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海军的头像

杨海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2
分享

阳明洞的时光

穿过青苔斑驳的石阶,五百年前的晨露仿佛还悬在龙岗山的枝头。修文县龙场的阳明洞,在春日的薄雾中若隐若现。石壁上"知行合一"的刻痕被苔衣半掩,却仍透出穿透光阴的力道。指尖抚过先生讲学时倚靠的古樟,树皮皲裂的纹路里藏着当年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我总相信温润能化解世间棱角。在江南老宅长大的岁月里,祖父教我研墨时总说:"砚台要养,人心要润。"这些年捧着《传习录》行走世间,常将先生的"心即理"化作唇边微笑,任同事揶揄我代领苦差是"愚钝",由邻里笑我替人解围是"痴傻"。直到今年惊蛰前夕,手术室的无影灯亮起刹那,方才看清某些温情的底色。

病房的月光是冷的。那些曾在酒桌上拍胸脯的兄弟,此刻都成了通讯录里沉默的字符。倒是素日寡言的护工阿姐,每天悄悄在我枕边放支沾露的野山茶。想起去年寒冬驱车百里为某位远亲送药,车轮碾碎冰棱的声响,此刻竟比监护仪的滴答更清晰。

洞中残碑上的"致良知"三字忽在记忆里浮凸。那年深秋,我长久伫立在先生手植的柏树前,看金黄的柏子落满石桌。树影婆娑间恍见青衫文士挥毫写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如今方懂,有些情谊原是永远开不了的花。

出院那日,我又翻开泛黄的《瘗旅文》。先生谪居龙场时掩埋的异乡客,是否也曾将赤诚错付?但洞前潺潺的玩易溪仍在流淌,带着落花奔向山外的江河。我终于学会像洞口的古银杏那样生长——既向天空伸展温厚的绿荫,也在根系处筑起年轮的重门。

暮色漫过龙岗山时,守洞人点燃檐角的灯笼。那抹暖光恰映在"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碑刻上,恍若先生跨越时空的颔首。归途中,山风送来潮湿的草木气息,我知道那是五百年前的春雨,正在浇灌今夜的月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