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记得雪峰山褶皱里的光。
那些起伏的岩层如同被揉皱的丝绸,在暮色里泛着赭红的光晕。地质队员说这里保存着三亿年前的海洋记忆,我却分明看见岩缝间游动着银亮的溪水,那是资水的前世在闪烁。老乡用竹篾挑开岩壁上的藤萝,一枚菊石化石便露出螺旋形的纹路,恍若被时光凝固的浪花。
一、桥影录
资水支流在此处转了个温柔的弯,古石桥的倒影被波纹揉碎成细银。第一次触摸到桥身温度是在立秋后的黄昏,青石表面残留着白昼的余温,像老茶壶包浆般温润。放牛老汉的烟锅在桥栏磕出火星,惊起石缝里的蓝尾蜥蜴。"这桥每块石头都有生辰。"他指着桥基处斑驳的铭文,那些被风雨侵蚀的字迹像沉睡的蚕蛹,等待某个雨季重新孵化。
最动人的是风雨桥的清晨。当薄雾还在杉木瓦上徘徊,檐角铜铃便发出露水般的清响。七层飞檐逐级收束,如同瑶家姑娘盘起的发髻,木构件的榫卯间还留着斧凿的松脂香。卖竹篾器的阿婆在廊柱阴影里穿针引线,她的银镯与竹丝碰撞出细碎的乐音。某日暴雨突至,我蜷在桥廊看雨水顺着瓦当连成珠帘,竟在排水兽首的凹槽里发现明代匠人刻的蝌蚪文——那是镇水的咒语,还是留给后世的谜题?
二、宗祠志
宗祠的雕花门在梅雨季会渗出淡淡的桐油味。十二扇槅心窗棂藏着不同的草木纹样:紫藤缠绕忍冬,银杏托起木樨,每处转折都暗合着《园冶》里的构图章法。守祠人擦拭祖先牌位的麂皮已磨出毛边,动作虔诚得像在抚摸婴儿的脸。被香火熏黑的梁柱上,彩绘麒麟依然睁着漆亮的眼睛,看尽了三百年的红白喜事。
冬至祭祖时,天井里的八仙桌摆满供品。腊猪头戴着红纸花,糯米糍粑摞成雪塔。巫师摇动铜铃的刹那,穿堂风掀起神龛前的帷幔。烛火摇曳中,壁画上的先民正划着独木舟穿越雪峰山的雾霭,船头悬挂的牛角号还在滴落水珠。供桌上的米酒泛起涟漪,仿佛有看不见的手指在触碰时光的水面。更漏时分,守夜人往火塘添柴的间隙,会从梁上取下传了七代的牛皮鼓,指腹轻抚鼓面裂纹,如同触摸族谱上消逝的名字。
三、茶事笺
瑶寨的油茶香是晨雾最好的解药。老茶树虬结的根茎扎进片岩缝隙,树皮皲裂处渗出的琥珀色树脂,是山风与岁月共同熬制的膏方。采茶女的指尖在晨露中穿梭,竹篓渐渐盛满雀舌般的嫩芽,她们鬓角的银饰与茶叶一同闪着微光。炒茶用的紫砂釜内壁已结出茶釉,文火慢焙间,山苍子的辛香与野菊的苦味在空气里织网,惊醒了梁上沉睡的雨燕。
擂茶时刻最具仪式感。青石擂钵中,茶叶、生姜、花生仁渐次交融,擂杵起落间,翡翠色的浆汁在钵壁绘出年轮状纹理。当沸水冲入的瞬间,整个木楼都腾起金绿色的雾,雾气中浮沉着瑶家阿婆哼的古歌:"半山云,半山雾,茶树底下埋着银月梳..." 腊月围炉时,乌米饭(注①)的蒸汽裹挟着南烛叶的清香,恍惚间让人以为吞下了整座竹林的新绿。而陶坛里的腌酸鱼,在三年陈酿后剖开,鱼腹中的紫苏早已化作绛紫色的星辰。
四、市廛谱
市集的喧嚣往往从寅时开始。背篓相撞的声音像某种古老打击乐,新鲜松菌还带着夜露,野蜂巢渗出金黄的诺言。卖竹编的老汉十指翻飞,篾条在他掌心化作游动的青蛇,转眼又变成装蝈蝈的玲珑笼。某个霜晨,我见他用茜草汁在竹篮上点染梅花,枯枝般的指节被冻得通红,却将五瓣梅画得气韵生动——后来才知他是当年宗祠壁画的修复者。
中秋夜的河灯最是销魂。孩子们用南瓜刻成小船,老人叠的莲花灯里藏着写满祈愿的桑皮纸。当千百盏灯火顺流而下,资水忽然变成了倒悬的银河。对岸传来隐约的芦笙,吹的是《梅花三弄》的变调(注②),音孔间漏出的旋律被晚风搓成细丝,轻轻系在每个人的手腕上。卖灯老妪说,三十年前她放的河灯漂到洞庭湖都不曾沉没,"如今的纸太轻,载不动真心"。
最后一盏河灯消失在漩流处时,对岸推土机的探照灯刺破了雾气。新修的观景台上,钢筋正以榫卯结构不可企及的精度咬合,桥墩混凝土里凝固的鹅卵石,还带着资水旧河床的体温。
五、墟里烟
而今高速公路穿山而过,隧道的LED灯照着仿古风雨桥的轮廓。民宿老板在玻璃窗上贴出"正宗血粑鸭(注③)"的霓虹字样,却再难寻到用枞木熏烤的柴火香。新城区的腊味作坊里,电烤箱取代了火塘,青鱼不再需要三年等待,真空包装袋上的保质期精确到分秒。只有深山守林人还保持着用竹筒装盐的习惯,他门前的溪水中,依然游动着身上带朱砂斑的桃花鱼。
某个雨夜,我在咖啡馆听见熟悉的乡音。两位白发老者正用茶枯饼在桌面画着老宗祠的格局,他们争论天井里那株山茶是否开过并蒂花时,皱纹里抖落的,分明是旧时光的碎屑。窗外霓虹如海,而他们茶杯里沉浮的,依然是雪峰山云雾茶的银毫。服务生端来拉花拿铁,奶泡的漩涡里沉浮着咖啡脂的赭色纹路。老人忽然颤巍巍伸出食指,在杯沿划出三亿年前的海岸线:"看呐,菊石壳里的月光醒来了..."
玻璃窗上的雨痕将城市灯光折射成流动的星河,恍惚间,我仿佛又看见雪峰山的褶皱里,那些凝固了亿万年的浪花,正在月光下缓缓舒展。
【注释】
①乌米饭:以南烛叶汁浸染,古法需在竹甑中以文火蒸透,叶绿素遇碱渐成玄色。
②《梅花三弄》变调:芦笙将汉族古曲的角音转为瑶族羽调式,尾音如雪峰山雾霭般悬而不决。
③血粑鸭:湘西秘制,鸭血沁入糯米蒸制,需用雪峰山枞木熏烤九昼夜方得松脂香。
【创作手记】
光的辩证法
1.铜铃清光(桥影录)→ LED冷光(墟里烟)→ 拿铁拉花赭纹(异质时空)。
2.烛火在宗祠壁画上投出的牛角号水珠,与霓虹在玻璃窗折射的星河,构成文明光谱的两极。
3.菊石化石的螺旋纹路与咖啡拉花漩涡,形成地质时间与消费时间的镜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