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个在粤东地区被亲切地称为“冬节”的日子,总是能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悄然唤醒内心深处最温暖的记忆。它如同一缕温柔的阳光,穿透冬日的严寒,照亮了归家的路。今年冬至前夕,我乘坐高铁,穿越半个广东,只为回到那个曾经洒满欢声笑语、如今却只能在梦中重逢的故乡,去重温那份独特的温情与牵挂,让心灵得到一次久违的慰藉。
潮汕地区的乡下,冬节作为“时年八节”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一个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绝佳时机,也是一年中最为温馨、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会提前数日开始筹备,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特有的喜庆与忙碌。而在这众多的准备工作中,制作汤丸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汤丸,这种用糯米精心制成的美味小吃,不仅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更承载着团圆和幸福的深刻寓意。
记得小时候,每当冬节来临,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围在母亲身边,看她如何细心地和着糯米粞,将一颗颗糯米团搓成小圆球,再小心翼翼地包入甜美的馅料。那一刻,母亲的双手仿佛拥有了魔力,将简单的食材变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而父亲,则在一旁的鉎锅旁忙碌地加柴火,准备将这份家的味道煮熟。汤丸在锅里欢快地翻滚着,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们在上蹿下跳,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诱人的糯米香气和蔗糖的甜味。当汤丸终于出锅时,母亲总是第一个动作就是装满一大碗,连同其他粿品一起摆上供桌,祭拜祖先,以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随后,她才会给我们每人分一小碗,八九粒丸子,数量不多,却足以让我们心满意足。喝着那甜蜜的汤水,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感,仿佛整个冬天都不再寒冷。
然而,冬节的庆祝活动远不止于“食汤丸长一岁”这么简单。更为庄重、更为神圣的,是祭祖仪式。这是故乡自古以来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节目,是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对家族传承的一种延续和尊重。在潮州人的心中,祭祖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寄托。
祭祖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种供品。这些供品的选择和准备都充满了讲究和深意。新鲜的水果代表着丰收和富足;精致的糕点则寓意着生活的甜蜜和幸福;香烛和纸钱则是用来敬奉祖先、祈求平安和庇护的。大人们会小心翼翼地挑选、清洗、摆放这些供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
到了冬节这一天,大人小孩都会早早地起床,穿戴整齐,带着供品和一颗虔诚的心,前往家族的祠堂或祖先的墓地祭扫(俗称“挂冬纸”)。在祠堂或墓地前,我们会先打扫干净场地,摆放好各种供品和香烛纸钱。然后,由家族中的长辈主持祭祖仪式。他会向大家简要介绍祭祖的意义和流程,让大家对这次活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点燃香烛后,我们全体成员会依次向祖先鞠躬行大礼跪拜,敬香三巡。随着香烟缭绕,时间似乎凝固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
在敬献供品时,我们会双手捧着供品,轻轻放置在供桌上,动作缓慢而恭敬。烧纸钱时,我们会格外注意安全,避免引发火灾。整个仪式过程中,我们都会保持安静和庄重,让每个人都能沉浸在对祖先的缅怀之中。此时,我仿佛能听到祖先们在耳边低语,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和庇护。
祭祖仪式结束后,我们会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粿品、毛蚶等节日特色美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欢笑。我们谈论着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回忆着先辈们的奋斗和付出,也畅想着家族的未来与希望。这些谈论和回忆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族和先辈,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父亲母亲已经分别离开我们32年和4年时间了。他们的离去,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今年冬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特意来到桑浦山他们长眠的地方,为二老扫墓。拔掉萋萋的荒草,砍掉葳蕤的藤蔓,清扫墓前的枯叶和尘土,我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墓碑上的文字,企望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点燃香烛之后,一对彩蝶时而围着鲜花、供品飞舞,时而停留在墓碑上,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相信这对彩蝶就是父亲母亲的化身,翩跹的身影让我看到了慈祥的父母在对着我们微笑,他们的笑容依旧那么温暖、那么慈祥。
我静静地站在墓前,凝视着周边的风景。冬日的阳光洒落在游子身上,暖暖的,如同父母在世时对我的无私关爱。晌午的北风虽然带着一丝寒意,但却并不凛冽刺骨,反而像一阵阵凉爽的秋风拂过心田。冬节扫墓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我对先人的思念却是轻盈而绵长的。这份思念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与故乡、与家族紧紧相连在一起。
在冬至这个充满思念的节气里,那永不消逝的汤丸香气和祭祖扫墓的传统习俗,如同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心坎。它们让我体会到了亲人间的温馨和亲情的弥足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故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情怀。扫干净场地,摆放好各种供品和香烛纸钱。然后,由家族中的长辈主持祭祖仪式。他会向大家简要介绍祭祖的意义和流程,让大家对这次活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点燃香烛后,我们全体成员会依次向祖先鞠躬行大礼跪拜,敬香三巡。随着香烟缭绕,时间似乎凝固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
在敬献供品时,我们会双手捧着供品,轻轻放置在供桌上,动作缓慢而恭敬。烧纸钱时,我们会格外注意安全,避免引发火灾。整个仪式过程中,我们都会保持安静和庄重,让每个人都能沉浸在对祖先的缅怀之中。此时,我仿佛能听到祖先们在耳边低语,感受到他们的关爱和庇护。
祭祖仪式结束后,我们会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粿品、毛蚶等节日特色美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欢笑。我们谈论着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回忆着先辈们的奋斗和付出,也畅想着家族的未来与希望。这些谈论和回忆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族和先辈,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父亲母亲已经分别离开我们32年和4年时间了。他们的离去,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今年冬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特意来到桑浦山他们长眠的地方,为二老扫墓。拔掉萋萋的荒草,砍掉葳蕤的藤蔓,清扫墓前的枯叶和尘土,我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墓碑上的文字,企望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点燃香烛之后,一对彩蝶时而围着鲜花、供品飞舞,时而停留在墓碑上,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相信这对彩蝶就是父亲母亲的化身,翩跹的身影让我看到了慈祥的父母在对着我们微笑,他们的笑容依旧那么温暖、那么慈祥。
我静静地站在墓前,凝视着周边的风景。冬日的阳光洒落在游子身上,暖暖的,如同父母在世时对我的无私关爱。晌午的北风虽然带着一丝寒意,但却并不凛冽刺骨,反而像一阵阵凉爽的秋风拂过心田。冬节扫墓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我对先人的思念却是轻盈而绵长的。这份思念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与故乡、与家族紧紧相连在一起。
在冬至这个充满思念的节气里,那永不消逝的汤丸香气和祭祖扫墓的传统习俗,如同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心坎。它们让我体会到了亲人间的温馨和亲情的弥足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故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情怀。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3日《潮州日报》07版百花台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