙女陪她泛舟西子湖,看西博会烟花,上西溪湿地芦花,品日本料理。
现在农村发展了,农民生活改善了,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时兴请有名气的剧团村里演戏。此时,王淑香老人定会邀请4个妹妹赶戏场。五姐妹一排坐在台头前,一排白头发,个个腰板笔挺,岁数相加超400,成了戏台前一道别样的优美风景线,迎来了多少观众羡慕的眼光。老人的孩子们则围着老人们乐哈哈地迎来送往,游村观光,安排食宿,做好老人们的后勤。
2017年8月13日,王淑香不慎在家中跌倒,让医院急救。经医院检查:颅脑破裂出血,血压波动大,说胡话,大小便失禁。儿女、媳妇、外孙等人一天24小时陪护,院方鉴于患者已96岁高龄,不宜动手术。虽经医院及时救治,病情也有所缓解,但难以完全康复。子女再三建议医院让老人回家疗养。其言下之意:命有定数,寿有竟是,能否好转只看老人体质的造化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子孝唤转娘吉安。老人回家后服药,饮水靠鼻饲,每次要清洗。消毒尿道口。导尿管拔除时其间,用尿不湿加便盆,护理很麻烦。但儿孙媳妇们把老人照顾的清清爽爽。可老人仍然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昏睡,整整一个月粒米未进。靠营养液维持生命。于是子女们订出了“家庭护理须知”,实行每天24小时轮流陪护;并做好定时量血压,测脉搏,查尿量:并每天定时翻身,换衣服。
老人是随小儿子家吃住的,老人的一日三餐全由小媳妇负责安排。小媳妇尝试用汤勺喂替代鼻饲,早餐牛奶,包子,馄饨、稀饭轮换着吃;中晚餐则根据老人平时的口味,主食副食炖烂吃,水果切成薄片入口;鸡蛋变着花样蒸、煮、炒、煎而食。
儿女知道老人胆小要儿女陪侍睡一起,于是房间内并排安放两张床——普通床、病床。由于老人原本身体素质好,没有其他疾病,生命力十分顽强,经过4个多月精心护理,奇迹终于出现了。可以搀扶着走几步路了,上厕所,坐轮椅上桌吃饭。遇到天气晴朗气温宜人的日子,大儿子推着轮椅陪她参观航空小镇的飞机咖啡厅。三儿子推着她在公路绿化带赏花坛上的花朵,身体慢慢地一天天好转。后来渐渐地恢复到借助手扶推车椅在平地上散步,甚至去十里路外的女儿家小住,还去杭州参加孙女驻新屋庆典,村里人见了,都说:“老人福气真好,子孙后代这么孝顺,如此服侍,鲞鱼也能活起来!”
俗话说:树老怕虫,人老怕跌。2017年底,老人又从沙发椅上滑落下来,后脑着地。经医院检查,脑组织严重受损后出血,颅内有血块,经邀浙二医院专家网上会诊,确诊为植物人。院方认为患者高龄严防时有不测,回家准备后事。
百岁老人不嫌老,满堂儿孙尽孝心。老人回家后,子女们一致认为“植物人”也是人,而且是最需要人关怀的人。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育成人,恩比天高,只要母亲还有一口气,母命至上,决不放弃!儿孙们请教医务人员提高护理级别。因陪护母亲工作量较大,二儿子原在杭州打工,辞去工作回家服侍老人,五姐弟轮流每人两昼夜陪护。针对植物人没有知觉,陪护者细心观察揣摩,了解病人需求。为了增加营养,一日三餐米饭加新鲜蔬菜,鱼、肉剔除骨刺,用榨汁机打成浆糊状,用小汤勺撬开老人抿紧的双唇,一汤勺一汤勺地喂,喂完一小碗常常要一个多小时。
病人床前孝子多,一天,轮到女儿护理了。女儿虽年纪已经70多岁,腰椎骨又不好,但还是坚持准时到达母亲床前,那天老人因上火吃了一点偏凉的草药,拉了4次肚子,为母亲换尿不湿、擦身、换衣裤,端洗尿盆等,累得女儿腰部像要断了似的疼痛。幸好小媳妇来帮忙,否则也要累倒在床了。
轮到儿子值班,擦身,换衣,显得笨手笨脚,又只得依靠小媳妇的帮忙才完成。今年七月老人胸前生脓包疮,经药物治疗、精心护理后终得痊愈。可浓包疮刚好背上有长了痱子。二儿子听说艾草灰涂抺有效,试了几天,果然好了。
老人出院时,外孙女考虑倒外婆长期卧床,易生褥疮,引发感染,就买了一张充气的老年病人医用活动折叠床。外甥得知外婆便秘,马上替外婆买了土蜂糖服用。
2018年的一天,大儿子值班室见母亲奄奄一息,神态异样,给她喂药撬不开嘴,就赶忙与弟弟商量,紧急邀请医师来家诊断,并立即送医院检查,结论出来了:原来是患了肺部感染的并发症。立即住院治疗20余天,又一次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慈母病缠身,孝道在传承。三儿子在当地工作,平时老人的日常起居,晨昏两问安。偶尔小病小痛全靠他们照料,村里人称他们为孝子。老人辈分高人缘好,自患病以来看望他的亲朋好友自然多,家里常常宾朋满座。小儿子夫妇迎来送往,殷勤招待。大家夸奖小媳妇得了婆婆的真传。儿孙们听说,多与植物人交流,会有唤醒她的可能。于是他们经常自问自答地与老人聊天,孙辈们更是凑近老人的耳朵低声叫:娭毑,(方言,即祖母)外婆、太婆地叫唤。
