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青简
平溪江的晨雾还未散尽,艄公的竹篙已搅碎了满江翡翠。这座被清代县志唤作"竹篙塘"的湘西南小镇,至今仍在每个晨昏吞吐着碧绿的呼吸。江水在此处打个旋,将两岸竹影揉成深浅不一的青,竹涛声里便浸透了六百年的潮润。
老街的竹骨伞次第撑开时,晒谷坪的竹席正铺展成金色海洋。新剖的竹篾还带着露水,在阿婆们指间翻飞成元宝纹箩筐。七月的阳光淌过篾丝间隙,在青石板上织出流动的星图,惹得黄狗追着光斑转圈。供销社老柜台里,竹筒装的杨梅酒沉淀着旧时光的琥珀,玻璃罐上褪色的"竹"字,仍能勾出当年竹排工喉结的滚动。
祠堂天井里,竹筛晾晒的紫苏与竹簸箕里的烟叶私语。守祠老人用竹烟斗叩响《竹王神话》的韵脚,青烟缠绕梁间燕巢,惊落的羽毛飘向供桌——那里新蒸的竹叶粑正褪去苇衣,糯香裹着箬叶的清气,将现代与传统糅成暖黄的雾,漫过供桌前那盏莲花造型的节能灯。
后山的竹林深谙共生之道。竹鞭在岩缝中走出九曲柔肠,这些地下潜行的绿色宣言,总能在春风里爆出新笋,比测绘队的图纸更早抵达阳光。猎户的竹酒壶晃过处,惊起的竹鸡将暮色踢成碎金,而斫竹人留在苔痕上的刀痕,转眼就被竹箨的蛇蜕覆盖,如同岩壁上新刷的生态标语,默默讲述生命更迭的寓言。
如今古码头改作的竹编体验坊里,外乡人的手指在篾条上重走茶马古道。老篾匠的孙子用短视频的荧光编织竹铃教程,背景音里的剖竹声依然带着露水清冽的"哔啵"。唯有镇小学旗杆那根老竹依然倔强,三十年前系住的红领巾如血脉渗入竹纹,在雨天显影出淡淡的朱砂脉络。
暮色漫过江面时,整座镇子沉入竹青色的梦境。那些未及言说的往事,都在竹笛孔洞中化成呜咽的风。当节能灯笼亮起星芒,有人看见1992年的萤火从竹根处升起,携着陈年竹纸灰,轻轻落在游客的汉服襦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