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山乡,位于广东揭阳砲台镇,是一个以谢姓为绝大多数的大型村落,俗称“桃山十八围”。自元末明初石氏祖婆带梅叟公在桃山开基立业之后,谢氏一族在此地发展迅速,至今人口已逾2万之众。仅明、清两朝间,桃山谢氏十多人中举(其中解元一人),出仕知州一人,知县十二人。近现代及当代更是人才辈出,可谓地灵人杰。
这座承载着近700年历史的村落,已被定为广东省第八批古村落,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去年底,我应邀为桃山量身打造《桃山之歌》,力图以优美的词句、激昂的情感,为这座古村落谱写一曲动人心弦的赞歌。歌曲经AI音乐制作后,旋律朗朗上口,一公开试播即备受各方好评,引发了人们对桃山的无限向往与深刻思考。
文化传承的深情吟唱
在《桃山之歌》开篇,我以“潮汕平原的风,吹绿中离溪畔,桑浦山的林涛,唤醒了千年村庄”为引,寥寥数语勾勒出桃山的地理风貌与历史底蕴。潮汕平原的风,带着岁月的温柔与坚韧,拂过中离溪畔,吹绿了桑浦山的林木,也唤醒了沉睡的古村。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为歌曲奠定了厚重的基调。
继而以“忧患、感恩、明德、厚学,桃山文化薪火相传”词句,直击桃山文化的精髓。忧患意识让桃山人在历史的风雨中屹立不倒;感恩之心让他们铭记先辈的恩泽;明德与厚学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桃山人。这不仅是对桃山文化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桃山人精神品质的生动写照。歌曲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展现了桃山千年不息的文脉,让听者在歌声中感受到桃山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历史记忆的诗意回溯
主歌部分通过对桃山历史人物与古迹的描绘,将古村落的辉煌过往徐徐展开。“桑浦山下,稻浪翻腾,梅叟公的智慧,石祖婆的慈爱,在这里,播撒了希望的种子和祥光”,梅叟公与石祖婆作为桃山先贤的代表,他们的智慧与慈爱如同阳光,照亮了桃山的未来。稻浪翻腾的景象则象征着桃山的富饶与生机,先贤们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古往今来百业旺,兴学育人鳌头占”,这句歌词凸显了桃山在经济与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百业兴旺展现了桃山人勤劳智慧、勇于开拓的精神;兴学育人则体现了桃山对教育的重视,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翱公英名垂千古,激励后代永图强”,南宋爱国诗人谢翱作为桃山谢氏的先祖,他的英名与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力量,让桃山人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自然风物的细腻描摹
有文友说,《桃山之歌》中对桃山自然风物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充满了诗意。例如,“龟泉汩汩芥篮翠,桃花灼灼遍地香”,龟泉的清泉潺潺流淌,芥篮的翠绿与桃花的灼灼红艳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图。
“古老神山,钟灵毓秀,跃禹门前,雅韵流觞,诉说着先贤的梦想。百岁坊下,岁月静好,解元石上,功名留芳,铭记着英才的荣光。”“桃山的风,吹过四季的轮回,樟树、柚木、红棉,捧出了处处欢颜。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饱含故事,每一缕风,都吟诵桃山人的辉煌与尊严。”
古驿道、玉麟关、神山、跃禹门、百岁坊、解元石、樟树、柚木、红棉等地标名木元素的融入,更是将桃山的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自然风物不仅是桃山的地理标识,更是桃山人情感的寄托与精神的象征。它们承载着桃山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桃山的变迁与发展,让桃山在岁月的流转中保持着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时代精神的高亢奏响
《桃山之歌》并非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与追忆,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桃山未来的展望与期许。“桃山的风,吹响了团结奋进的号角,心怀你和我的理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我们擎起民族复兴的旗帜,在时代之巅高高飘扬”,歌曲的结尾部分将情感推向了高潮。桃山人团结奋进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他们心怀理想,勇于拼搏,努力在时代的浪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梦想。同时,歌曲也将桃山的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展现了桃山人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责任与担当。这种时代精神的融入,让《桃山之歌》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与价值,激励着桃山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谢翱诗会”谢少波会长夸赞道:《桃山之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将桃山的历史文化、自然风物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为古村落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首生动的桃山史诗,让人们在歌声中领略桃山的古韵今风,感受桃山人的精神风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曾亲笔题词:弘扬桃山文化。不忘前辈殷殷嘱托,下一步,我们将专门邀请音乐家为《桃山之歌》谱曲……相信桃山这座古村落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2025年2月7日
(本文发表于2025年2月17日《揭阳日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