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总有一些地方,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记忆的天空,熠熠生辉。黄柏河,这条流淌着岁月故事的河流,悠悠地经过远安的嫘祖镇。这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承载着我无数珍贵的回忆与深厚的情感。
因为黄柏河我结缘了嫘祖镇,才有了我的嫘祖情。
嫘祖镇,因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元妃嫘祖的诞生地而闻名遐迩。嫘祖,这位伟大的女性,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创了养蚕缫丝的先河,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功绩,不仅被载入史册,更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了这片土地永恒的精神坐标。嫘祖镇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于齐地。2001年4月,原苟家垭镇和望家乡合并组建荷花镇。2014年10月,荷花镇更名为嫘祖镇。
嫘祖镇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桑蚕大镇,该镇嫘祖文化丰富,底蕴深厚。《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嫘祖是中华儿女的伟大母亲,她发明了植桑养蚕和缫丝制衣,使人类从蛮古洪荒进入了服饰文明;她辅佐黄帝治理天下,与黄帝一起开创了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时代。
据史书记载,古西陵就是当今以宜昌为中心的西陵山脉,而嫘祖镇就处于西陵山北部,属古西陵范围。《夏本纪第二》称荆州贡品“其篚[fěi]玄熏”,就是用嫘祖故里的“垭丝”加工而成的。“垭丝”因产于苟家垭(嫘祖镇旧称)而得名,其技艺推广至全省乃至周边省份,且均以“垭丝”命名,畅销于海内外。该镇民间延续千年的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嫘祖生日)祭祀嫘祖的远安习俗,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考证,嫘祖出生在古苟家垭的雷家冲。 在嫘祖镇的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嫘祖的动人传说。相传,嫘祖小时候在桑树林中玩耍时,偶然发现蚕儿吐出的丝又细又长且坚韧无比。经过反复尝试,她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方法,让人们从此告别了以树叶兽皮蔽体的时代。还有一次,嫘祖为了将养蚕缫丝的技艺传授给更多人,不辞辛劳地来到一个偏远的村庄。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村庄逐渐富裕起来,人们为了感激她,将她的事迹世代传颂。这些传说,不仅体现了嫘祖的智慧与善良,更成为了嫘祖镇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三月十五的庙会,是嫘祖镇最为盛大的节日,也是人们表达对嫘祖崇敬与缅怀之情的重要时刻。庙会当天,晨曦初露,嫘祖文化广场上便已人头攒动。广场中央,庄重的祭祀台早已布置妥当,台上摆满了新鲜的水果、香醇的美酒和象征着丰收的五谷杂粮等祭品。 随着悠扬而古朴的音乐缓缓响起,祭祀仪式在新修的气势恢宏的嫘祖广场上正式开始。身着传统服饰的主祭人神情肃穆,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祭祀台。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净手焚香,然后高高举起香烛,向嫘祖像深深鞠躬。随后,主祭人带领众人齐声诵读祭文,祭文声情并茂,表达着对嫘祖的感恩与敬仰,祈求嫘祖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祭祀仪式结束后,热闹非凡的民俗表演拉开帷幕。首先登场的是舞龙舞狮队伍,只见那几条巨龙在舞龙者的手中上下翻腾,龙身随着节奏左右摆动,巨大的龙头威风凛凛,龙眼炯炯有神,仿佛要腾空而起。舞狮者也不甘示弱,他们将狮子的灵动、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狮子时而跳跃,时而伏地,还不时做出一些憨态可掬的动作,引得观众们哈哈大笑,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采莲船和蚌壳精的表演也精彩上演。采莲船的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彩衣,手持彩扇,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轻盈地穿梭在广场上。他们模拟着在水中行船的姿态,船身摇曳,彩扇飞舞,宛如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而蚌壳精的表演则充满了诙谐与幽默,扮演蚌壳精的演员将两片巨大的“蚌壳”开合自如,里面的“蚌女”俏皮可爱,与周围的渔夫、孩童等角色相互逗趣,引发阵阵笑声。 在表演的间隙,广场四周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嫘祖镇的特色小吃香气四溢,有软糯香甜的米糕、酥脆可口的麻花、香辣过瘾的豆皮等,让游客们大饱口福。民间手工艺人也纷纷展示着自己的绝活,精美的蚕丝制品、造型独特的木雕、色彩斑斓的剪纸等,每一件都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 在嫘祖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嫘祖文化的印记。嫘祖文化广场上,那座精美的嫘祖雕塑庄重而典雅,她手持蚕茧,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仿佛在守护着这里的人们。广场周围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入了许多嫘祖文化的元素,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从黄柏河的天福庙水库到镇上有二十公里的路程。这一段路,见证了无数的艰辛与奋斗,也见证了伟大的水利奇迹。当时修建黄柏河天福庙水库大坝,工程艰巨,意义重大。修建大坝所需的许多条石,都是在镇上精心打磨成型,然后用板车运输到黄柏河上。宜昌、枝江、当阳三县的民工们,怀着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几万人肩挑背扛,日夜奋战。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历经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修建了天福庙水库大坝,开发建设黄柏河梯级水利工程,创造出了宜昌的东风渠灌区。 通过东风渠宛如一条生命的纽带,将水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宜昌东部三县。曾经干旱贫瘠的土地,在水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宜昌东部三县成为了宜昌的“粮仓”,为宜昌农业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黄柏河水利人,我深知这其中的不易,也更加感恩嫘祖的庇护。在这片嫘祖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我们传承着她的勤劳与坚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与水有缘,与嫘祖有情,我在这个小镇度过了整整三十年的时光,见证了它的变迁。它过去叫苟家垭,一个充满质朴乡土气息的名字,每一声呼唤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后来,它改名为荷花,在荷花绽放的芬芳中逐渐蜕变。而如今,它叫嫘祖,这个名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 在黄柏河结婚生子,转眼间儿子就大学毕业,面临选择的时候,妻子毫不犹豫的让儿子选择了远安,到沮河之畔的洋坪中学,五年之后轮流到了嫘祖,冥冥之中,这就是我们与嫘祖的缘分。 当儿子转战嫘祖镇中学的时候,我已离开了嫘祖,回到市局机关上班。妻子也从水库退休,过上了悠闲的生活。唯有儿子,选择继续留在嫘祖,在教育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儿子到嫘祖中学任教,我回嫘祖镇的心情有点激动,兜兜转转的,儿子也成了嫘祖人。看着儿子乐于当个山村老师,在嫘祖镇扎根,我心中感慨万千。这一路走来,我们一家人与嫘祖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我来到这里工作生活,到妻子在水库奉献岁月,再到儿子在此开启教育事业,这一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嫘祖镇的山水、文化和人情,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如今儿子随着嫘祖中学整体搬迁到县城外校,不过一年,外校更名嫘祖中学,呵呵!就是如此之巧妙啊!
如今,每当我想起嫘祖镇,心中便充满了温暖。那片土地,不仅给予了我们生活的滋养,更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慰藉。嫘祖情,早已深深扎根在我们一家人的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将伴随着我们,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寄托。在嫘祖精神的照耀下,嫘祖镇也将继续绽放它独特的魅力,这不,刚揭晓了“2024湖北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嫘祖镇名列第十八呢!
嫘祖不仅仅是嫘祖镇的,也是远安县的,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嫘祖,与嫘祖有缘的我等,即使是匆匆过客,也会把这份嫘祖情永远珍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