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乡村大变幻,吃的住的城市样。
就说我家住房吧,它的变幻谁能料。
我出生在浙中小盆地浦江南山脚风景区,这里可是个山清水秀,风景诱人的好地方。说起我家住房的变幻,那还得从我的老祖宗——爷爷说起。
爷爷出生在十八世纪中期,当时由于长毛(太平天国军队)进入浙江。一天中爷爷的父母双亲、兄弟姐妹七口之家在乱世中死于非命。十几岁的爷爷躲进了水缸里才成了家中唯一的幸存者;一向娇生惯养的爷爷就成了衣食无靠、孤苦伶仃、受人欺压,诈骗的孤儿。由于一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爷爷;既不懂事更无能力料理家务,常常是“借赊钱物难偿还,只能给人田和房。”他买人豆腐赊了账,时间久了没法还,他就给人一间房;邻居给他麦饼吃,吃了几次就给一丘田;即使是三病四痛患感冒,邻居从地里挖了茅草根,煎好给他服,几次后也给人家一座山……村里人至今还传说着:豆腐房、麦饼田、馄饨山、稀饭地……的典故。远近亲戚见他如此无能地大手大脚糟蹋祖宗产,都认为家道不幸出败家子了,避而远之不再与他来往了。就这样把好端端的一份家产,到了他手里就败得剩下他自己住的一间房、几丘无人垦种的山垄田。
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很快就得娶亲结婚了,可是这样的衰败的家境,浪荡的人品,谁家的姑娘肯嫁给他。俗话说:“邻居巴不得你倒,亲戚巴不得你好”就应验与他。眼看就要到三十岁,左邻右居看着他那浪荡相,在一片讥笑声中等待着他的末代下场,瓜分他的破落家产;不亲不关心,有情义的亲戚终于看在他父母往日的情分上;虽怪他把一份上等家产败光了,落成今天这个惨景,又气又恨,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有血缘的他末代下场。于是千方百计为他寻找姑娘;天无绝人之路,终于从五里外的邵村找来了一位盲姑娘。因为这盲姑娘是先天就盲的。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实践摸索,凭着耳听声响,手摸实物判断来者是什么,而且凭着勤快触感的手判断这是什么,奇异的记忆练就了一套料理家务的本领。爷爷自从娶了奶奶以后,家里料理的井井有条生活也开始正常了。奶奶还督促、安排爷爷今天该干什么活儿,庄稼该上什么肥料,并经常询问爷爷地里庄稼地长势。爷爷在奶奶的精心扶持下,一个像样的家就很快就建立起来了。亲戚又川流不息地来往了、邻居也刮目相看;正如奶奶说的:“亲戚是条龙,来去可神通。”不到十年工夫,奶奶就生下了三儿两女,个个白白胖胖、人人茁壮成长。这在旧社会医疗条件如此差劣的情况下简直是个奇迹。于是奶奶养儿育女的手法闻名乡里,誉满邻村。左邻右村这个领着孩子来认她干妈;那个领着孩子来叫她念经过关,都说经奶奶神手摸摸也快长快大。说也奇怪有的孩子经奶奶的念经,按摩果真好起来了,这也许是奶奶的精神疗法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奶奶的谆谆教导,自己的这些孩子从小就“勤耕苦种好学风,砍柴种地打长工。”奶奶听在耳朵里,喜在心上。但这么多人挤在一间房子里怎能生活。于是孩子们把村里平时听到的传闻:“豆腐房,麦饼田…..搬了出来;加上奶奶的逆攻:“是啊。要不是您这个败家子,孩子们也不要遭这样罪……”
爷爷深感在乱世中败了家,有愧对子孙……想起自己这把年纪,在家里也起不了主导作用,其实活在世间也是多余的……由于一时想不通,就不声不响喝下了盐卤(做豆腐的凝固剂)自尽了。从此全家人在奶奶的主导下,就在自己房子的南边盖起来两间黄泥屋。奶奶为了使自己身边有个贴心人,又可以当眼睛使唤,就在邻村找了个童养媳,以辅佐她料理家务之用。“树大开丫,儿大分家”大伯、二伯很快的娶了亲,分了家;紧接着两个姑姑有先继出嫁,家里的童养媳,也就成了我的妈妈了。爷爷祖传的那间旧房就成了我的家。
这间房子看起来十分美观,结实,据前辈人说这间两层楼房里曾办过私塾,但以我们的眼光来看不仅光线昏暗,而且十分潮湿;晴天还可以勉强凑合用,一到下雨天,几乎整天昏暗的,我也不知道学子当年是怎么学习的……
