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志军的头像

杨志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4
分享

崀山词话

晨光初破,露重苔滑时登上八角寨。丹崖在雾海中浮沉,亿万年前的古陆盆地抬升,将三叠纪红色砂砾岩锻造成此刻的千峰竞秀。云气漫过海拔818米的鲸鱼闹海石林,恍若太白笔下"云青青兮欲雨"的谪仙遗墨。西南侧崖壁斜挂的钟乳石,滴落的水珠在赭色岩层上蚀出唐代摩崖的笔意,与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禅韵悄然叠印。

沿青石阶转下辣椒峰,赭红色崖体垂直节理如刀劈斧削,这是白垩纪干旱气候留给大地的掌纹。泠泠水声自209米高的线状瀑布传来,跌入由差异风化形成的围谷深潭。潭边"漱玉"石刻据《新宁县志》载为嘉祐三年物,柳宗元"影布石上"的月光,此刻正凝在潭底8米深处的鲕状灰岩表面。采药人背篓里新摘的七叶一枝花,露水滚过锯齿叶缘,恰似李清照词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晶莹。

正午攀至骆驼峰,日光将含铁砂岩晒作熔金。岩层倾角22度的褶皱带里,横生的华南五针松以每年0.3毫米的速度拓写年轮,虬曲枝干与黄庭坚"老松卧壑"的墨痕渐成镜像。忽有绿翅鸠掠过240米高的天生桥,翅尖扫落的石斛花粉,纷纷扬扬落进杜诗"山青花欲燃"的平仄。

梯田叠翠处,紫云英的淡紫漫过明代屯田的埂线。老农递来的云雾茶,叶片上犹带海拔550米处特有的白毫。瓷碗里沉浮的不仅是陆游"细乳分茶"的闲情,更有崀山硅质岩风化土孕育的矿物质气息。他指点远处辣椒峰西侧岩壁:"那儿藏着舜帝南巡时的玉琮纹,和米芾《研山铭》里的披麻皴倒是本家。"

暮色漫过夫夷江畔的蜂窝状洞穴群,这是差异风化与流水侵蚀合著的天然碑帖。渔舟剪开水面时,惊起的不是普通白鹭,而是崀山特有的蓝喉蜂虎,翅尖金斑掠过姜夔自度曲的冷调。渔网收起的银鳞里,有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错过的宽鳍鱲,它们用尾鳍丈量过"落日熔金"的词牌长度。

夜宿玉女岩侧的清风阁,窗含丹霞方山的剪影。北斗星沿着八角寨倾斜岩层缓缓西移,1.5亿年的地质史与张若虚的江月之问在露台上狭路相逢。晨起时,岩缝里新发的铁皮石斛,正用气生根誊写范成大《骖鸾录》里的湘南笔记。

归途过紫霞峒,见石峰如未竟的《兰亭集序》耸入云端。这座由流水沿垂直节理侵蚀形成的柱状山体,与骆驼峰顶的方山地形构成地质对仗。山风送来金银花藤的甜香,恍惚又是王禹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平仄余韵。回望处,八角寨的鲸鱼背脊正托起新晨,原来这亿万年丹霞,本就是天地以光阴为墨、以地质运动为韵脚填就的《水调歌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