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威力大,长安已未旧面貌。
钟楼虽在成新景,雁塔重修别有天。
西市唐风犹昔貌,北城汉阙只残垣。
芙蓉园内诗林谒,华清池内显真情。
我随团进入西安,那真是游不完、看不够古都长安的美景啊!这里不仅有秦始皇兵马俑、钟鼓楼、大雁塔,还有华山。我们现在又乘车来到华清宫。它位于西安市三十公里的临潼区,南依骊山、北依渭水,紧依长安。周、秦、汉、隋、 “千古一帝”秦始皇于此“砌石起宇”,名曰“骊山汤”;汉武帝对“骊山汤”又增其旧制;北周武帝时,乃造“黄堂石井”,隋文帝称帝三年,为美化温汤环境,而“列松柏数千株”;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营建“汤泉宫”。并亲笔御书《温泉铭》。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几经扩建,公元747年新宫落成,易名“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就是描绘华清池众多的宫阙和美丽的景色。
围绕时代的兴亡更替,华清宫盛衰变迁,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寻古觅幽,憾叹咏怀,创作了无数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诗词歌赋,真所谓又赞有叹又怨又咒……
华清宫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罗曼史而著称的。帝辇恒从十月来,羽骑云游映山绿。”据记载,从公元745年至755年的每年十月,唐玄宗都要携贵妃和亲信大臣来华清宫“避寒”,直到翌年暮春才返回京都长安。温泉沐浴、梨园听音,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这里最罗曼蒂克的生活。期间处理朝政,商议国事、接见外使都要在这里进行,华清宫逐渐成了当时的政治中心。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宝15载(756年)六月,安绿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西蜀,通过马嵬城,扈从部队因怨愤而哗变,自行处死奸相杨国忠,并要求玄宗处死杨贵妃。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事变”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隐影隐情,便随着一个女人冤屈的脚步向着一个终点慢慢地走着。
实在有失公允,杨贵妃并非像武则天、慈禧那样掌权之人。除了和唐明皇有着缠绵的爱情生活以外,也未曾干扰过朝政。皇帝、贵妃也是人,他们除了位高权重以外,他们在情感需求上与普通人没有两样,李扬之间纯真爱情自然也就无可厚非了。因此,误国的责任理应由唐明皇和佞臣杨国忠负责,杨贵妃是杨国忠的妹妹,但乱朝之事是杨国忠为首,无论如何也不能该有杨贵妃埋单。如果是为了平息安史之乱,那么杨贵妃应该为国捐躯了。按照褒奖抚恤条例,杨贵妃至少该 获对“大唐英烈”荣誉称号。
游览了华清池,思绪万千、情绪异常,既为玄宗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更为李扬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
中国历来是一旦江山移主,朝廷动乱,一切罪孽都归于女人身上。历朝历代那个记载历史的人为讨好当今的圣上,总把应有的罪名加在一些善良的女性身上。
照古代的皇帝拥有无上的权力,将天下的美女困在深宫院子里,怕这些女人与别的男人沾染,于是就建起了三宫六院,给个名分,把这些女人锁在里面。意思是说现在这些女人都是寡人的了,要是谁染指,就跟寡人过不去。知道了,轻则人头落地,重则满门抄斩,诛灭九族。那个男人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去沾染。所以大部进宫廷得不到皇帝宠爱的女人都一边叹红颜老去。一直到老死在宫里。或者按照皇族的安排进尼姑庵伴青灯木鱼为一生。
依天涯看皇帝老儿就算是一个换一个,每一个都轮一遍,人生短暂几十年光阴就过去了。所以在宫廷里生活的皇后、嫔妃、娘娘、才人等众女子都在为一个男人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暗度成仓,凡是自己有利益接近臭皇帝的都不惜一切手段,处于宫廷中的女子大多数进去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因为环境改变了她们的良心,换一句话说,这一切罪孽都是皇帝老儿和当初那些拍的皇帝老儿高兴所立的规矩造成的。
唐明皇与杨贵妃也可谓是三千宠爱于一身了。这是生活在宫廷里众女子无上的荣誉。可自从拥有美人以,他老人家整日沉醉于美色之中,连早朝也赖得去上,倒置了后来“安史之乱”,内部有引起哗变,,一切矛头都指向杨贵妃身上,好像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就是她一人。把杨贵妃火火吊死在马嵬坡。
杨贵妃被吊死后,“安史之乱”平息了。也没人说唐明皇好色,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了。修史的大概都在讨好皇族,顺其自然把一切罪名都加在杨贵妃身上,反正历史上有关“红颜祸水”之说又不只第一例,多一例又何妨,天下谁敢说修史的胡言乱语。那简直就是跟大唐过不去,逆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杨贵妃也就“顺理成章”的背上了“红颜祸水”的罪名。唯这些人说,能背上这些罪名的女人,大都不是等闲之辈,一般女人想背也背不上呢!哈!哈!杨贵妃泉下有知也该谢谢这帮人了。
后来很多人的诗文骂杨贵妃,也有很多诗文为她鸣冤。骂杨贵妃的大都是痛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行为;为她喊冤的大都是她倾国倾城的容貌惋惜。后来唐朝末代那个说自己打球的技巧可以考状元的僖宗皇帝,为避黄巢之乱,也逃到了马嵬坡。有人便在马嵬坡的驿馆题了一首诗,至于是谁题的,有的说是罗隐。反正不管是谁,这人题诗的目的好像为杨贵妃鸣不平,诗云: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贵妃。大概意思说,这一回,你们的后人逃到马嵬坡,不再埋怨杨贵妃了吗!也算为杨贵妃洗脱一番罪名。
我站在华清宫前沉思:杨贵妃一名弱女子,为情为爱为男人,这又何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非议啊?笔者认为:因为杨贵妃长得太美,倾国倾城,不仅非议多,而且“红颜薄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