父亲成家以后正好遇上土地改革运动。那时候“分田分地又分房,劳苦人民喜洋洋”;由于我家人口多,不但分到了土地、耕牛、农具,还分到了一间新楼房。此时父亲捧着毛主席的像,逢人便说:“自从盘古风天地,哪有这样的好主席。分田分地分房屋,劳苦人民永远记。”从此他积极响应党的各项政策法令,交公粮、援前线;积极鼓励子女当好人民的干部;为了发展副业,搞好生产,大力开展养猪、养牛、养鸡……家中的房子实在挤不下,就在楼房的后面盖起来黄泥屋,作猪栏、牛栏、厕所之用。由于当时打的泥墙既没有石灰更别说水泥,全是黄泥垒成。所以每到梅雨季节父亲就不得安宁。怕泥墙下半截就烂脚倒塌,而泥墙最怕的是烂脚,所以三年两次的房子倒塌成了父亲的心病。记得有一年梅雨绵绵,几十天不断,父亲眼看泥墙脚一天一天往上霉。父亲拿起锄头前去疏沟利水,正当他戴笠披蓑疏导时。突然“轰”的一声泥墙倒了。父亲的大半个身子埋在泥里,幸亏抢救及时只受了些伤疼,不然后果不敢设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九七六年暑假正当我参加了工作,自立了门户,小家庭的生活沉浸在欢乐、温饱之中时。一场大火的降临把宽敞的房屋伴随着安静的生活在个把小时烧成了灰烬;使我成了一无所有的无产者。穷则思变,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画最新最美画图。我决心在造房上另别蹊径,选择适应我个性地方;为此我特地去外村参观住房的构造,环境的搭配。回来后我选择了环境幽雅、场地宽裕、水源充足的地方定基。由于急于居住,在亲朋好友的开导下,村民、学生家长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独门独户的三间泥墙楼房化了三个月时间造成了。门前有花坛、池塘、绿树,幽雅的环境博的村民啧啧称赞。这别致、独特楼房的出现给村里住房建造起着潜移默化的诱导作用。可惜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经济的困难,打的是泥墙、盖的是土瓦无经久耐用。
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使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对那些泥墙土瓦该是淘汰的时候了,山村也模仿起城里人的钢筋、水泥、红砖造房了。十年以后,由于孩子的长大,家庭收入的丰厚,生活的富裕促使我要改变住房条件。于是经过审批在自己的自留地上建起来三间四层、适应现代潮流的楼房。这楼房家中有鱼池;房前有宽阔明堂,名堂两边两行郁郁葱葱的橘子树。每到春天,桔子花开花香扑鼻,来往游人赞不绝口;后面是两个花坛。每到春秋两季。菊花、桂花、碗枝花…..盛开,步下石阶就是公路。来往行人抬头观看,啧啧称赞:“这房子要数邻近村庄最高最美了……”
特别最近这十年,孩子长大各立门户了,我也该是退休的年龄了。为使自己安度晚年,我把那三间旧泥墙屋拆了,在原地盖起了新时尚的小别墅。经过半年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如今走进室内就是迎客厅、内设厨房、餐厅、书房;层层有洗手间、浴室、凉台;还设有储藏室、体练场;别墅内还设有鱼池、花坛……外观大方、壮观,设施齐全、合理。走出别墅,又是花坛、车道、停车场,水平似镜的池塘……别墅四周“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花香芬芳蜂蝶萦绕。”好一个新型的绿色庄园啊!
近年来我家一直比较顺心。但我总感到我家的兴盛、崛起于住房似乎蕴藏着什么。那就是时代的前进,炎黄子孙攻坚克难,自强不息、奋斗进取创新精神的体现。从我爷爷、父亲走完艰难一生看,他们为生存而奔忙,活得那么艰难、辛苦。养活一家人多么不容易啊;而我从1976年至今三次造房搬迁,一次比一次居住条件优越,时尚,更让我欣慰的是如今我们俩老竟然住进了别墅,安享晚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通过我家祖孙三代人住房的发展、变化,使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当今祖国在巨变,生活在嬗变,住房在演变,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