凡是节假日,老人膝下的四代人都会聚拢倒老人身边以尽孝道,几个曾孙用稚嫩的小手摸着太婆脸上的老人斑,奶声奶气地说:“你脸上这是什么呀?痛吗?太婆,你看看我们呀!即使你是机器人,我们也一定要把你唤醒!”老人卧床已三年有余,身上从未生过褥疮,肌肉也未见萎缩。体重反而有所增加,为了及时了解老人病况,家里建了微信“毛家”群,老人无意识的一颦一笑或偶尔一睁眼或含糊的发声。都会迅速在“群”里传开,给全家人带来希望的曙光。
爱在延伸,孝在传递。被毛家几代人母慈子孝品德所感动的人们,也以实际行动向老人行孝道,献爱心。几年来医务人员凡病患有求都会应邀在第一时间上门诊治。有位医术精堪的医师是老人外孙女同学的丈夫,多年来利用休息时间到毛家来为老人诊断医治,防止老人病情恶化,其他医生也有求必应。有个护士三年多来定期上门来为老人置换尿道管,处理局部感染,传授护理知识。她们多年如一日地不取分文报酬地热忱为老人服务,成了老人免签约的家庭医生。
老人在病中还得到村镇领导,族中晚辈,亲朋好友,左邻右居的多方关怀,老人的事迹还上了村文化礼堂“孝道文化”展示窗。
2018年12月有家庭申报,村镇审核。市残联核发老人为一级残疾人证书,每月享受1500余元(包括高领津贴)的各种补助。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好事。
2020年初,武汉突发冠状病毒肺炎,众志成城,举国驰援抗击疫情,国家不惜代价抢救高龄危重患者,将高龄老人视为国宝,谱写了一曲生命至上的伟大颂歌。此事极大地激励了老人的儿孙以及周围人们的信心,更好地孝敬长辈关注老人!
寿高德望的王淑香老人,虽近几年来病魔多次缠身,虽经自己顽强拼搏,儿孙们的极力抢救,但终因年迈体弱,经不起病魔反复折磨,最后还是成了植物人。
但孝心满怀的的晚辈们思念心切仍不放弃,他们自动地组织起来守护着老人,看着老人是神色细心照料,她们与周围爱心服务者一起关注着老人的纹丝变化,对症饮食。使老人一直与儿孙一起温暖地生活着,仍然是心头无忧愁,脸上有笑容,正如一位曾孙说:“太太听到咱们的声音,心里很高兴呢!”
是的,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孝道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弘扬中华美德,传承母慈子孝的传承越来越深入人心,你瞧!现在全社会所有的老人不都是高高兴地跳着广场舞,旅游全中国,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颐享天年、欢度晚年着吗?
王淑香家族母慈子孝率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大家都知道这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社会进步将产生重大作用:它有利于改善当前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造就优良品格;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改善和建立起适应我们当前社会人与人的思维和道德标准。建造出一个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因此它是人人需要,人人都渴望拥有的。
确实,心怀感恩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精神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恩让我们认识到他人的善良;感恩让我们珍视每一次帮助和支持。当我们感恩时,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的行动是温暖的,我们的世界因此变成更加光明和充满希望。
修改于2024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